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分析

2021-10-25 03:42白雪萍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危重外伤颅脑

白雪萍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调兵山 112700)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和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脑出血、恶心呕吐、颅内血肿和头痛等,极易并发其他疾病,如肺部感染和褥疮等,严重者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死率极高,加重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颅脑外伤危重型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病情发展迅速,需立即采取治疗[1]。目前,临床用以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药物等综合治疗方式,有研究资料显示,配合护理干预可增强治疗效果,进而缩短患者治疗周期。本次研究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护理方式,详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84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为(47.25±4.14)岁;外伤类型:脑硬膜下血肿12例,脑干损伤4例,硬膜外血肿17例,脑挫裂伤9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为(45.44±4.87)岁;外伤类型:脑硬膜下血肿14例,脑干损伤3例,硬膜外血肿15例,脑挫裂伤10例。对比2组基础资料,P>0.05。纳入标准:(1)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

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内容。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具体为:(1)病情急性期。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通过呼吸及疼痛刺激观察患者意识情况,观察患者表情、姿态,同时动态观察患者双侧瞳孔变化,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严密监测患者脑病迹象;针对服用麻醉、镇静药物患者,其瞳孔会缩小,在观察时需进行鉴别;观察患者肌张力、肢体活动力等病理反射,与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针对瘫痪患者,保持功能位,于患者受压部位放置软垫,每半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不可暴力拖拉操作,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按摩,避免并发症发生;针对应用脑室引流管患者,引流管需高于穿刺点18cm,以维持患者颅内压,同时密切观察引流量,不可超过200ml/d,引流时间以3天-7天为宜,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标准,每天定时为患者更换敷料;针对雾化患者,将地塞米松加入雾化液,必要时可加入人糜蛋白酶;拔管操作中采用间断堵塞手段,让患者逐渐进行自主呼吸,若在气管完全堵塞的情况下,患者仍可以进行自主呼吸,则拔出套管。(2)意识恢复期。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时,为患者介绍疾病病因、治疗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前期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待患者病情好转后,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恢复情况,结合患者饮食喜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严禁患者食用生冷、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针对长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早期做到少食多餐,待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适当加量;针对无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尽早将气管插管拔除,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可于床上做伸展运动,待情况好转后,鼓励、帮助患者下床运动,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加减运动量。(3)病情稳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播放舒缓轻音乐、视频或动画等转移患者注意力,与患者积极交流,注意语气平和、语速适中和语言简单易懂,鼓励患者表述想法,消除患者紧张、不安和恐惧等消极情绪;嘱咐家属多陪伴、肯定、关爱、体贴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恢复训练,提高患者依从性;于患者清醒时,指导患者辨认简单的数字、物品,逐渐过渡至空间、时间及躯体部位的识别;从简单的发音开始,指导患者逐渐过渡至字、词、句的表述和简单对话训练,尊重患者意愿,逐步加大训练难度;引导患者回忆有关往事,遵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加大患者的认知范围,必要时可给予患者一定提示,多肯定患者,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待患者记忆、语言能力改善,要求患者进行自我认知、亲人关系等方面的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指导患者开展功能训练,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至主动运动,前期借助肌肉拿捏、床上伸展运动等方式,避免僵化形成,待患者情况好转,引导患者下床运动,从搀扶行走、帮助洗漱、穿衣等发展至独立行走、上下楼梯等,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加减运动量。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及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认知功能。(1)满意度评定标准: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填写,全卷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共6个选项,分值依次为0-5分,总分50分,评定为:(1)非常满意:满意度评分>39分;(2)基本满意:满意度评分为25-39分;(3)不满意:满意度评分<25分[2]。并发症评定:参照褥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指标。(3)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评分标准: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MBI),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越好[3]。(4)认知功能评定标准:参照LOTCA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总分为11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4]。

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经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经t、x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15例(35.7%),基本满意17例(40.5%),不满意10例(23.8%),总满意率为76.2%;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28例(66.7%),基本满意12例(28.6%),不满意2例(4.8%),总满意率为95.2%,高于对照组(x2=6.2222,P=0.012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5.2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对照组共出现8例并发症,其中褥疮发生4例(9.5%),尿路感染发生2例(4.8%),肺部感染发生1例(2.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2.4%),发生率为19.1%;观察组共出现2例并发症,其中褥疮发生1例(2.4%),尿路感染发生1例(2.4%),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x2=4.0865,P=0.04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5.3 2组各项评分对比:护理前,2组MBI评分、LOT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MBI评分、LOT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分,n=42)

讨 论

颅脑外伤指的就是发生在头颅部位的外伤,病因包括钝器伤、锐器伤、坠伤、跌伤等,其中跌伤、撞伤及坠伤最为常见,常发生于交通事故或灾难中,临床将其分为3类,即头皮损伤、颅内损伤及颅骨损伤,但这3类损伤常合并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交通工具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颅脑外伤发病率随之上升,且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

颅脑外伤危重型患者具有发病较快、病情严重、病情复杂及发展迅速等特点,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颅内血肿、出血等,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救治手段,药物治疗为辅助治疗手段,旨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但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疾病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服务。由于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多伴有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加上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在治疗后多需要长期卧床,极易突发各种恶性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配合必要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临床护理属于综合护理模式的一种,通过在患者病情急性期、意识恢复期及病情稳定期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达到改善患者语言、认知和运功功能的目的。该种护理方式的针对性更高,对患者病情的看护更为细致,可及时觉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利于增强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76.2%,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临床护理科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提高满意度,究其原因,临床护理提倡精细化护理,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形成健康行为,增强治疗效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19.1%,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情况,究其原因,临床护理中的并发症预防护理内容,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各种并发症情况。护理后,2组日常生活运动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认知能力,究其原因,临床护理通过对患者的精心照顾,借助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应对病症的自护能力,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配合认知护理、功能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运功功能,提高患者认知程度。

猜你喜欢
危重外伤颅脑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例严重复合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