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 艳
免疫治疗是时下研究的热点,在多种类型的肿瘤当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不少人对免疫治疗还是抱有疑虑,比如免疫治疗是否会过度激发免疫功能?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下面便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根据免疫制剂的作用特点,免疫治疗可以分为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指的是向患者体内输入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作用于免疫系统本身,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治疗疾病的方法;被动免疫治疗则是给机体输注外源的免疫效应物质,由这些外源的效应物质在机体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
临床上,免疫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际的用药周期也因单药或联合化疗等有所不同。但不论是免疫治疗还是其他疗法,判断治疗是否起效都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初治患者在治疗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磁共振对患者肿瘤的靶病灶进行大小和数量的测量,经过2~3个治疗周期,再次进行影像学检查,并跟治疗前的指标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将病情评估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病情进展4个等级。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免疫治疗早期有可能出现肿瘤增大,但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并没有恶化,经过一段时间后,肿瘤又开始缩小,这种情况就属于假性进展。对于这类患者,取一些病理标本进行检验,会发现里面实际上不是肿瘤细胞增多了,而是免疫细胞浸润,也就是说并不是肿瘤的进展导致病灶变大,而是肿瘤周围的免疫细胞进入了肿瘤当中导致病灶变大。
有数据表明,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患者中,有约15%会出现假性进展。因此,当接受免疫治疗出现肿瘤增大的时候,可以做一个病理检查,看看病灶是不是因为水肿、坏死或免疫细胞浸润而增大,以便判断是真的疾病进展还是假性进展,不要看到肿瘤增大就怀疑治疗效果甚至过早地放弃。要知道,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时间比较晚,但一旦起效,疗效就可以维持很久,最多能达到10年以上,这是化疗和靶向治疗不能相比的。
另外,当免疫药物把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功能提高到正常水平之后,进而又使其超过了正常水平,就会进入超免疫状态。免疫治疗过度激发免疫功能会导致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一些器官的炎症反应,最常见的容易受到免疫系统攻击的器官就是胃肠道、内分泌腺、皮肤和肝脏,那么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就有免疫性肠炎、免疫性肺炎,还有免疫性肝炎、免疫性心肌炎或是免疫性的神经毒性反应等。如果患者出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尤其是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是有可能危及生命的,需要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等级来进行对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