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薛乔丹,李熹,李桐瑶,邴婧莹,李润楠,王颖,孙宏
1.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2.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70;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民健康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0032
生活满意度是一个人对其整体生活质量的全面完整的评估,是一个人对其生活喜欢的程度[1]。本研究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提供参考,同时对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该调查是由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老年人跟踪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23个省区市。该调查项目自1998年开始,至今已历经20余年,调查数据的代表性、普适性较强,本研究所使用的是2018年跟踪调查数据。
本文将被解释变量定义为“自评生活满意度”,利用调查对象对于CLHLS问卷中B1-1“您觉得您现在的生活怎么样?”这一问题的回答加以衡量和分析。该问题在答案设置上分为“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5个选项,为方便分析,本研究中将前2个选项定义为“满意”,后3个选项定义为“不满意”。
考虑到研究对象和样本的实际情况在本研究过程中,根据问题F2“您60岁之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职业”将职业变量分为“农民”“非农”“无业”。根据问卷中的问题F1“您一共上过几年学”对受教育程度加以衡量,将受教育年数为“0”的定义为“没接受过”,其他选项定义为“接受过”。“婚姻状况”采用问卷中F4-1“您现在的婚姻状况”把“已婚,并与老伴住在一起”定义为“有偶”,其他选项皆为“无偶”。根据问题A5-3.1“您家现在的住房是以谁的名义购买的”对研究对象的房屋产权加以分析,把“本人或配偶”定义为“自己”,其他选项皆定义为“他人”。变量“社会保障”和“社区支持”分别采用问卷中F6-4和F14问题加以衡量,在本研究中对这两个变量的答案进行计数统计,把计数结果在两种以下的定义为“没有”,2种及2种以上的定义为“享有”。
被调查对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问卷内容的填写,最终选取老年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现居住地、健康状况、活动能力、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房屋产权、独立房间、经济水平、生活来源、离退休情况、养老保险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及时到达医院、及时得到救治、进行常规体检、社区支持以及慢性病情况共21个变量。
本研究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的基本情况做简要分析并排除稀疏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其次,运用卡方检验对生活满意度和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逻辑回归模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强度和重要性进行多因素分析。
由于本研究的对象为老年人,因此剔除年龄在60岁以下的对象,以及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数据丢失”等无效数据后,共获得有效样本7 236例。其中,男性2 862人(39.6%),女性4 374人(60.4%),城市居民856人(11.8%),农村居民3 698人(51.1%)。研究对象年龄最小值为60岁,最大值为115岁,平均年龄为85.53岁。
大部分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在纳入研究的7 236名老年人中,有4 682人(64.7%)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满意,2 554人(35.3%)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满意。
2.3.1 单因素分析
老年人的职业、现居住地、健康状况、活动能力、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独立房间、经济水平、生活来源、离退休情况、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及时到达医院、常规体检、社区支持15个因素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关(P<0.001),见表1。
表1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3.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为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一步筛选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是否受限、受教育程度、在当地的经济水平、生活来源是否够用、及时到达医院、进行常规体检以及社区支持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关(P<0.001)。见表2、表3。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说明
表3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
良好的活动能力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重要标志,是安享晚年生活的基础[2-3]。本研究结果表明,活动能力不受限制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更高(OR=1/0.594=1.683,95%CI:0.533~0.662)。应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健康保健的意识;提倡老年人遵循健康规律、注重健康维护;有效预防疾病、积极进行治疗;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提升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使其拥有更为满意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是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过教育的老年人能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OR=1.221,95%CI:1.100~1.355)。国内相关的研究结果[4-5]也表明,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均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影响。原因可能是,首先,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老年人经济收入,较高的经济水平可以对生活满意度起到促进作用;其次,受教育程度较高老年人的心理调节能力更强,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最后,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因此,可以通过营造老年人继续教育的社会氛围[6]、建设完善的教育设施和硬件条件、推广积极心理学的健康教育[7]等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水平富裕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最高(OR=1/0.150=6.667,95%CI:0.118~0.190)。生活水平处于一般的老年人是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的老年人的4.326倍(OR=6.667~2.341)。与生活来源不充足的老年人相比较,生活来源充足的老年人生活更为满意(OR=1.741,95%CI:1.498~2.024),经济水平越高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越高,这一点也在国内相关研究[8-9]中得到证实。由于经济条件往往决定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就医条件、健康水平以及饮食的营养质量[10],因此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参与活动,拓宽老年人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适当增加经济老年弱势群体的福利待遇[1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的再就业活动搭建平台[12]、对老年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让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进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在患病时能够及时到达医院(OR=1.753,95%CI:1.336~2.301)、定期进行常规体检(OR=1.311,95%CI:1.172~1.465)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更高,说明医疗服务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能否及时到达医院是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重要指标[13-14],代表着老年人获得医疗服务的便易程度,因此应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推动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增强基层医疗人才培养[15]、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常规体检在医疗服务的中介作用[16]、以社区为单位定期为辖区内老年人开展体检服务,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老年人的患病风险、践行健康老龄化战略[17]的要求。
能够得到社区支持的老人会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OR=1.283,95%CI:1.154~1.425),国内研究结果[18-19]也证明这结论。老年人的社区支持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和帮助的过程[20]。多种形式的社区支持可以增加老年人与外界联系,建议加强社区健身和娱乐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参与社区生活创造条件;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丰富老年人的社区生活;对老年人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重视老年人的情感倾诉和心理状态[21],强化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为,64.7%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表示满意,身体活动不受限制、接受过教育、在当地的生活水平相对富裕、生活来源够用、患病时能够及时到达医院、定期进行常规体检以及能够得到社区支持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更高。因此,应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加强对老年人的继续教育提高受教育程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水平;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可及性;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体检;加强社区支持与人文关怀;老年人自身、家庭、社区、政府多个层面共同采取措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