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 源远流长

2021-10-22 05:47张媛媛
山东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青州木版齐鲁

张媛媛

山东,古称『齐鲁』,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自古文脉兴盛、圣贤辈出,斯文在兹、九州共仰。

如若要寻求齐鲁文化的根脉,大概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沂源县旧石器时代的山洞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沂源猿人的骨骼化石。经考证,骨骼化石距今约有四五十万年。从史前至先秦,在不同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中,山东最终形成了注重传承、尊重传统,又兼容并包、开放务实的地域文化特质。齐鲁文化就是这样慢慢生根发芽,后又绵延不绝的。

齐鲁青未了  根深叶又茂

人们习惯于将“齐鲁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这是两千多年来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發展中,对齐鲁之学的总体观照。但就先秦时代而言,齐文化与鲁文化是在不同的环境和基础之上形成的,各具特色,分属不同系统。

齐和鲁是周王朝的两个分封国。在齐国八百余年的历史上,齐文化发展成为以务实精神、变革精神和开放精神为特征的区域文化。而“周礼尽在鲁矣”,“仁”“礼”“德”“义”“信”是鲁文化的重要理念。

秦统一六国之前,泰山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于齐鲁大地之上,使齐与鲁两大文化体系独立发展。齐国于泰沂山脉修筑的长城,西起济水,东至大海,绵延数百里。秦统一六国后,齐长城失去其战略意义,齐鲁文化的大融合时代正式开启。

齐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影响至深至远。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不仅出现了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子等一批影响中国文化发展进程的人物,还创设出世界文化史上蔚为奇观的稷下学宫。诸子百家,多出齐鲁;百家争鸣,汇聚稷下……

而雄踞于齐鲁两地之间的泰山,以屹立千年的姿态,一直庇佑着齐鲁大地。这座圣山,不知折服了多少英雄和才子,亦不知见证过多少幕历史大戏在此一一上演。它在整个封建统治体系中的象征性地位不可撼动,在此地举行的封禅曾是隆重的国家祭祀活动,是为帝王安定天下、宣扬功德的重要活动。

在广博的山东大地上,齐文化、鲁文化、泰山文化等交织互融,共同塑造了山东的精神气质。

孔孟之道传古今  先贤圣人名士多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如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只寻找一位“文化代言人”的话,非孔子莫属。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竹简上写下的“德不孤,必有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

和孔子同处于一个时代的孟子,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等思想,以穿越时空的力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气质当中,以致后世谈儒,必言孔孟。山东也因此有了“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

地处齐鲁交接之地的省会济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的名句,它道出了济南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700多年前,书画家赵孟頫曾在这里画出了《鹊华秋色图》。从古至今,总有人为这座城市停留。

在山东,除了孔孟,还有被后世工匠尊为“祖师”的鲁班、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有太多太多先贤在这方土地上书写传奇。

千年古城蕴犹在  非遗传承展匠心

《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是说大海和泰山之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是青州。悠久的历史,给青州留下了瑰丽的文化,犹如时光播撒的一路珠玑,城安地宁,古韵流芳。

同为古城,大运河畔的台儿庄,虽历史不如青州悠久,但也曾是运河岸边的明珠, “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大运河的两岸孕育出很多城市,如临清、聊城、济宁等。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无论是古青州,还是运河沿岸的城市,在山东这块土地上,都保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珍贵的,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木版年画、皮影戏、曹州面人、葫芦雕刻……山东有173 项(子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约占国家非遗总量的 5%,位居全国第二。

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柳琴戏……山东收录在册的代表性地方戏有 28 种之多。戏曲除日常演出外,还多在节庆活动时进行表演。满满仪式感的节庆活动,因为这些祖辈传下来的表演,变得分外热闹。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人们可以看到临沂龙灯扛阁、商河鼓子秧歌、周村“芯子”等。有时,节庆仪式自身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田横祭海。

老祖宗传下来不仅有技艺,还有手艺。“年画千版儿时梦,风筝万里腾飞心。”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山东努力创新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以时尚有趣的形象“飞入寻常百姓家”,给人们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也点燃了大家对历史和文化的热情。

悠久的齐鲁文化绽放出了新芳华。

千年古城蕴犹在  非遗传承展匠心

《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是说大海和泰山之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是青州。悠久的历史,给青州留下了瑰丽的文化,犹如时光播撒的一路珠玑,城安地宁,古韵流芳。

同为古城,大运河畔的台儿庄,虽历史不如青州悠久,但也曾是运河岸边的明珠, “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大运河的两岸孕育出很多城市,如临清、聊城、济宁等。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无论是古青州,还是运河沿岸的城市,在山东这块土地上,都保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珍贵的,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木版年画、皮影戏、曹州面人、葫芦雕刻……山东有173 项(子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约占国家非遗总量的 5%,位居全国第二。

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柳琴戏……山东收录在册的代表性地方戏有 28 种之多。戏曲除日常演出外,还多在节庆活动时进行表演。满满仪式感的节庆活动,因为这些祖辈传下来的表演,变得分外热闹。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人们可以看到临沂龙灯扛阁、商河鼓子秧歌、周村“芯子”等。有时,节庆仪式自身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田横祭海。

老祖宗传下来不仅有技艺,还有手艺。“年画千版儿时梦,风筝万里腾飞心。”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山东努力创新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以时尚有趣的形象“飞入寻常百姓家”,给人们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也点燃了大家对历史和文化的热情。

悠久的齐鲁文化绽放出了新芳华。

猜你喜欢
青州木版齐鲁
齐鲁声音
访青州李清照归来堂
Researchontheoriginofsalonphotography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
The Path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浅述青州文化的历史渊源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齐鲁书社
史籍正误二则
简论青州出土造像的艺术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