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鑫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450062)
2017年,国务院下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要求按照“四个全面”加强“双一流”建设,这一战略不仅是政府实施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也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推动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前列,实现我国向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在新时期,如何在“双一流”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实现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分析的重要课题。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是为师生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知识参阅、学术研究、问题分析等一系列需求。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的整体发展往往以基础专业建设入手,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优势学科,对科研水平的要求较低[1]。因此,一些高校对图书馆情报服务质量没有过多要求,往往缺乏政策、资金、设备支持和投入,导致图书馆的发展缺乏宏观的战略指导,顶层设计相对薄弱,只能继续采用传统的服务模式,通过只能做好图书借阅服务。
虽然我国各高校都有学科服务管理模式,但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有完整的图书馆情报服务管理体系,其他一些高校仅仅是建立了部分学科服务体系,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一流”服务的发展。此外,许多高校只是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图书馆情报服务,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很容易导致管理监督不足、员工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情报服务水平。
在“双一流”背景下,一些高校图书馆建设虽然存在学科服务,但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形式化管理模式,并没有真正融入“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大多是文献查询、用户培训、图书借阅等浅层次的服务,只有少数高校创建了学术研究、动态跟踪、数据分析等深层次的服务[2]。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果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不能与时俱进,不仅会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增无减,而且服务内容过于单一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应具备服务技能、管理技能、信息技术技能等。在一些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发展过程中,教育、科研团队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保证有效运作。人力资源的缺乏导致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利于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主要用于知识和学科信息的传播,为情报服务过程提供有利支持。正如北京大学使用维普系统和南京大学使用Subject Plus系统一样,许多高校也采用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图书馆导读系统。然而,这些系统的主要内容大多集中在学科资源的收集、查阅、下载方面,对新领域缺乏创新和改进,个性化服务不明显[3]。虽然近年来大多数高校新建的图书馆都引入了智能化技术,但是技术集成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普遍出现网络波动、页面卡顿、显示错误等现象。
在高校“双一流”总体发展战略中,应重视图书馆在科研、教学领域的作用,将图书馆情报服务作为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认识到一流大学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的情报服务可以分析学术研究的影响和学科的发展驱使,也可以为教学部门、人事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发展提供重要信息。因此,无论是从“双一流”宏观决策层面,还是高校学科规划层面,都离不开图书馆情报服务的支撑,高校应该制定长远发展模式,提高图书馆建设重视程度,增强顶层设计,切实发挥图书馆情报服务的重要价值。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推进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建设的有力保障,各大院校有关行政部门要大力合作,通过建立相关的学科服务管理中心,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明确服务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及时总结工作报告,这不仅能提高学科情报服务的效率,而且能够逐步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步伐[4]。此外,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对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规范相关人员行为,提高管理的严格性。
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双一流”建设能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但传统的学科服务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必须不断创新,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除了要提供传统的情报服务功能外,还应提供个性化服务,将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系统融入其中,建立互动服务平台。此外,高校要合理利用自身资源,扩大图书馆情报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及时记录图书馆未记录的书籍和文献,不断丰富图书馆信息存储量。
在服务团队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引进具有图书管理专业和情报服务学科背景的人才,为创新图书馆情报服务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撑。同时,对于现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加强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高校人才短缺,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条件适当从二级院系借调人才,切实发挥人事部门协调作用,使图书馆情报服务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5]。
图书馆情报服务是一种高精准的知识服务机制,涵盖大量的数据库,需要采用大数据分析、智能处理等新技术。针对“双一流”建设的具体目标,高校图书馆应将信息资源与科研领域相结合,形成大数据情报分析的信息数字资源平台。首先,使用重点学科和潜在力学科的商业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信息分析学科评价体系,优化各学科电子资源的配置,确保重点学科的发展[6]。其次,确保及时准确地提交机构知识库元数据,明确机构知识库数据将用于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运用行政干预手段迫使研究人员提交元数据,确保图书馆情报分析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应重视图书馆情报服务的发展创新,分析现存问题,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从提高高校重视程度、完善服务管理制度、开展学科服务建设、引进专业服务人才、构建信息资源平台等方面加强建设,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切实推动“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