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在中国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思政与实践研究

2021-10-21 15:20尹伊
艺术评鉴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临摹思政实践

尹伊

摘要:“传神写照”是中国工笔人物画最为经典的审美标准。笔者提倡中国工笔人物画课程教学集思政、临摹、写生、创作为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学,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教学中传达“传神写照”与时俱进理念,持之以恒,不断加强实践能力,取得较好的思政与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神写照  工笔人物画教学  思政  实践  临摹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119-03

“传神写照”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四肢)妍蚩(美丑),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六朝人口语,意思是:这、这个。通过上下文推断,“这个”在这里指的是眼睛。顾恺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身体四肢的美丑,并不影响人物的形象美,要想人像画得传神生动,关键在于眼睛。

传神:艺术上指描绘人或物时,不仅要达到外表的形貌逼真,而且要表达出其精神气质。神,这里指艺术形象的内在气质。“传神写照”在本文有两方面涵义,广义来说是指整个画面传神,包括造型、用线、用色等表现传递生动的内在精神面貌。狭义来说专指人物画眼睛的生动传神。

“传神写照”是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写照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典型,生活中获得对人生积极的感悟,是工笔人物画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笔者提倡中国工笔人物画课程教学集思政、临摹、写生、创作四位一体的复合教学模式,四者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穿插交替进行。

要提高工笔人物画“传神写照”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思政与实践,处理好思政、临摹、写生、创作四者的关系。工笔人物画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向生活学习,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把生活表现传神是思政教学的一方面。临摹是向前人的优秀传统学习,写生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二者皆为创作服务。要使工笔人物画“传神写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由低年纪到高年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要达到“传神写照”,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应贯穿思政教学

真正优秀的作品是要有情感,有思想的。我们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贯穿做人、做事的思政教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时代变迁,不能漠视周边的生活,要关注家人、关注集体,关注当下,可以讴歌人民的小康生活作为主要素材,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思政教学。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从而创作出“传神”写照当下的优秀作品。

工笔人物画长于细节的真实,五官的表情,肢体的形态到位,才能使整幅作品传神,要做到眼睛的传神,更是不可差之毫厘。对于学生,初学者是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这种情绪,多示范讲解,让学生尽快掌握方法,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勇于突破,勤加练习,这也是思政教育的一方面。

二、要达到“传神写照”,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应加强传统优秀作品临摹的实践教学

学习中国画的最初手段是临摹。临摹,是按照原作仿制绘画作品的过程,是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临和摹其实是两种方法,《丹铅总录》引岳珂语称:“临摹两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栌欀桷,虽具准绳,而缔创既成,气象自有工拙;临帖如双鹄并翔,青犬浮云,浩荡万里,各随所至而息”。“临”是对着原画,分析其用笔、用色方法,比对章法,细心观察,捕捉作品的神采神韵,在另一张纸上将尽量接近原作的样貌神韵画出来。“摹”是借助较通明的熟宣或绢将形象用毛笔一丝不苟地勾勒出来,然后再比对原作画出。通常来说,“摹”比“临”在形似上更易接近原作,而“临”较“摹”在神似上更胜一筹。临摩同样要做到“传神写照”,临摹要传原作品之神气、神韵。临和摹都是具体的实践活动,所以要想达到“传神写照”,教师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要加强示范和引导。

(一)线描要“传神写照”

“十八描”是中国画独具特色的线描艺术形式。其中,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是工笔人物画中常用的线描方法,方法不到位,学生很难临摹好,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浅出清楚讲解这些线描的特点和用笔方法,并让学生观摩示范行笔过程,使学生尽快掌握线描方法,这样才能逐渐做到“传神写照”。“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用笔造型方法。线描达不到传神,学习工笔画就是妄谈,更谈不上以后的创作。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的“六法”中提出“骨法用筆”,诠释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在画面中起到骨干框架作用;二是指线本身的审美要求,一种气运的审美力量。张彦远说“形似,须全其骨气,骨之(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郭若虚言“画有之病,皆系用笔”。黄宾虹先生更言,“观其一线,知其全图”。要想线描“传神写照”,临摹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把线描作为教学重点来抓。

《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美术史上极为罕见的白描人物长卷经典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画上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场面宏大,人物比例结构精确,神情华妙,构图宏伟壮丽,线条圆润劲健,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圭臬。潘天寿评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张大千认为此画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徐悲鸿两次倾其家财为国宝赎身,更是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要想“传神写照”《八十七神仙卷》,教师要给每位同学近距离示范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方能事半功倍。

(二)赋色要“传神写照”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六法”中提出“随类赋彩”,“赋”通敷、授、布。“赋彩”即施色。“随类”,解作“随物”。《文心雕龙·物色》:“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这里的“类”作“品类”,即“物”讲。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随色象类,可以解作彩色与所画的物象相似。随类即随色象类之意,因此同于赋彩。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设色也要“传神写照”,要求重彩古厚典雅、沉着明快,淡彩淡而不薄,单纯中求丰富。工笔人物画设色要想“传神写照”,实践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示范讲解分染、晕染、平涂、统染、高染、低染等各种赋色的基本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各种特殊的表现技法。

(三)构图要“传神写照”

