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是学习的一道阻碍

2021-10-21 18:02:22莫提默·J.艾德勒
现代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孩童成年人成人

学习虽然不像教育那么宽泛,但无疑也是个相当广博的议题。

当说起“学习”或者“教学”这个词时,我敢打赌你脑海中会出现的画面是,一个老师站在教室的黑板前,孩子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说得对吗?

学习和教学当然是在教室里发生的。但我觉得这幅画面不应该占据我们对学习和教育的全部想象,而挤走其他可能。

终身学习

或许我们在教育上犯过的最严重的错误,也是教育者、老师以及普通大众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教育和学校教学等同起来。甚至假定这种发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包括从幼儿园到大学)是教育的主要部分。又或者假定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是童年的主要任务,学习基本属于童年,它大部分可以在童年完成,而所有成年人的任务就是运用他们曾经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

恐怕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首先,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次,成人学习是人生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第三,学校教学或在校学习至多是一种准备工作,因为人生必须完成的学习只有在成年阶段才能完成。

如果学校教学没有让年轻人具备在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的能力,那么这种教学就是一种可悲的失败。不理解这一点也就无法理解教育哲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即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反复强调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通往更深入的学习,就像每个阶段的成长是为了进一步的成长。所以几乎能这么说,学校教学或者说我们在校学习的所有目的,就是让我们为余生中必须也应该完成的学习作准备。

我刚用了“我们必须也应该完成的学习”的说法,这么说并不是指成人教育是义务性的。我们知道它不是,也知道它不应该是。但它不是强制性的事实并不与它的必要性相互排斥。无论是否去过学校、上过大學,成年后的学习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对于受过良好学校教育的成年人,和那些运气不佳未受过同等教育的人,成年后的学习并不一样重要。那些在青少年时期没尝过学校教育甜头的人,也许会在成年生活里不得不重返学校,但他回到的是成人学校,而不是成人学习。也许用“成人补习教育”来形容会更好,因为它弥补了这些人在青少年时代的教育缺憾。

在完善社会里,没有人在青少年时会被剥夺受良好教育的权力,每个人完成大学教育后,必须开始成人学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仅仅属于童年,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义务和特权。

终身学习意味着什么?在上幼儿园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家接受学前教育了。接着是第二阶段的学习,贯穿各个级别、各种教育程度,从初级一直到大学。然后延伸出两种学校教育:为青少年时期未获得良好教育的人所提供的成人学校教育,以及为这些想要在专业或者某个特殊学习领域有所专攻之人提供的研究生及以上的教育。所有这些都是学校教育。而我所谈论的成人学习,它是继所有学校教育之后、所有学校之外的学习,为每个人而设的教育。

成年人比孩童的可教育性更强

还记得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的一句诗吗——“与我一同老去,最好的还在后头”,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婚姻生活,也适用于学习。

许多人定然不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后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这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学习只是孩子的责任,而是因为认为青少年拥有学习的能力,成年人会丧失这种能力,年纪越大,能学的越少。就像那句老话,“你没法教老人学会新东西”。

我们应该试着改变他们的这种观念和印象。或许你没法教老年人玩新把戏,但不是所有人类都是老者,成人学习也不是为了玩些新把戏。

我认为,错误的源头在于许多人将身体成长和精神成长混为一谈。毫无疑问,我们幼年时身体发育迅速,而当我们快16岁或18岁的时候,生理成长就差不多停止了。但思想的成长独立于生理成长之外,除了疾病引起的衰老,精神就不会失去自己成长的力量,只要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它就会保持成长的力量。

我们从未老到不能学习,这是一个常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常识是,有些东西会因为我们太年轻而无法学习。这就是为什么成人学习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必要的。因为我们不成熟或太过稚嫩时,可能无法掌握人生必须学习的重要之事。

试想一下,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尤其在毕业之时,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答案是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也意识到自己仍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而这正是所有人离开学校或大学近五年后会非常清楚意识到的一点。

尽管多数大学毕业生终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但他们大多还是会对此给出两种错误的解释。一种会说自己的学校不好,或课程安排不好,或教师资质差,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学校或者大学里没学会什么。另一种则与之相反,他们会说虽然学校好、课程安排好、教员资质高,但“怪我自己浪费了时间”,我没有努力学习,或学得不够认真。这些可能都是事实,但没有一种解释能成为真正的理由。

请想象一下这种情境:想象一所最好的学校,里面有最优秀的教职工、最完美的课程安排,一个学生在学校里一直认真地学习。即便如此,这位学生在毕业时也无法保证自己接受了所有教育,所以无须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甚至余生都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年轻本身就是完成教育的巨大障碍。

