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杂志 一个时代

2021-10-22 07:15张丙宣
浙江人大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可读性选题

张丙宣

13年前,我还是一个学生,那时,我开始接触到《浙江人大》,并為杂志写稿,深切体会到这本杂志刊出的文章可读性强,但不好写。可能正是因为可读性强又不好写的特点,《浙江人大》拉近了杂志、作者、读者的距离,让我们见证时代的进步,让我们共同成长。创刊20年来,作为一本杂志,《浙江人大》讲述一个个精彩事件和一个伟大时代。

一是具有鲜活性。鲜活的素材是文章和杂志的生命之源。20年来《浙江人大》从不回避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农民工生存状况、失独家庭的困境、群租房、污染治理、食品安全监管、官民网络对话、网络监督、强镇扩权、共享单车治理、养老服务业之困、街道议政会、大数据反腐等等,这些选题鲜活、接地气。看到这样的选题,读者就会情不自禁读下去。

二是体现可读性。任何优秀的作品一定具有可读性。与学术论文中逻辑性强的长文长句相比,《浙江人大》上的文章短小精悍、简洁生动。与报纸的事件报道相比,《浙江人大》的文章还剖析事件和现象背后深层次理论问题。《浙江人大》上的不少文章,是学者从鲜活的案例切入,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理论思考,对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都有很多启发。当然,对研究者而言,这类文章并不好写。2014年夏天,我曾经对柯桥区钱清镇的外来人口治理进行3个多月的调研,从当地派出所成立的“安徽人之家”切入,研究外来人口的治理机制。素材鲜活,但是,我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才把这篇小短文从佶屈聱牙的学术语言转化成生动可读的群众语言,这不只是写作风格的转变,也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三是彰显时代性。一篇文章讲述一个事件一项改革,一本刊物呈现一个时代。20年来,《浙江人大》除了刊登社会热点痛点难点问题,还刊载浙江和我国重大改革实践。民主恳谈、“八八战略”、公共预算改革、大部制改革、公车改革、法治指数、法治浙江、代表联络站、监察体制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治融合”、美丽浙江、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重要窗口”建设、数字化改革等等,把这些改革串在一起,就是一部人大制度史、一部民主法制史和一部改革发展史。在改革的年代,《浙江人大》没有缺位,没有辜负这个时代。

面向未来,期待《浙江人大》能够继续关注和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继续深度报道浙江和全国人大制度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讲好浙江和我国改革的故事。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可读性选题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天通苑地区常住外来人口社区公共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
用法治思维审视外来人口子女高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