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怡园 段雁南
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京畿道社区党委创新“参与式社区营造”方式,群策群力,动员居民做楼门设计师。社区9号楼的楼道微更新讓老居民楼焕发了生机,成为居民向往的“明星”楼门。
“住在这里非常幸福,进了楼道就有了回家的感觉!”每当提及自己的楼门,京畿道社区9号楼的居民都是一脸的自豪。9号楼建于1985年,共6层,分3个单元,现有40余户常住居民。推开楼道门,门口悬挂的投影灯在地面映射出“欢迎回家”字样,楼梯下方的三角空间被设计成一个图书角。拾级而上,手绘画、照片墙、手工展装点着1至6楼的楼道,诉说着楼门居民的故事,让楼道这个公共空间“活”了起来。
组建家门口的社区规划师团队
京畿道社区紧邻西单商业区,位于长安街北侧,辖区的5个居民小区都是老旧小区。要让老小区焕发新生机,社区党委书记姚宇琳决定从楼道更新入手,让居民参与楼门文化设计,参与社区营造。
“参与式社区营造”需要一个专业团队——社区规划师团队。社区党委深入挖掘社区人才资源,以理解社区营造项目思路、具有设计经验等为选择标准,组建了一支由5名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规划师团队。他们在景观设计、平面设计、组织策划方面各有专长。
社区规划师在充分征求居民需求和创意的基础上,提出“绿色、人文、智能”的项目设计理念,确定各楼道空间设计思路为“纵向+横向”。“纵向”指的是由传统到现代,“横向”则是根据每层楼居民的特点融入绿植、乡愁、国粹、北京文化、卡通图像等要素,让楼道微更新的方案更有人文温度。
居民郑先生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对此次成为家门口社区规划师团队的一员,感到非常荣幸。“我们力求把居民向往的生活气息以更简洁、具体的形象呈现出来,确保让原住民、二次迁入的新居民等不同人群产生共鸣。”郑先生说。
社区议事会开进楼门
“我们楼门小朋友较多,可以加入3D、卡通等元素。”
“我觉得楼里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建议以楼层为主引入该层居民家乡元素,以解乡愁。”
“我提议要有楼里邻居的书画作品、照片或装饰品的展示区域。”
2019年“十一”前夕,社区党委组织9号楼居民召开了一次社区议事会。当天晚上7点,每户居民派一个代表参会,以“楼道微更新”为公共议题,结合楼道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会议一直开到晚上9点多,近百条意见建议为后续设计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大家参与热情非常高,40余户居民,每家都来了代表参会。”姚宇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有些激动。她说,这个会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前一天晚上召开的。之所以选择这一天,就是为了让居民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理解“小家”和“大家”的关系,最大程度争取每户居民的意见建议,给居民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楼门文化建设唤起了居民关心、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居民们在社区议事厅为家园治理出谋划策。“参与社区营造就是要让居民畅所欲言,发出不同的声音,最后实现共生。”姚宇琳说。
居民作品装点楼门
每天上下楼,看到楼道墙面上可爱的手绘龙猫卡通图案,家住9号楼的黄女士很开心,“龙猫是我家孩子最喜欢的卡通角色,如今出现在家门口的墙上,很温馨”。
黄女士的女儿今年10岁了,是楼门图书角的首批共享人。2020年年初,她把自己闲置的图书拿出来和小伙伴们分享。几天后,图书角的图书变多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图书分享出来。黄女士说:“图书角的图书都有借有还,这样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对这个‘家有了归属感。”
卡通画、山水图、风光照……楼道里晒出了不少居民自己的作品。楼门文化受到居民欢迎,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有的居民将家中的绿植拿出来增添楼门绿意,有的居民看到楼梯扶手脏了就随手清洁,还有的发挥特长用书画作品装饰楼门。
2021年元旦前夕,楼门装点完成的那天,社区居民在楼下拍了张“竣工全家福”。这个精彩瞬间经过装裱如今也挂在楼门里,成为社区生活的珍贵记忆。“有时居民碰到一起,还会聊上几句楼门文化建设中发生的趣事。楼门文化像一条纽带,连接起街坊邻里。”党员楼门长韩改香说。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