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在临床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上,手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为了进一步确保食管癌患者在术后能够有较好的康复效果,确保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在进行患者的临床治疗上,针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值得推广。但是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上,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喂养不耐受较为常见。本文在观点分析的故从中,就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喂养不耐受症状管理进行了证据的汇总分析。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喂养不耐受;症状管理;证据总结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在当前临床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上,手术是进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病人喂养不耐受现象是常见的情况。所以在针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护理上,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概率评估,通过科学的预估和防范,确保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的效果,以确保患者通过科学护理,在术后能够通过科学的早期肠内营养,缩短入院时间,并保障患者良好的预后。本文在观点分析上,针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喂养不耐受的症状管理进行了证据的汇总分析,希望为降低临床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和借鉴。
一、喂养不耐受的概念界定
在喂养不耐受的概念设定上,最早始于欧洲为重医学协会腹部问题协作组给出的概念,其认为所谓喂养不耐受,指的是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得到胃肠道不良反应。通过72小时的肠内营养尝试后,发现患者肠内营养难以满足患者日均所需的能量供给。由于临床因素导致无法继续为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供给。
从患者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症状表现来看,主要是患者出现呕吐以及胃反流现象,营养供给后患者会有较为明显的腹胀、腹泻,同时伴有胃肠道出血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发现,患者的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患者的胃残余量通常在24小时时间内超过500毫升,而且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便秘现象。
二、喂养不耐受的成因
关于喂养不耐受的成因,源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于食管癌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病人喂养不耐受而言,导致喂养不耐受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食管癌手术原因、患者腹内高压原因以及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过程中的药物因素、营养液因素、医疗护理措施因素等。
(一)疾病因素
对于喂养不耐受的成因而言,有研究指出,喂养不耐受和患者疾病之间有较为机密的关联。对于行食管癌手术患者而言,由于在手术后患者的胃肠本身有交哈的耐受性,导致缓则会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上会有较高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概率。
(二)腹内高压
在完成食管癌手术后,会导致缓则会出现腹内压升高的现象,这也必然会对患者的胃肠功能产生负面、消极影响,不利于患者胃肠的排空和蠕动。而且对于食管癌手术患者而言,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由于腹部本身有较大的创伤,为此患者胃肠道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有较高的喂养不耐受发生可能。
(三)药物因素
在行食管癌手术后,术后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腹部伤口疼痛,所以需要为患者提供阵痛治疗。在过程中,阿片类镇痛药在用药上,会对患者肠道蠕动形成抑制,从而诱发患者便秘的情况发生,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表现。在为患者提供消炎治疗上,部分抗炎药物使用会导致患者有较为严重的胃肠道黏膜损伤表现,进而诱发喂养不耐受。而且在临床患者用药上,儿茶酚胺使用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干扰,会导致胃反流。所以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道营养方面,由于临床用药因素影响,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
(四)营养液因素
在为食管癌术后患者提供早期肠道营养护理上,在营养液的筛选上,其成分、喂养速度差异也会对喂养不耐受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既有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到,在为食管癌术后患者提供临床营养液护理过程中,若是营养液筛选的是短肽型,那么会导致患者经过早期肠道营养护理时会有较高的腹泻发生概率。而且在为患者提供术后早期肠道营养护理上,若是營养液输注速度过快也可能会导致患者有较高的喂养不耐受发生可能。
(五)医疗护理因素
在为患者提供食管癌术后早期肠道营养方面,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以及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体位差异、护理方式方法也会对喂养不耐受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喂养不耐受的评估方式
针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道营养喂养不耐受的评估方式,也有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证据归纳。
(一)胃残余量
在喂养不耐受的评估上,有学者通过研究提到,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道营养方面,通过对患者胃残余量指标的评估,能够清晰评估患者是否有喂养不耐受现象出现。但是也有学者研究提出,胃残余量和喂养不耐受之间关联性有待展开深入的探讨。
(二)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比如患者在过程中若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而且通过患者的大便性状等,均可以促使临床护理人员评估患者是否有喂养不耐受现象发生。但是对于部分采取机械通气或是使用镇静药物的患者而言,在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上,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通过胃肠道症状仅仅可以评估患者有喂养不耐受情况出现,难以进行喂养不耐受的预防。
(三)腹内压
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腹内压情况的评估,确保在进行患者是否有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的评估上有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对患者腹内压情况的监测结果评估可知,若是患者的腹内压超过20mmHg情况下,患者可能罹患喂养不耐受的概率增加比例在2.7倍左右。
三、总结
总之在针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病人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上,重视喂养不耐受的证据分析和汇总,为临床医护人员尽早完成病人营养不耐受现象的评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早评估、早治疗,能够确保患者预后,并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提早康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菊子,刘慧,李剑慧,聂小娟,侯永超.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喂养不耐受症状管理的证据总结[J].循证护理,2021,7(09):1160-1167.
[2]林碧霞,许丽春,杨毅端.重症鼻饲患者喂养不耐受症状管理的证据总结[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2):280-286.
作者简介:巫正伟(1968-06-),男,汉族,本科,云南盐津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