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龙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0)
盆腔淋巴囊肿属于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清除术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其引发因素为原术后下肢回流的淋巴液聚集于髂窝产生假性囊肿,较小的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其能够自然吸收,然而对于较大的且感染性的淋巴囊肿,则有较大的几率引起并发症发生[1]。为此,本次研究对象共30 例,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其就诊时间段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探究分析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的效果。结果详见下文。
本次研究对象共30 例,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其就诊时间段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其中感染患者纳入到对照组(15例),非感染者纳入到实验组(15 例),上述患者均采取超声介入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年龄分别是(43.21±3.26)岁与(43.67±3.65)岁。将上述资料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妇科恶性肿瘤诊断标准,满足手术指征,可接受手术治疗;②患者无精神类疾病、无认知障碍及语言障碍,治疗依从性较好;③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并同意认可。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②其他肿瘤疾病患者;③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及语言障碍者;④明确本组药物禁忌症患者。剔除标准:①剔除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过差患者;②剔除治疗过程中失访、脱组患者。
2 组患者均采取超声介入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治疗详情见下文:
治疗前应告知患者对膀胱进行充盈,采取仰卧体位,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PhilipsiU22)穿刺引导系统,淋巴囊肿至在引导线上,对患者的穿刺皮肤位置进行常规消毒,同时对探头进行消毒处理,对其穿刺位置予以局部麻醉。使用一次性EV 导管针(型号:18G)于超声实引导下置入囊肿腔中心位置,使用注射器(规格:50ml)进行抽吸,待抽吸结束后,按照囊肿体积大小,对囊腔内注入适量的麻醉药,随后注入无水乙醇(剂量:囊液量30%-60%),持续3 到5 分钟,予以抽净,重复性进行2 到3 次。对感染的囊肿注入无水乙醇前,需要经超声介入抗炎治疗干预,使用混合性抗炎溶液,该溶液含有佳尔纳0.915g、庆大霉素80000 单位、糜蛋白酶8000 单位与100ml 生理盐水进行混合。采取重复性冲洗以及抽吸,待吸干净后,将混合性抗炎溶液(剂量:3-5ml)予以注入,需要留置7 天后,采取超声下进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2 周随访,对其治疗效果予以观察。
对两组患者治愈率、各个时间段的囊肿大小情况、不良反应、复发率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情况予以比较。
①疗效判定:判定标准分为三级,分别为治愈、好转、无效,其中治愈表示盆腔囊肿完全消失、经3 个月随访后无复发情况;好转表示盆腔囊肿最大径小于原病灶的50%;无效表示盆腔囊肿体积无任何变化,且其相关症状无任何改善临床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历史*100%。②各个时间段的囊肿大小情况:密切观察各个时间段的囊肿大小情况,并意义记录。③不良反应:观察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复发率:对2 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的复发情况予以观察。⑤生活质量:采取SF-36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值100 分,60 分下为差,60-70 分为良,70 分上为优,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表示;并分别采用t和(χ2)进行检验。当所得到的P值不足0.05 时,表明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组治愈率为93.33%(14/15):治愈12 例(80.00 %);好转3 例(20.00%);无效0(6.67%)对照组治愈率为66.67%(10/15):治愈3 例(20.00%);好转7 例(27.27%);无效5(33.33%)χ2检验值:(χ2=6.000,P=0.014)。在治愈率方面上,实验组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高(P<0.05)。
实验组1 周囊肿大小:缩小8 例(53.33%);消失7 例(46.67%);1 个月囊肿大小:缩小5 例(33.33%);消失10 例(66.67%);3 个月囊肿大小:缩小1 例(6.67%);消失14 例(93.33%);对照组1 周囊肿大小:缩小13 例(13.33%);消失2 例(43.18%);1 个月囊肿大小:缩小12 例(80.00%);消失3例(20.00%);3 个月囊肿大小:缩小11 例(73.33%);消失4例(26.67%)。χ2检验值:1 周囊肿大小:缩小(χ2=3.968,P=0.046);;消失(χ2=3.968,P=0.046);;1 个月囊肿大小:缩小(χ2=4.821,P=0.028);消失(χ2=4.821,P=0.028);3 个月囊肿大小:缩小(χ2=13.888,P=0.001);消失(χ2=13.888,P=0.001)。在各个时间段的囊肿大小情况,实验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优(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0/15):全身发热0 例(0.00%);囊肿侧疼痛0 例(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5/15):全身发热2 例(13.33%);囊肿侧疼痛3 例(20.00%)。χ2检验值:不良反应发生率(χ2=6.000,P=0.014)。在不良反应方面上,实验组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低(P<0.05)。
在复发率方面上,实验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复发率[n,(%)]
生活质量方面上,实验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s)
表2 生活质量(±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 P例数15 15--生活质量(分)87.54±3.46 73.21±3.67 18.612 0.001
盆腔淋巴囊肿在盆腔恶性肿瘤术后较为多见。盆腔淋巴囊肿的治疗的主要原则为排净囊液,闭合囊腔,对导致的疼痛、发热等症状予以消除[2-3]。超声介入治疗就是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超声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来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则是将无水乙醇注入囊腔,促使囊内损伤的毛细淋巴管出现炎性反应以及瘢痕化,闭合淋巴管微小漏口和囊壁粘连,且与囊腔内的淋巴细胞予以接触,促使其失去活性,进而起到排除囊液的作用,以及对囊腔进行闭合,从而对患者的相关症状予以有效改善[4-5]。
在此次研究中,在治愈率方面上,实验组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高,(P<0.05)。在各个时间段的囊肿大小情况,实验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优(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上,实验组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低(P<0.05)。在复发率方面上,实验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低(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上,实验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高(P<0.05)。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疗有效率、疾病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研究表明相比较感染患者,将超声介入治疗应用在非感染患者中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超声介入治疗应用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的治疗中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可降低复发,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种治疗方法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治疗中有着非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