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清1922年出生在毕节威宁,幼时跟随父母逃荒流浪到黔西。14岁时,王玉清加入红军,被分配在红二军团,成为军团部无线电台的一名战士。 在行军间隙,他常常向老战士请教通讯技术,“我很快就学会了电台那一套。”因为技術过硬,人又机灵,王玉清受到贺龙的夸奖,“贺老总喜欢用手指弹我的脑袋,还常把重要电报交给我发。”
1936年3月,在贵州盘县,一直守在电台旁边的王玉清突然接到朱德、张国焘的电令,要求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西进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接到电令,我特别高兴,立刻把它交给贺老总。”虽已过去几十年,王玉清仍记得电令的签名是朱德,主要内容是“最好你军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路线北进与我们会合一同北进。”
“蒋介石很快察觉到我们要过金沙江,调重兵和飞机围堵我们。”王玉清回忆,尽管红军抢占了石鼓渡口,但江上没有桥,船又少又小。“贺老总动员大家砍树条扎木排,重武器放上面,骡马喊下河,就这样过了江。”
“我们又要赶路,又要和敌人作战。”王玉清说,每到行军最艰难的时候,贺老总都会出现在他们直属队的队列中,“问我们‘累不累?苦不苦?”王玉清说,没有贺老总和战友们的鼓劲,他不知道能否走出绝境。
“雪山上,死了好多人。”王玉清说他算是幸运的,穿着打土豪时找到的皮衣,挨过了雪山上难以想象的寒冷。他和战友们在雪地里踏着深浅不一的步子,相互扶持着,鼓励着,翻过了当地人心目中不可逾越的大雪山。
到达甘孜地区时,部队下令让大家准备物资。“粮食好难搞。”王玉清和战友们去筹措粮食,“藏民不了解红军的政策,受当地反动势力的煽动,跑光了。”王玉清就弄到了一些青稞,用米袋子装着挂在身上。
进入草地没几天,王玉清就断粮了。“没有吃的,就吃野菜、树皮。”电台的炊事班长知道后,把自己仅有的两把炒面给了王玉清。“我对班长说,你把粮食给了我,你怎么走出去?班长说,走一步算一步吧。”两天后王玉清和班长走散了,“我再也没有见到他,后来到延安打听过,也没有消息,只知道他是湖南人。”王玉清回忆至此,忍不住凝噎,以手拭泪。
二万五千里征途,多少男儿以生命书写忠诚坚定。烽火征程渐远去,金戈铁马已成昨。宝刀未老人热血,重整河山待后生。(文/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