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的“雪龙”号青年

2021-10-23 21:20程皝
中国共青团 2021年19期
关键词:雪龙机舱极地

程皝

凌晨3点20分,“雪龙”号“如约”跨过南纬66°34′线,这艘涂装有巨大CHINARE字样的红色大船正式挺进南极区域。然而,对于“雪龙”号这位南极常客,这样看似重要的时刻,已经无法让船上的人们兴奋起来。深夜,南大洋风涛齐鸣,大船依旧沉寂。祝鹏涛、董恒恰巧都从各自的房间出来,在走廊相遇,轻轻打了声招呼,然后兵分两路,快步走向了各自的岗位。

祝鹏涛是“雪龙”号三副。他来到驾驶台,完成交接后,开始了值班工作。他的面前,近乎360度的大舷窗像一块巨幕,每天上映着不同剧情的航海版公路电影。这里有天高云阔、水天潋滟,更有惊涛骇浪、冰山重重。虽然身材较瘦,但这位站在驾驶台C位的90后年轻驾驶员,显得冷静而专业。此时的航线上偶尔出现朵朵浮冰,已经不能够使用无人操作的自动舵了。他不时举起望远镜瞭望,不时查看雷达屏幕。他的一名水手搭档,一丝不苟按小祝的指令操纵。接下来的这4个小时,他俩将掌握这艘大船的方向。

夏季的南极区域,这个点,天已经蒙蒙亮了。不过,大管轮董恒要去的机舱始终灯火通明。伴着隆隆的机器噪声,他走进集控室接班了。都说大海航行靠舵手,在他的专业里,只知道大海航行靠设备。除了制冷装置、空调装置、照明系统、供水系统等生活设施,更重要的其实是主发动机、发电机、锅炉、舵机、空压机、艉轴等等负责船舶动力的装置。这些都是靠董恒这些轮机员们日夜值守、保养和维修的。由于各种机器散热,南极与机舱是冰火两重天。当他完成今天的第一趟巡视,工作服已经浸出了汗水。机舱是船上隐秘的角落,如果不是专门指引,有的科考队员甚至整个航次下来也不知道这个存在。默默无名,不影响董恒他们对船舶动力的日夜守护。不因为机械设备故障而影响航行,保证科考任务按时完成,是董恒最大的心愿。

祝鵬涛、董恒等85后、90后承担的岗位在“雪龙”号上举足轻重。他们有的负责航线规划,有的负责船舶动力,有的负责科考保障,有的负责电力供应,有的负责消防救生,有的负责网络通讯……更多的青年,在更为基础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踏实工作。他们或是在狭窄的操作间控制吊车,或是在嘈杂的机舱维修设备,或是在冰冷的风中操作科考机械,或是在忙碌的厨房精心烹饪……“雪龙”号的每一分成绩,都离不开青年所付出的努力。面对南、北极险恶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环境,“雪龙”青年始终无怨无悔战斗在第一线,时刻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相互配合完成好各项任务,几十年如一日,为极地考察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航行的日子,乘风破浪;到了南极作业现场,就是战风斗雪的另一个战场。面对日益繁重的南极卸货任务,以青年为主体的全体船员牢记“安全红线”“纪律红线”和“任务红线”,抓住有利天气窗口,分两班24小时作业,经常一干就是十几天。因工作强度大,人手有限,吊车操作员经常连续十多个小时不下吊车,担心影响工作节奏,水也不敢多喝;指挥协调人员经常嗓子嘶哑、皮肤干裂;冰面作业人员虽全副武装,但长时间的工作依然导致手脚冻麻。每一次胜利,船员们都是克服了极地环境对身心的影响,经受住连续作业对毅力的考验,他们铸就了中国南极保障通道上最坚强的堡垒。

在过去的2019-2020年度,“雪龙”号执行中国第35、36次南极考察任务。总航程5万余海里,冰区航行4200余海里,穿越西风带8次,安全航行5880小时。这份属于勇敢者的事业始终吸引着有志青年前来报效祖国、实现理想。“雪龙”号的青年,在极地精神的熏陶和优秀青年事迹的激励下,牢记使命,苦练本领,形成了一支思想稳定、技术过硬的专业化队伍。

在“雪龙”号,为国建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始终伴随着每一个青年。讲政治、顾大局是每个“雪龙”青年的优秀品质。常年征战极地,他们错过了大千世界的光怪陆离,错过了家庭的温情时刻,甚至有的未能送别离世亲人,留下深深遗憾。已经数不清有多少船员在航行期间迎来自己孩子的降生。一个个“南极爸爸”的称号,夹着一丝心酸,也是对南极英雄们的赞赏和告慰。

作为2015-2016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评选结果揭晓,“雪龙”号再获此殊荣。回顾过去的奋斗历程,“雪龙”青年发扬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梦想之花,用年轻的肩膀承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展望未来,“雪龙”青年将继续奋斗,继续成长,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积极贡献,展现新时代青年最美的风采。

猜你喜欢
雪龙机舱极地
可怕的极地雪融
船舶机舱镍铜合金海水管系的管理与维护
“雪龙2”号出征南极
“雪龙2”出征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三)
雪龙2号首航南极
在极地盖房子
极地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