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鱼雷攻击水面舰艇突防概率仿真计算*

2021-10-21 09:01王金云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1年5期
关键词:航向鱼雷敌方

王金云

(双介质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邯郸 056017)

鱼雷武器具有高航速、远航程、强杀伤力等作战优势,对现代水面舰艇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世界各国一直重视如何有效防御和抗击鱼雷。反鱼雷鱼雷(Anti-torpedo torpedo, ATT) 作为一种舰艇防御、鱼雷对抗的硬杀伤装备,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如美国Mk-50、SMART,俄罗斯“口袋”-E/NK,德国“海蜘蛛”,法意联合研制的 MU90HK 反鱼雷鱼雷等。

随着水中兵器动力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打击武器如高速鱼雷、水下火箭弹、超空泡射弹技术等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以纳米金属燃料为动力的超高速鱼雷可对敌水面舰艇形成巨大的威慑,敌方舰艇通常通过ATT[1-2]进行拦截,但目前对于高速鱼雷突防水面舰艇防御作战效能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文献[3-7]对反鱼雷拦截弹道、拦截性能、拦截概率进行研究。文献[8-10]对ATT拦截方法、导引方法进行优化设计。陈颜辉等人[11]针对ATT 对声自导鱼雷拦截方式变更的临界雷舰距离进行研究。萧丛杉等人[12]对反鱼雷鱼雷末制导捕获概率进行建模与仿真。文献[13]对反鱼雷鱼雷全弹道进行数字仿真。文献[14]研究了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效能。鉴于此,本文针对水下高速鱼雷打击水面舰艇的突防效能进行详细研究。

1 数学模型

1.1 直接拦截模型

通常敌方舰艇通过ATT对我方鱼雷进行拦截,拦截模式包括直接拦截和提前角拦截两种。

直接拦截模型如图1所示。坐标原点O设为敌舰艇当前位置,敌舰艇航向为x轴,垂直于航向方向为y轴,B点为舰艇未来点位置,R1为敌我目标距离,M点为当前我方鱼雷位置,以固定提前角攻击,A点为未来拦截点,Vs为敌舰航速,VT为攻击鱼雷速度,VA为敌方鱼雷速度,q1为初始视线角,q2为鱼雷视线角,β为ATT发射角,η为我方鱼雷射击提前角,拦截数学模型如下:

图1 ATT拦截示意图

判断攻击鱼雷是否被ATT鱼雷拦截依据:

其中,Rm为我方鱼雷与ATT之间距离,φ为方鱼雷与ATT航向间夹角,rd为ATT作用距离,λ为ATT搜索扇面角。我方鱼雷位置坐标为(X1,Y1),敌方ATT位置坐标为(X2,Y2)。

1.2 提前角拦截模型

此外,敌方ATT也可通过提前角拦截我方鱼雷,拦截弹道如图2所示,解相遇模型如下所示,综合考虑ATT对我方鱼雷目标距离与方位观测误差、目标航速与航向预测误差、我方鱼雷瞄准误差、舰艇航速、航向测量误差、舰艇摇摆角测量误差、鱼雷航向、速度测量误差、射击诸元解算误差等多种因素,基于蒙特卡洛法模拟10 000次,统计被拦截的次数,从而计算出鱼雷的突防概率。

图2 ATT 提前角拦截示意图

如图2 所示,坐标原点为O点,Y轴方向与目标距离DT方向一致,ti时刻我方鱼雷位于a点,ATT位于b点,雷目距离为Rm,夹角为θ,a点坐标为(xi,yi),b点坐标为(x1i,y1i)。

向量bB((VAΔti+rb)sinη,-(VAΔti+rb)cosη), 向量ab(xi-x1i,yi-y1i), 则雷目距离为Rm、夹角θ分别为:

其中,

2 仿真计算

初始条件:设攻击鱼雷速度VT=50 kn,敌舰航速Vs=20 kn, ATT速度VA=40 kn,初始视线角q1=70°,敌我目标距离R1=3 km,ATT作用距离rd=25 m, ATT搜索扇面角λ=90°。对抗条件下,我方鱼雷以固定提前角攻击敌方舰艇,综合考虑目标参数预测误差、舰艇速度误差、航向误差等各种随机误差,基于蒙特卡罗法,仿真次数N=10 000次,统计拦截次数,从而得到鱼雷突防概率。其中攻击鱼雷速度误差为6 kn,航向误差3°;ATT速度误差为3 kn,航向误差为2°;舰艇速度误差为4 kn,舰艇航向误差为3°;目标探测距离误差为1%D~10%D,目标探测方位误差为5°,均服从正态分布。

