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农学会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河南省农学会系统现状
河南省农学会系统,除河南省农学会秘书处具有编制和专职工作人员外,省辖市及以下各级农学会都没有编制和专职工作人员,社团秘书处一般都挂靠在各级农业农村局,业务指导单位一般为当地科协,登记单位为当地民政部门。农学会系统目前所开展的工作主要以学术交流、技术普及服务等为主。
(二)河南省农学会系统存在问题
学会系统工作人员以兼职为主,理事会成员和会员分布在各涉农单位,挂靠单位对其年度工作并无硬性考核指标,为其开展工作提供专门经费较少,这就造成了理事会主动思考谋划工作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强,兼职人员对学会的工作热情不高,投入时间较少,活动开展不频繁,服务意识不强,从省到县的学会系统网络体系不畅。少数地方没有成立农学会,个别地方甚至解散了农学会。这些原因进而导致了各地各部门对农学会系统工作不够重视,对农学会系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全省农学会系统发展机遇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学会工作
2017年12月12日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李克强总理作批示表示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深化精准扶贫,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中国农学会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向农业科技创新主战场,在推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克强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当前,我国“三农”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希望学会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联系广泛、智力汇聚、独立客观的优势,广泛开展国内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和农民群众需要,大力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精神,使我省各级农学会工作者深受鼓舞,也为全省各级农学会组织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政策指引
2015年,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7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这是省委省政府为贯彻中央精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公共管理方式的重大举措。我省《方案》明确指出,要按照深化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奖励推荐等工作,适合由学会承担的,可整体或部分交由学会承担。政府部门取消职能后,积极引导有关学会采取有别于政府部门审批的方式,加强对服务行为的规范,发挥自律作用;政府部门有关职能中涉及专业性、技术性、社会化的部分公共服务事项,适合由社会力量承担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委托学会承担。推动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激发学会活力,培育打造一批有效服务社会管理的创新一流现代科技社团。
中央、省委的相关决策部署和省科协的引导,为全省各级农学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在河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各级农学会组织要抓住机遇,因势而谋,探索改革路径,在政府简政放权、承接职能转移等方面有所作为。
(三)各级科协系统助力
一般情况下,各级农学会挂靠在农业农村部门,但科协组织是其重要的业务指导单位。近年来,随着省科协对学会工作指导、扶持力度的加大,农学会系统对会员及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如,近年来省科协开展的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学术引领工程、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首席科普专家评选推荐、决胜全面小康的科技工作者宣传以及相关优秀科技人才的举荐、表彰等工作,有效激发了学会工作活力。
(四)党建带动
199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其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中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2017年3月15日,河南省民政厅印发《关于社会组织成立登记时同步开展党建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积极探索在年度检查、抽查审计、第三方评估等监管手段中督促社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督促推动本通知下发前已成立的社会组织及时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落实党建责任,切实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在年检时,省民政厅强制要求提供成立党组织的相关文件、材料或证明,否则年检难以合格。这就使得软弱涣散的社会组织自行解散,或者通過整改,成立党组织。我省农学会系统党组织的成立,有效规范了学会系统业务及党建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在农学会系统中得到贯彻落实。
三、对下一步做好农学会系统工作的思考
(一)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升学会系统政治引领水平
全省各级农学会是党领导下的科技社团,在新时代,学习并贯彻执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学会会员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是各级农学会组织的份内工作。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再次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对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心与厚爱,对科技创新事业的殷殷期望!充分肯定了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的成绩,对鼓舞、激励和引领全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强的干劲、更大的勇气建功新时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西方一些国家,加大了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排挤、打压、封锁,其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各级农学会组织必须引领全省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成功必定有我”的担当,牢固树立“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情怀,毫不犹豫地把自身的聪明才智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各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农村脱贫攻坚等事业中,在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上奋斗建功。
(二)要积极引领全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投身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实践,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河南视察时,要求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并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这就要求我们以转方式、调结构来引领新常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三农”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困难和问题,全省农学会系统应该主动发挥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优势,围绕国家和地方农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积极把脉问诊、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当好“思想库”“智囊团”,不断提升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
(三)找准改革突破口,激发农学会系统工作活力
1、积极探索体制创新,探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的运行模式。针对全省绝大部分农学会组织一无经费、二无编制、三无固定办公场所的现实,可以借鉴中国农学会的做法,其秘书处与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因此,在下一步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各地农学会可上行下效,其秘书处和办事机构可以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如农技推广部门、植物保护部门等)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既解决了人员、经费、办公场所问题,又增加了服务职能,还可以健全全省农学会系统的体系建设,可谓一举多得。
2、积极争取职能。有职能,就意味着有服务平台,有干事创业的载体,有服务会员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渠道。前面已经提到,《河南省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的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奖励推荐等工作,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去积极争取。各地农学会组织除了要积极争取挂靠单位各地农业农村局的支持外,还要积极争取各级科协系统的支持,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积极有序争取职能,做到不越权不越位,不做“二政府”。
3、改革学术交流活动,打造学会服务品牌。对一个学会来说,学术交流活动是其主体与核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已经不是凑学术热闹,发学术论文那么简单,单纯的学术交流会议,其对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已经不够,特别是与高等院校每年数以百计的学术交流活动相比,学会的学术活动已经显得微不足道,地方领导可能也不会重视。因此,各级农学会系统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让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解决科学问题,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问题,带动产业发展,将学术思想与成果融入促进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打通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科研、学术成果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各级农学会组织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技术及创新需求,联合企业,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学术、科普等活动,建立专家与企业的长效联系、指导机制。
4、广罗人才,深化理事会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各地农业人才,除了分布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外,还分布在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要注意加强与这些单位的横向沟通联系,把能力强、影响力高、热心学会工作的人选人理事会。可以把那些有热情、有影响力、愿意服务的退休农业科技工作者选人理事会任职,充分发挥其余热,也可以把年富力强、有干劲闯劲、有服务热情的青年科技人才选人理事会任职,还可以把企业的有关人员选人理事会,吸收企业为团体会员、副会长单位或常务理事单位等。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理事会作为学会领导机构的作用,明确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的工作职责,做到兼职就要尽责,而不是只挂一个头衔。
5、成立有关专业委员会或分会,扩大工作范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或者优势特色产业。可以依托相关科研机构、企业等成立相关委员会或分会,在当地农学会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促进产学研融合,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比如河南省农学会就设有蔬菜专业委员会、葡萄专业委员会等,其工作机构分别在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6、因地制宜开展改革创新。在全省农学会系统改革中,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善于取经,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吸收各地好的办会经验,如中国农学会、江苏省农学会、陕西省农学会、三明市农学会以及我省医学会的办会经验,这些学会都有其自身优势与工作特色,可以吸收利用,但不可生搬硬套。
7、切实发挥好服务职能。在现有工作条件下,各级农学会组织在科技人才举荐、评先推优、表彰奖励、表达科技工作者诉求等有利于农业科技人才成长进步等方面做好服务,切实发挥好服务职能。
作者简介:文新义(1981-),男,湖南湘乡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栽培。
(责任编辑 曹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