构图也要“传神写照”。构图即“置陈布势”,也就是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中国工笔人物画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工笔人物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中国画的构图特色,从而灵活运用于今后的创作中,达到传神写照。

(四)造型要“传神写照”

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特指眼睛的传神,所以可以说造型的传神写照最为重要。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说的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语言是意象造型,要传神,重神韵。如指导学生临摹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绘出仕女散步时身体曲线的微妙变化、慵懒无聊的心态神韵,方能传神写照,入木三分。

明代曾鲸《王时敏像》吸收西洋素描画法因素,以淡赭层层渲染人物面部的五官结构,以体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内在本质,富有立体感,凹凸起伏中人物的神态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提出:“须将前代妙手如曾氏一派细玩其下笔之道,再于临时能从面部相取下笔的确道理,勾勒皴擦,用惟其宜。浓淡轻重,施得其当”。人物画面部往往是画面的视觉中心,能否传达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关乎到整幅作品的成败,掌握正确的面部渲染技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这部分教学时应当加强示范,引导学生在细微的面部过渡晕染中达到“传神”目的。

三、要达到“传神写照”,工笔人物画教学应重视写生实践教学

工笔人物画写生是指写照真人,真实地把人物的各部分外在结构和内在气质描绘出来。东晋顾恺之的“迁想妙得”指写生人物时融合个人主观情感和对象特点观察,画出传神生动的人物形象。中国画写生的传统绘画美学思想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与自然之像融合,直到“胸有丘壑”,才能“以心造像”,最后艺术形象才能“形神兼备”,其实也就是说的“传神写照”。

(一)要达到“传神写照”,必须重视课堂人物写生,有利于学生掌握人体各部分结构

要想绘画出“传神”的艺术形象,必须重视课堂人物写生实践训练。科技发展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目前有些人在造型、构图甚至设色时,非常依赖现代的摄影技术和绘画软件。一些年轻学生,会利用一些软件描图、构图和设色设计,这有利有弊,教师要善于引导,利用软件画构图,省去构图有错误时反复擦涂,不可否认是一种进步,但过于依赖的话,缺乏写生实践训练,就会导致所画人物比例、结构不准、造型能力差,更谈不上画得生动传神。工笔人物画是表现细节的真实,最锻炼人的深入观察和理解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写生人物,掌握人物的眉、眼、鼻、口、耳五官细节画法、身体比例画法、各种头发的表现、各类质地的衣纹表现画法等。

(二)要达到“传神写照”,可以走出课堂,为创作积累素材

走出课堂,户外写生是达到“传神写照”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活动,收集校园生活素材;去高铁站、超市、菜市场、公园等人口集中的地方,搜集最为生动的画面,以摄影记录或者速写的方式加以记录。摄影为创作收集素材提供了便利,速写捕捉人物瞬间灵动的状态和抽象概括的手法是摄影无法媲美的,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人、物、景,眼、手、脑协作,是最能迸发“传神写照”灵感的。身临其境的写生是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技巧、个人艺术素养和绘画灵感的综合体现。

四、要达到“传神写照”,工笔人物画教学应深入创作实践教学

临摹和写生工笔人物画最终都是为了创作。临摹是研习技法和继承传统,写生是掌握人体各部分结构和细节研究。创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更为主观,更多加入主观情感和意念。

(一)要达到“传神写照”,工笔人物画创作实践的构思立意要关注当下生活

筆者认为创作是画者内心最想说的话,即“画为心声”。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艺术情操会决定画者所表现的内容和题材不同。教师可以穿插思政教育,以自己对生活和创作的感悟或者借鉴一些优秀创作者绘画的体会、经验,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操。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构思立意上,围绕生活,反映生活,讴歌生活。深入生活,爱生活,在生活中找寻创作的闪光点和灵感,从而达到创作“传神写照”生活。近些年的全国展涌现了很多反映当下生活的好作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看优秀作品,分析、感受其艺术性。

(二)要达到“传神写照”,工笔人物画创作实践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的独创精神

独创不是空想、乱创。独创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观察、捕捉生活中点滴的感人画面或美好的事物。要想达到“传神写照”,教师应鼓励学生画自己的画,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法展现有个性风采的艺术创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和灵魂,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和艺术涵养等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创作灵感都不可小觑。创作实践教学前,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分析和欣赏当今画坛各种风格的优秀作品,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指导学生的创作时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的独创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创作愿望,多给予学生自信心,这对于学生在创作甚至今后的艺术之路有着极大的帮助,也是创作能达到“传神写照”的根本途径。一切“传神”作品根源于内在的主动表现和灵感的迸发。

五、结语

思政、临摹、写生、创作四个环节交替进行,是“传神写照”的保证。思政是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学习写照生活“传神”的前提。临摹是继承传统,是学习模仿“传神”的写照实践过程。写生是一个学习真实对照实景写生“传神”的实践过程。临摹和写生皆为创作做准备,创作是综合学生的审美认识、创新思维、语言和技法等能力,达到“传神写照”实践目的的过程。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照”实践教学任重而道远,思政、临摹、写生和创作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会获得理想的“传神写照”的教学效果,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也是魅力所在之处。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0.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3]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临摹思政实践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美术课堂临摹训练研究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