◎ 李妮蓉·湖北省赤壁市第五初级中学七(11)班
@作者自画@
李妮蓉,赤壁市第五初级中学七(11)班学习委员。出生在2008年1月,正逢雪灾,父亲希望早日春暖雪融,所以化用杜甫的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给女儿取名“妮蓉”。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异。她从五岁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和部分宋词、元曲。爱好文学,功底深厚。她所创作的剧本《芭蕉扇》获得学校艺术大赛一等奖。多次获得“五好学生”“校园明星”荣誉称号。
乡情融于每一个游子心中,稀释不去,坐于门前托腮看晚霞,感受跑过山间,跑过垂柳,跑过红瓦的晚风,仿佛变得蔚蓝,变得无边无际,眼底和心间洒满无数星辰。
——题记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在王禹偁眼中,乡情是家乡的村桥原树。“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眼中,乡情是似曾相识的雁群。“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在贺知章眼中,乡情是家门前如镜的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而在我眼中,乡情是蓝田宝玉,在日暖时升腾云烟,浩渺而又不可触摸。
儿时跟随父母在东莞讨生活,故乡在我心中是一个朦胧的地方——那里有连绵的远山,甘甜的泉水,独特的乡音。
楼下有一个邻居,姓刘,说话嗲嗲的,带着口音,我隐约记得她是卖小商品的,在附近的市场有一家小铺子,家中经常摆着一箱箱塑料玉佛,塑料珍珠发卡,以及五颜六色的凉拖。
我问阿姨:“为什么要把它们摆在家里啊?”
她垂下眼眸,讪讪道:“么得地儿放哇!”
想来也的确,阿姨只开了一家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店面,丈夫在厂里打工。一间小屋,陪着夫妻俩熬过一个又一个四季。
父亲和母亲时常和他们长谈,坐在塑料椅上,一聊就到深夜,他们说的是随阳话,我听不懂,只能呆呆地望着,隐约感觉到,他们在聊以前的事。有时突然拍着大腿,放声大笑,他们聊得起劲,有时却望着高楼上的圆月,眼中起雾。
楼下还有一家烤鸭店,名字很吉利,叫作“卖旺烤鸭”,店主是本地人,妻子是赤壁人。
烤鸭的香味似乎至今都能闻到,咸中夹杂着一丝清甜,让人垂涎三尺。
他们时常分给我烤鸭,我却不敢接,妈妈教导过我许多次,不能白吃他人的东西,即使很馋,也只能咽咽口水,等着下次妈妈买。
妈妈经常在他们家买烤鸭,美其名曰“照顾生意”,可我觉得妈妈是奔着谈心去的,总会和店主的妻子说很久的话。
学前班时,姑姑从家乡到东莞来游玩。
父亲问起姑姑家里的事,姑姑总是笑着应答,滔滔不绝。
姑姑回赤壁的那天,父亲将她送到火车站。到家时,父亲静静地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蓝天。我隐约地望见,他眼眶泛红。
姑姑的话在他耳畔盘旋:“东莞苦不苦啊?想家的时候回来啊!”
城市热闹喧哗,膨胀着虚浮的快乐。姑姑那两句不经意的关怀,把父亲隐忍着的痛与柔弱,层层晕开。
这里虽繁盛喧嚣,但最终不属于我们。
乡音袅袅,扯落父亲的泪,他呢喃着“该回家了”。
上火车的那天,父亲笑容满面,眉头那常年解不开的结,绽放如花,眼中数载的积雪不复存在,嘴角弯起,如绽春风。
刘邻居和卖旺烤鸭的阿姨也来送我们,我忘不了,她们那深藏在眼底的渴慕与怀念。
那些事情已过去七载,可如今,还是历历在目。
闲坐庭院,彩霞装点,浮云漫天,抬眼望向天边,落日弥漫的绯色渲染了半边天。夕阳洒在屋檐上,光晕洒在我的眼底,伸出手半掩着落日余晖,丝丝缕缕的暖,穿过指间缝隙,映在清亮的双眸里。晚风轻轻,吹来花木的香气,沁人心脾。暗夜织上天空,远山染上玄色。
还有那天,姐姐从外地回来。母亲做了一大桌饭菜,欢迎姐姐,她缓缓坐下,笑靥如花,眉梢上的喜悦似是要溢出来。
姐姐望向窗外,邻家屋顶升起的缕缕炊烟,隔壁传来的狗吠声,门前的那一丛翠竹依然像她离家时那般荫翳青翠。忽然间,她垂眸,黑曜石般的瞳仁被鸦青色的长睫遮住,让人看不见她的神态。
我隐约听到了姐姐微微的啜泣声。
她望了望奶奶银丝般的白发、沟壑纵横的面庞,叹息道:“你们过的才是烟火气的生活啊……”
姐姐常年在外奔波,为给伯伯和伯母创造美好的生活,在深圳拼搏站稳脚跟,成为一名培训机构的外语老师,城市资源优良,但终不及县城的烟火。
乡情,许是,与乡人的秉烛夜谈;许是,车站离别时的那一抹怀羡;许是,姐姐的那一声慨叹。
乡音浸在彩云中,裁开鸟鸣的帛画。渔火被雾藏起,藏进旅夜未归人的梦里。灶前跳动着的炉火,照着我不甚清凉的眼眸。
鸟音婉转,花香阵阵,所见之景,皆是故乡,所见之人,皆是故人。
这般美好,便也不想离去。
大概,这就是乡情吧。
老师点评
细节刻画传神,意境深邃感人,充满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引用诗句也非常恰当,诗化的语言优美清新,亲切自然。
罗兰有云:“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陆游曾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想《乡情》就是我“妙手偶得,拍案即写”的作品了,眼中闪过一幅幅儿时的画面,手中的笔写出一行行歪斜的文字。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过无数人的头顶,却只砸出了牛顿的灵感;壶中沸腾的蒸汽,氤氲着生活的温馨,却激发了瓦特科学的光芒。那一瞬间的灵感来之不易,所幸我抓住了那一缕珍贵而美妙的灵感,才使才疏学浅的我铸造了《乡情》这篇美作。
※ 创作感悟 ※
(作者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