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剖宫产产妇术中子宫瘢痕修剪预防子宫瘢痕憩室的效果分析*

2021-10-23 08:02:22陈丹娜郭丽璇王斐斐黄泽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8期
关键词:瘢痕剖宫产产后

陈丹娜 郭丽璇 王斐斐 黄泽琴

(1广东省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 汕尾 516600;2广东省汕尾逸挥基金医院 汕尾 516600)

剖宫产术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高危产妇和胎儿死亡率,改善母婴结局的技术。但子宫瘢痕憩室是临床中常见的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引发,多数患者伴有异常阴道出血,对日常生活以及再次妊娠均可造成不良影响[1~2]。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越来越多,二次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因此子宫瘢痕憩室的预防及诊治逐渐成为妇产科医生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是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及研究的重要课题[3]。本研究探讨子宫瘢痕修剪预防子宫瘢痕憩室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3例再次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年龄21~37岁,平均(34.42±1.39)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1±1.25)周。研究组37例,年龄25~40岁,平均(35.62±2.2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67±1.22)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年龄18~40岁;术前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既往有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此次妊娠晚期B超提示子宫下段肌层最薄处厚度小于3 mm。排除标准:术中、术后大出血等紧急情况;术中发现原子宫切口过低或子宫前壁严重粘连;智力、精神异常;失访。

1.3 手术方法两组产妇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术中根据胎位、胎儿大小、先露高低、胎盘位置、粘连程度等情况,酌情选择子宫切口,娩出胎儿、胎盘后,直接选用含有抗菌涂层的1号可吸收缝线,采取双层连续缝合法缝合子宫切口。研究组:经由前次子宫切口瘢痕缺损处切开并向两端延伸剪开,常规操作娩出胎儿、胎盘,清理宫腔干净后对原子宫切口瘢痕组织进行修剪,以切缘对合后不出血、切口缝合缘平整为宜,选用含有抗菌涂层的1号可吸收缝线,采取双层连续缝合法缝合子宫切口。

1.4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 d最高体温、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住院时间、产后出血发生情况。随访1年,记录产妇术后月经异常情况,经阴道超声技术监测术后12个月剖宫产子宫切口残余肌层厚度,统计两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例数。瘢痕憩室超声表现憩室部位的肌层回声有断裂或缺损[4]。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子宫瘢痕憩室发生情况、月经异常情况、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手术时间、术后3 d最高体温、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住院时间、瘢痕憩室容积、憩室残余的子宫肌层厚度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最高体温、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3 d最高体温(℃) 首次排气时间(h) 术后血红蛋白下降(g/L)住院时间(d)研究组对照组37 36 t P 60.13±10.58 52.60±8.25 3.384 0.001 280.61±30.51 250.50±50.14 3.109 0.002 36.8±0.2 36.7±0.3 1.680 0.097 28.16±2.17 27.69±2.58 5.570 0.727 8.43±3.57 7.36±3.64 1.267 0.209 5.90±0.13 5.80±0.21 2.453 0.017

2.2 两组子宫瘢痕憩室、月经异常及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子宫瘢痕憩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瘢痕憩室容积小于对照组,残余子宫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及月经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瘢痕憩室、月经异常及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子宫瘢痕憩室、月经异常及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s)

组别 n 产后出血[例(%)]子宫瘢痕憩室发生[例(%)]月经异常发生[例(%)]憩室残余的子宫肌层厚度(mm)瘢痕憩室容积(ml)研究组对照组t/χ2 P 37 36 1(2.70)5(13.89)3.027 0.189 2(5.41)10(27.78)6.649 0.024 2(5.41)4(11.1)0.787 0.645 7.69±1.21 4.52±0.26 12.582 0.001 0.30±0.08 0.56±0.04 14.517 0.001

3 讨论

目前子宫瘢痕憩室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任何可能对子宫切口愈合产生影响的因素均可能引起子宫瘢痕憩室形成[5]。子宫瘢痕憩室产妇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经期紊乱、切口憩室妊娠、慢性盆腔炎等,对产妇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因此预防子宫瘢痕憩室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子宫瘢痕憩室预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缝合方法上面,对是否需要行子宫瘢痕修剪的研究甚少[7],为此本研究探讨给予再次剖宫产产妇子宫瘢痕修剪预防子宫瘢痕憩室的效果。

子宫瘢痕修剪术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将病灶切除,将瘢痕组织彻底移除,重建子宫肌壁。本研究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最高体温、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再次剖宫产产妇术中子宫瘢痕修剪可能延长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增加术后出血量。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子宫瘢痕修剪手术稍微精细,因此延长了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较长增加了对患者的创伤,因此术中出血量较高,患者恢复较慢,住院时间较长。研究组子宫瘢痕憩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瘢痕憩室容积小于对照组,残余的子宫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及月经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再次剖宫产产妇术中子宫瘢痕修剪可以预防和减少子宫瘢痕憩室发生,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及月经异常等发生风险。分析原因是子宫瘢痕纤维组织增生且含量增多,子宫切口处延展性降低,减少了组织氧合及血运,增加了子宫瘢痕憩室发生风险[8~9]。再次剖宫产产妇术中子宫瘢痕修剪将原瘢痕剪除,切口瘢痕处炎性纤维组织去除有助于子宫解剖结构的恢复[7],且子宫切口上下的切缘更容易对合,术后切口更容易愈合[10],从而降低了子宫瘢痕憩室引起的产后出血及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生率。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手术过程中发现原子宫的切口降低、周围组织与切口存在重度粘连、凶险性前置胎盘等情况,则不适宜采用子宫瘢痕修剪。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由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完全愈合的时间尚不明确,研究时间应再继续延长2~3年,以便更为精准地对子宫瘢痕憩室进行诊断。本研究存在客观限制,没有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随访及大样本研究,可能存在未发现子宫瘢痕憩室情况,今后仍需进一步追踪研究。

综上所述,再次剖宫产产妇术中子宫瘢痕修剪虽然延长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增加了术后出血量,但可预防和减少子宫瘢痕憩室发生。

猜你喜欢
瘢痕剖宫产产后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