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玲
满族刺绣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从满族人民的生活中发展而来,凝聚了满族民间风俗文化的精华。满族刺绣色彩明艳大方,造型粗犷、不拘小节,凸显了满族人民率真豪迈的性格和大巧若拙的审美情趣,反映了满族人民崇尚自然的朴素意识。2008年6月7日,满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族刺绣不仅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它更是民族的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珍珠。
满族刺绣的历史渊源
满族刺绣的历史最早要从金朝说起。金朝建立以后,以游牧为主的女真族过渡到了定居的农耕生活,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再加上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女真族服饰由以动物皮毛为主转为以布匹衣帛为主。在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分化以后,女真族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服饰制度。当时的金朝贵族服装以通体刺绣作为自己尊贵身份的象征。至后金,形成了宫廷刺绣与民间刺绣两种类型的刺绣艺术。满族早期的官方绣品在《满文老档》中有记载:“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命匠人为文武一至九品官员织绣以禽兽为图案的‘补子。”清朝建立后,伴随着政治文化制度的改革,满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满族特色的民间刺绣艺术。
清朝时期,满族刺绣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間,刺绣尤为盛行。晚清时期,光绪皇帝御用的蓝绸平金银绣龙袍,上面绣有九条金龙,而无论是从背面还是正面来看,都正好能看到5条金龙,代表着皇帝的九五之尊;龙袍下摆绣有波涛翻滚的水浪,在水浪之上绣有山石珍宝,寓意着国运兴盛绵长,寄托着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满族刺绣是满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智慧和文化的缩影,不仅表现了绚丽多彩的满族文化,同时也承载了满族人民独特的民俗风情。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如同一条绵延的河流,历经漫长岁月,在华夏大地上流淌,扩充了中华文明的宝库。
图案纹样彰显生活方式
满族刺绣种类多样,内容多来自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概括来说,这些绚丽多彩的图案涉及动植物形象、民俗生活、神话传说、地方戏曲等多种多样的主题,其中最常见的是动物形象的纹样,这与满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联系。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满族人民最初以畜牧和渔猎为生计,动物是他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生活资源之一。在关于刺绣的民间故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善良的农民妻子因疼惜日夜在田间劳作的丈夫,便用一根具有魔力的绣花针在绣布上绣出了两头黄牛。黄牛白天帮助农夫劳作,夜晚回到绣布中。在黄牛的帮助下,夫妻二人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快乐生活。在满族刺绣中,人们以动物形象的图案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与崇拜,并寄托着祈求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在满族刺绣中,植物形纹样也是较为常见的图案,其中既有现实生活中能见到的兰花、牡丹、石榴等纹样,也有一些经过创作的变形纹样,充分体现了绣者的想象力与智慧。这些植物形象的纹样相比于动物形象纹样的生动性更显得唯美、素雅、宁静,将满族人民纯真质朴的民族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满族刺绣不仅有多样且秀美的图案纹样,更充斥着来自民间的生活气息。例如,满族刺绣中常见以蝙蝠为图案的纹样。古往今来,人们都将生育繁衍和物质上的丰富视为福,将生命长久视为寿,人们将多福多寿作为祝福,这是人们共同的主题内涵和文化意识。因此,由于蝙蝠谐音“遍福”,以蝙蝠为图案的纹样便常出现在满族刺绣中,象征着有“福”。另外,也有直接以文字表达美好祝愿的,比如“花开富贵”“吉祥如意”。更加富有巧思的是用多种形象进行组合来共同表达一个祈福主题,比如“连生贵子”,用莲蓬、花生、桂圆、荔枝等图案寓意多子多孙、子孙满堂;“鹿鹤同春”,用鹿、鹤和树木图案寓意“六合同春”,万物生长繁荣。
满族刺绣是一项精细的技艺,绣样上的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动物的各种姿态动作都是绣者的精巧细思,同时也承载着绣者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在许许多多超凡脱俗的绣品之下,蕴含着绣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间情感的含蓄表达、对家人的平安诉求等。这样一来,便使这巧夺天工之物增添了几分亲切和暖意。
与女性心灵相通的艺术
刺绣是一项与女性密切相关的技艺,旧时女子多以刺绣手艺精湛为荣,也成为女性的智慧与才能在外在物质上的具体体现。可以说,刺绣自古便是与女性心灵相通的艺术,承载着女性的主体意识。传说在三国时期,有一位赵夫人能画善绣,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超绝的刺绣技艺,为孙权绣制出一幅军阵图,摆脱了“丹青之色,甚易歇灭”的缺点,这幅绣品被时人称作“针绝”。
创作于1937年的《四季歌》中唱道:“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这也是过去满族女子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人们一年中大约有半年时间无法去田间劳作,满族妇女便有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刺绣,闺中女子在绣嫁妆时也将自己的万般情思融于刺绣之中,一针一线中流淌的是绣者的深情,缠绵着绣者的情怀与依恋。满族女子从幼年就开始学习刺绣,并且世代相传着亲手绣制嫁妆的民间习俗,其中包括绣衣、绣花鞋等,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绣枕头顶。
枕顶绣是满族女子展示自己刺绣技艺的重要依托,尤其对待嫁的闺中女子意义重大。她们在婚礼前要绣好几十对甚至几百对枕头顶送往婿家,将其挂在新房的显眼之处,以展示新娘的心灵手巧、贤惠能干。《海龙县志》记载:“结婚当天红男绿女咸来瞻仰,不夸刺绣好,即称活计高。”可以说,拥有一手好的刺绣技艺甚至比女子容貌更为重要,这项技艺在当时也直接决定着新娘将来在婆家的地位。因此,满族刺绣作品不仅注重实用性,而且具有丰富的生活内涵,是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体现。
满族刺绣艺术的产生与表现题材,都从原生态自然界提炼而来,为现实的实用性服务。满族刺绣以其温婉与饱满为特定时代的满族人民提供了生活所需和心理慰藉。正如黑格尔所言:“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和其他的观念和目的。”心灵手巧的绣者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冀编织在绣布之上。每一幅绣品都像一颗独一无二的珍珠,这些闪光的珍珠穿进时光的绣布里,编成了满族刺绣这件流光溢彩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