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0-21 22:49何淑燕卢兰芳缪霜朱清莹罗霜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规护理循证护理

何淑燕 卢兰芳 缪霜 朱清莹 罗霜

摘要:目的 研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自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选取120例DR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护理组、参照组,均为60例,分别给予循证护理、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相较于参照组,护理组FBG、2hPBG指标均较低,ADL评分较高(P<0.05);对比参照组,护理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对DR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稳定病情,以此改善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循证护理;常规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DM导致血糖上升,造成广泛血管炎性,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而致视网膜病变[1]。近年来,随着我国DM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DR患病率也随之上升,DR在DM患病率中高达24%~70%。DR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产生不同程度视力减退、色视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因此针对DR患者加以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而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指以护理人员自身专业背景与临床经验为基础,结合已证实有良好效果的研究成果,以此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3]。故本文就本院选取的120例DR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选取的120例DR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标准:均符合《临床糖尿病学》[4]中DR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2)伴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DR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护理组男、女各38、22例,年龄在30~65(45.62±3.62)岁;DM病程3~15(11.25±2.13)年。参照组男、女各39、21例,年龄在30~65(44.98±3.51)岁;DM病程3~15(10.97±2.11)年。2组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方式如下:(1)成立循证小组:组建循证护理小组,针对患者实际状况提出循证护理问题。(2)循证支持: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NKI、知网、万方等,搜索DR、视力、血糖控制、生活质量的关键词,寻找影响DR患者护理具体因素,并汇总DR患者护理最佳证据。(3)循证护理措施:①健康宣教:依据患者文化程度等采取针对性健康宣教,应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DR、治疗方式等方面知识,并告知患者可经过药物、饮食等对病情进行控制。②饮食干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机体能量供给情况进行计算,并合理分配餐饮,确保三餐饮食合理,以保障营养供给;同时禁止食用含糖量较高、辛辣、刺激性食物。③运动干预:指导患者餐后1~2h进行适当运动,其中包括太极拳、骑自行车、慢跑等,20~30min/次;在运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血糖状况,以免引起低血糖。④血糖监测指导: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方式,并讲解自我监测的重要性、目的等,依据监测结果对药物进行调整。⑤用药干预:向患者讲解遵医嘱用药重要性,禁止其随意增减药物。⑥眼部干预:采取眼部运动操、耳穴按摩等进行眼部干预。眼部运动操:选取丝竹、太阳、晴明、四白穴,各穴位按揉15min,1次/d;耳穴按摩:双手掌心相互摩擦,促使劳宫穴发热后,对耳廓前、耳廓腹背侧进行按摩,来回反复8次,并持续1min,早晚各1次。⑦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改变熬夜、长期电脑操作等不良生活习惯。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遵医嘱采取各项护理操作,提供用药干预、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随访1个月,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指标变化情况。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5]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佳。使用本院自制量表对比两组满意度,量表分值在0~100分,<60分:不满意,60~80分:满意,>80分: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0.0程序处理,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表达计数数据,选择X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达。

2 结果

2.1 两组FBG、2hPBG指标与ADL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FBG、2hPBG指标与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参照组相比,护理组FBG、2hPBG指标均较低,ADL评分较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满意度96.67%较参照组78.33%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DM是临床常见病症,因长期高血糖作用,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DR是DM常见并发症,以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质量[6]。药物是治疗DR主要方式,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其护理理念主要是在全面评估患者基础上建立,经过收集资料、评估、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途径进行护理,经过全面掌握患者所致病因、病情等,制定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方案,以此保障护理干预效果,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本文研究得出,护理后,护理组较参照组FBG、2hPBG指标均低,表明循证护理可显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稳定病情,保障患者预后恢复。分析原因在于,本文实施的循证护理干预中通过设立循证护理小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经过健康宣教,可增加患者认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其自我护理水平,以此保障治疗效果;给予饮食、运动指导,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做好血糖监测指导,依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并进行相应的用药干预,可保障药物治疗效果,稳定其病情;给予眼部运动操、耳穴按摩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视力严重程度,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8]。本文研究得出,护理组较参照组ADL评分高,表明循证护理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促进其预后恢复。分析原因在于循证护理中通过生活指导,可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本文研究得出,护理组较参照组满意度高,表明循证护理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促使患者获得更为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证实循证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应用于DR患者护理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保障治疗效果,以此改善预后,为其日后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保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艾芳,魏艳华.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凝血功能的调节[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4):677-678.

[2]刘振新.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循证护理在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4):715-719.

[3]杨永幸.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代谢指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109-111.

[4]钟学孔.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2-115.

[5]甘亚平,陈玲,韦晓丹,等.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8):1026-1029.

[6]胡延秋,杨雪蓝,葛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学杂志,2019,34(2):86-89.

[7]周意,笃铭丽,郑凯蓉,等."一病一品"项目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2):3042-3046.

[8]陆柳明,于媛,方旖旎.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视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7):1282-1285.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规护理循证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