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秀
前段时间,吴某凡事件持续登上网络热搜,在这起事件中暴露出来的盲目“追星”问题尤其严重,他的某些追捧者甚至提出“劫法场”,“三观”之扭曲令人齿寒。在此事件之后,又有一批“偶像”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披露。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预防青少年盲目“追星”。
青少年盲目“追星”的原因很多,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原因,不同的青少年产生“追星”的原因也不同。家庭原因有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不能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不能有效引导孩子;社会原因有消极文化的影响,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感官享受;学校原因有部分学校只关注青少年的成绩,不关注青少年的“三观”形成等。
对于青少年“追星”,有专家认为,应该从社会这个层面上思考产生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不能一味责怪“追星族”的狂热行为,在这方面,社会是责无旁贷的。当务之急,是要对青少年追星的“狂热症”开出“良药”。
首先,盲目“追星”阻碍了青少年的正常发展,使他们个性发展产生偏差,甚至迷失自我。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爱模仿、缺乏社会阅历、易幻想、易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面对这种盲目崇拜而导致的恶性事件,社会应该予以高度重視。
盲目“追星”的青少年大部分对“三观”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不够刻苦,成绩普遍偏差,这些青少年正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明确需要帮助的对象之后,就要调查他们盲目追星的原因。当然,盲目追星的青少年会有各种理由,如有的说是学习“偶像”的奋斗精神,有的说自己追的“偶像”富有正能量……这些理由冠冕堂皇,其真实的原因往往是盲目崇拜“偶像”们的姣好面容,这也是人性使然。喜欢美好的东西跟我们平日里吃饭、睡觉一样,是人们生活的正常需要。但是,盲目“追星”的错误在于过于看重这些“偶像”,以至于不分是非、对错。可以说,盲目“追星”的青少年是误把追随“偶像”当成了一种追求。
其次,盲目“追星”不符合青少年这个重要的年龄阶段的成长需求。青少年的基本任务是培养良好的、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由于部分青少年在追星行为上的盲目性,他们往往花大量的精力、物力、时间及金钱去“追星”,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常有青少年因未能参加“偶像”的演唱会、见面会而失魂落魄,甚至做出某些冲动的行为。这对于本应以学业为主要任务的青少年来说,实在是不应该。青少年“追星”应该讲究个“度”,超过这个“度”,追星就变得弊大于利。
再次,盲目“追星”妨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青少年“追星”有可能会导致盲目迷信,进而成为一种狂热崇拜。这是一种信仰危机,也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的迷失。
最后,盲目“追星”易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断送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发展。这样的事例屡见报端,已成为现实的社会问题。
当找出青少年盲目“追星”的背后原因时,可以考虑针对不同青少年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首先,需要提醒青少年理性看待“偶像”及其行为,不要被“偶像”的光环迷住了双眼。网络上有个词语叫“人设”,必须让青少年充分明白这个词语的含义;让青少年真正懂得在大众目光下的“偶像”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其表其里并不一定完全一致。而且,要让青少年知道资本在其中的作用。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找寻一些“人设”坍塌的明星作为例子,使青少年看清那些表面光鲜亮丽的“偶像”,可能只是暂时维持着“人设”,或许有一天,就会露出真实面目。
其次,在预防盲目“追星”上,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些“偶像”其实并没有给社会创造多少财富,并不值得青少年崇拜。而值得一名健康的青少年、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真正敬佩、爱戴的应该是钱学森、于敏、袁隆平、钟南山式的人物,他们才是为国家、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再次,预防青少年盲目追星,需要引导青少年关注身边的人,关注生养自己的父母,关注给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关注经常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学、朋友。因为这些人才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人,才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所谓的“偶像”距离自己很远,盲目地为他们花钱、花时间其实并不值得。
最后,在学校、班级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宣传介绍科学界或文学界,以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在班级张贴书法或画像,把青少年从狭隘的“追星”引到美好、广阔的知识天地中,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
总之,纠正青少年盲目“追星”,需要家长、学校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耐心,以对祖国未来负责的精神,持之以恒地践行爱的承诺与责任。
(作者系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一中学教师)
(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