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曰:“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后汉书》
东汉时期,陈留郡浚仪(今开封)有个名叫边让的文人,他博学多闻、能言善辩、才华出众、长于写作,在当地赫赫有名,议郎蔡邕很敬重他。当时,汉灵帝的妃子何妃的异母兄长何进任大将军一职,掌握着朝中的实权,而何进喜欢附庸风雅,他听说边让很有学识,便想召他进将军府成为自己的门客。
边让不愿攀附权贵,便拒绝了何进的邀请。惹得何进非常恼火,他以招募兵卒为名,把边让强招至自己名下,还故意羞辱他,只让其当了个传令官。
这件事传到蔡邕(yōng)那里,他认为,像边让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当个区区传令官实在可惜,便亲自找到何进游说:“将军,这边让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求学期间提的问题,有的甚至老师都答不上来,拥有如此才能之人,只让他做这个小小令史,的确是屈才了。经传上曾这样讲:‘用一口能容得下一只牛的大锅去煮鸡,水放多了则味道淡,肯定不好吃;而放少了又会把汤烧干,还煮不熟鸡,就更不能吃了。这说的就是不应该大器小用,这是不合适的。”
何进听后,深以为然,于是多次提拔边让。后来,边让官至太守。
“牛鼎烹鸡”典出《后汉书》,“鼎”这里指的是古代一种炊器,尺寸较大。该成语意为用烹饪一头牛的大锅去烹饪一只鸡,比喻用人要适当,不可大材小用,或表示某种不正确的行事方式。“牛鼎烹鸡”多用于包含贬义的语境中,可作宾语、定语使用。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对方的确是才华和本事兼具的有能之士,便要合理安排,切不可因为一己之私,错失贤良之才,这不仅是自己的损失,更是社会、国家的损失。
(编辑 王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