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课微写,鉴赏评价

2021-10-25 09:04:08◎方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妙处壶口瀑布赏析

◎方 沫

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师,海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

语文学习的根本在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词句的体味推敲到篇章的鉴赏评价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我们的随课微写中也有迹可循。比如七下第二单元《黄河颂》课后第三题: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1.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2.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再看《老山界》课后第四题:

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赏析下列语句,再找出一两处精彩的描写,做一些批注。

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言中要求:“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本册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中,读书方法的指导是“圈点与批注”,提供了批注范例供我们学习,让我们了解做批注的具体方法。由此看来,学做批注是培养阅读鉴赏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

训练阅读鉴赏能力的更高一级形式是写赏析评价性的文字,课后练习中也有体现。比如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课后练习四:

反复阅读课文第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课后练习四也是这样的题型: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学以致用,为了考查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中、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文学类作品鉴赏评价的微写作。比如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鉴赏微写作题一共列出了《红岩》《边城》《老人与海》《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论语》七本名著作品供学生选择。202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中也有类似题型:

学校《文苑》杂志推出了“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本期赏读的是小说《进城》。

(1)“照应”是文章的结构技巧,常见的种类有伏笔照应、首尾照应、文题照应等。这篇小说有两个不同的结尾,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哪个结尾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50字)(2)“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小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

课后习题的这些训练,是培养阅读鉴赏品评能力的有效路径,需要我们用心揣摩,培养语感,积累方法。

解答阅读鉴赏类的题目,我们要仔细审题,尤其审题目中限制性提示:一是对文本写法的限制,一是对赏析对象的限制。

先看对文本写法的限制。文学鉴赏类题目会给我们搭设一些赏析支架,比如“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品味其语言的妙处”“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简述这个人物形象”“哪个结尾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等等。“描写”“语言”“意境”“人物形象”“结构技巧”都是对这一篇文章赏析角度的限制,但也恰恰提醒我们这一篇最有特点的写法。了解了这一点,才会发现限制恰恰是为了少走弯路,所以仔细读题目还是很有必要的。

再看对赏析对象的限制。比如“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你认为哪个结尾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等等。其中“一首”“一部”“一个”“哪个结尾”都在起限制作用,“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排比比喻句”“可悲可叹”“体现照应”是对赏析对象进一步的限定。读出这些限制,恰恰就圈定了赏析范围,降低了赏析难度。

有一类阅读鉴赏评价题目没有限制,这就要运用到我们平时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了。《黄河颂》课后习题“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的提示有:“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语言特点、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都是文章写法,词、句、段、篇则是赏析对象的范围。没有提示,我们就要自主选择,这一篇最有特点的写法是什么,这一篇最适合赏析的点有哪些。经验需要在平时训练中慢慢积累,培养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

以《壶口瀑布》为例,我们先找写法的限制,即“语言的妙处”;再找对象的范围限制,即“第3、4段”。语言妙处可以从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角度来切入,字词可结合富有特点的动词、形容词、叠词、量词等进行赏析,类似于炼字;句子可以从句式和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语言风格指的是作者的语言特色,比如梁衡作品的语言风格是雅洁凝练、畅达自然。

有了这样的认知,选择自己擅长的点去切入,由字词到句,深入阐述或一层一层地写开去,就能写出有特色的鉴赏评析的微文了。接下来让我们在实战中小试身手吧!

★微话题:

请反复阅读《壶口瀑布》一文第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的文字。200字左右。

★微盘点:

汹涌澎湃、变化多端是壶口瀑布的特点,文章第3、4段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壶口瀑布的这些特点,展现出它壮阔盛大的气势、宽容博大的胸怀,使人身临其境。

第3段善于运用动词,动词一个接着一个,写出瀑布的奇、雄、急。第4段多用四字词语,使得文章顿时变得典雅,在突出黄河壮美气势之时又悄然融入一种柔美,与第3段相映成趣。第4段结尾之处,用一个反问句表达出对黄河之水由衷的赞美与敬畏之情。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八(6)班 高 妍)

作者在第3、4段主要从视觉、听觉入手,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粗野雄壮的特点,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震撼不已。除了继续妙用修辞手法,第3段动词使用很有特点,第4段则妙用四字词语,让文段呈现出一种语言上、视觉上、思想上的递进,将雄浑粗犷和典雅壮美相结合,富有美感,为我们书写了一幅自然的奇美之作。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八(6)班 陈 煊)

《壶口瀑布》第3、4段主要描写的是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这两段描写在动词运用方面很有特色。首先作者用词非常精妙,比如第3段描写黄河流水气势特点的词“拥、挤、撞、推、搡、呼、拥、碎”,准确地表达出河流奔腾的气势,场面宏大。其次重复用一个字,比如第4段中的“跌”字连用五次,“碎”连用两次,写出水从高处向下的冲击力,强调黄河水的势不可挡。这些动词写出了黄河水的汹涌、磅礴、野性,容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也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八(6)班 黄宇轩)

★微点评:

三位作者都结合文段,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鉴赏。前两位作者分别从词语运用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来概说语言妙处,由于微写作字数的限制,这样的处理是恰当的。第三位作者则紧扣词语运用,抓住富有特色的动词来进行品析,抓住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果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既有整体的感知,又有细节的品析,鉴赏评价就会更具体、生动了。

★微链接:

在《读书有道,书评有教》一文中我们曾经探讨过如何写微书评,就是鉴赏类的微文写作。我们今天从随课微写习题说起,从做课文批注到写鉴赏评价,培养的是我们审美鉴赏的能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我们不妨翻一翻旧文,读一读新法,两者互为补充,增益学习。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谈及,“写作(读后感)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这一点和我们今天的话题也有重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我们从现在起多积累、多观摩,尝试各种不同角度的鉴赏评价训练,学会用专业的语言表达,培养语感,相信从批注到写读后感,我们都能驾轻就熟。

最后,还是用微口诀来小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吧。

★微口诀:

读清题目选范围,确定角度找方法。

字词句段读篇章,批注鉴赏妙评价。

猜你喜欢
妙处壶口瀑布赏析
壶口瀑布:大自然的壮美画卷
华人时刊(2023年13期)2023-08-23 05:42:28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金秋(2019年10期)2019-08-19 08:04:06
公开表扬的妙处
妙处难学
探寻字源妙处多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7:58
早梅(节选)
豌豆笑传之不洗澡的妙处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新东方英语(2014年1期)2014-01-07 1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