图3a)仿真结果表明,在敌方舰艇采用直接拦截方式时,敌我速度之比为0.8,目标距离从1 km~5 km变化,突防概率对初始视线角依赖较大。在初始视线角为90°时,鱼雷突防概率最高,达到82%,在初始视线角为170°时,突防概率只有73%,在初始视线角相同条件下,距离对鱼雷突防概率影响较小。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敌我速度相差不大,射击距离的影响较小,敌我态势影响成为主要因素。

图3b)仿真结果表明,当我方攻击鱼雷速度提高至100 kn 时,敌我速度之比为0.5,射击距离在1~5 km, 鱼雷突防概率可达到91%左右;当我方攻击鱼雷速度提高至200 kn 时,敌我速度之比为0.25,鱼雷突防概率达到100%。由此可见,大幅度提高攻击鱼雷的速度可有效提高鱼雷的突防概率,从而验证超高速鱼雷具有极高的突防概率。

图3 鱼雷突防概率仿真结果(直接拦截)

图4为提前角拦截模型下的突防概率仿真结果,图4a)仿真结果表明,在拦截距离5 km时,初始视线角从0°至180°变化,探测距离误差从10%D至1%D变化(D代表射击距离),攻击鱼雷速度为60 kn,ATT速度为50 kn,在敌方距离误差为10%D时,鱼雷的突防概率在初始视线角为90°时最大,接近99%,曲线呈抛物线变化。敌方距离测量误差越大,我方鱼雷不被拦截的概率越高,突防概率越大。敌方距离误差为1%D时,鱼雷整体突防概率最低,大约在76%,在初始视线角为90°时达到94%。图4b) 仿真结果表明,在拦截距离3 km时,探测距离误差为1%D~10%D,初始视线角为0°~180°,敌我速度之比与图4a)保持不变,鱼雷突防概率整体下降,最大只有78%,主要原因是目标探测距离近,距离误差变小,敌方拦截精度提高,从而突防概率变小。

图4 鱼雷突防概率仿真结果(提前角拦截,a):拦截距离5 km;b):拦截距离3 km)

图5为我方鱼雷速度分别为60 kn与200 kn时的突防概率仿真结果。图5a)仿真结果表明,目标舷角为30°,距离误差10%D,D在1~5 km内变化,敌我速度之比为5/6,鱼雷突防概率由10%增长至99%,随距离增长而上升。在攻击鱼雷速度提高到200 kn时,突防概率达到100%。图5b)仿真结果表明,目标舷角90°时,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鱼雷突防概率整体提高,在射击距离1 km处,鱼雷速度为60 kn,突防概率达到30%;鱼雷速度200 kn时,突防概率达到100%。在敌我速度之比越大,鱼雷突防概率越高。从图5b)可以看出,攻击鱼雷在200 kn时,1 km处突防概率最高。因为距离越近,给予敌方鱼雷系统反应时间越短,突防概率越高。

图5 鱼雷突防概率仿真结果(提前角拦截)

从以上仿真结果表明,在攻击鱼雷速度与敌方ATT速度相差不大时,敌我态势对鱼雷突防概率影响显著;大幅度提高鱼雷速度,敌我态势影响作用不再占主导因素,鱼雷突防概率基本上接近100%,从而证明,超高速鱼雷可显著提高鱼雷突防概率。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鱼雷突防水面舰艇防御问题,分别对ATT直接拦截概率模型和提前角拦截模型,基于蒙特卡洛法进行数值仿真,模拟了高速鱼雷与超高速鱼雷在两种不同作战模式及不同作战态势下的突防概率,结果表明,超高速鱼雷具有绝对的突防优势和极高的突防概率,可为水下兵器打击水面舰艇作战效能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航向鱼雷敌方
少林韦陀十八手
基于事件触发的船舶航向逻辑切换自适应控制
风浪干扰条件下舰船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系统
无人救捞艇的航向控制器设计*
军事岛 鱼雷人
鱼雷:貌不惊人,却威力巨大
水下的暗战(一)
重型鱼雷研发有多难
考虑几何限制的航向道模式设计
水果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