这似乎耸人听闻,但我认为可以通过观察全部学习的最终结果而得到解释。让我们思考一下全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所有人想要的,或者说应该获得的,是认识自己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只有傻子才不渴望变得更聪明一点。除了傻子之外的所有人都会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一些智慧。但问题在于,获得智慧是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年轻人在学校里学到的。会有人称一个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智慧的吗?智慧和认知是一样的,两者都是由生活经验或社会经验构成,也是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本质的认知。不够成熟的人缺乏经验和慎重的目标来获得这种认识。几乎可以这么说,他们的灵魂或精神土壤太过贫瘠了,以至于那些认识难以扎根。

孩童学习技巧,成人学习智慧

大部分伟大的教育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教师仍对此缺乏认识。比如说,我们查阅柏拉图的《理想国》,考察书中探讨人类教育益处的那一段,会发现柏拉图认为一个人直到快45岁时才会开始思考那些最为基本的大问题。对基本大问题的研习以及智慧的获得实际上会推迟到人的后半生,也就是到50岁之后。

或者翻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我们会发现开篇就提到不应该给年轻人讲授道德观、伦理学及政治学,因为他们还缺乏经验,情感不够稳定,不具备深刻理解那些主题的严肃态度。

在大学里,教授年轻人理论性的内容很容易,但讲授道德哲学,探讨道德和政治问题则要难得多。比如我曾在大学里分别与年轻人及更年长的人一起阅读讨论有关人生重大问题的伟大小说或剧作,其感受的差别有如日与夜,你会发现很难和年轻人一起阅读那些作品。

我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证据。离开学校时,我很肯定自己有幸读到并理解了一些伟大作品。但更幸运的是,在我的教学生涯里,我不得不去反复重读其中一些作品。我现在明白,在大学时自己根本没有理解它们。实际上,10年前的我也并没有把它们理解得很好。这并不是说现在的我比10年前更聪明了,我只是年纪更大了而已。而且我相信大部分毕业后回学校做老师的人,当他们继续研究相关专业课题时,也会有这类感受。

当然,并不是说孩童没法教育,而是成年人比孩童的可教育性更强,就像儿童比起成年人的可训练性更强一样。也就是说,孩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在身体上甚至思想上养成习惯。习惯的形成模式与身体的成长模式互相关联、互相对应。

习惯在生活中积累得很快,而且大多数习惯形成于幼年时期。它们的形成不会像思想的成长那样持续到生命结束。说到这,我们应该明白了,想要掌握大问题,需要有思想上的深度和经验上的广度,所以成人能学得更好。

因而,在我看来,学习的主要阶段,知识和智慧的培养大部分都发生在成年后。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尚未学会所有事情,帮助他们对这些未学但必要的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具备在之后的生活里持续学习的动力。

学习停止的那一刻,思想也会萎缩

要想对在校学习和成人学习加以区分,还有一些内容需要我们了解。

在校学习只发生在特定的时间段里,而成人教育则没有尽头。一个学生说“我已经完成了我的学业”,这句话完全没问题。而一个成年人要说“我已经完成了成人学习”,也没问题,除非他还愿意问上一句,“我的生命结束了吗?”

成人学习之所以没有尽头,必须贯穿一生,原因之一在于它追求的是智慧。而智慧很难获得,没有一生孜孜不倦的追寻很难得到多少智慧。不过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因为即便终其一生也很难获得智慧。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活着是为了成长。一旦我们停止成长,我们也开始走向死亡。人类的身体停止成长后就确确实实开始走向衰退和死亡了。但只要我们愿意继续学习,思想却能不受限于身體继续成长。但我们一旦停止了学习,思想也会像身体走向衰亡那样开始萎缩。

我想每个人都知道,想使身体保持健康强壮就必须每日补充营养,想保持肌肉不松弛就必须进行锻炼。而这些对身体的呵护也同样适用于思想。我们无法靠去年的锻炼和营养维持当下的健康与强壮。同理,我们去年的阅读和学习无法保证精神上的活力与成长。

虽然马克·吐温说过,“报道我已死的文章过分夸张”。但如果任何人停止学习,那么我们也可以宣告他思想的死亡,这并非夸大其词,无论在这之后他的生命还将持续多久。

谈到了动力在学习中的作用,对在校学习而言,动力问题很难解决,但如果换成成人学习,解决动力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许多。当任何成年人意识到智慧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结果,但想要获得智慧很难,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了若不继续学习,就不能继续保持思想的活力与成长,以上这些足以成为成年人终身学习的动力了。

当我们想到成人学习,脑中更应该出现的画面是:一个人独自坐着阅读一本书,或者更好的情况是,一群互相交谈的成年人,他们正在讨论一些问题或事件,每一个人既能教其他人又能向其他人学习。因为在成人学习的乐园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每个人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一堂终身哲学课:回答一生必然遇到的20个人生难题》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译者:韩立俊  姚逸  陈真子)

猜你喜欢
孩童成年人成人
成年人的告别
孩童之道
成年人爆笑日常
意林(2020年16期)2020-08-28 11:11:24
成人不自在
成年人的辛苦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8:45:27
最美孩童时
金色年华(2017年11期)2017-07-18 11:08:40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