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清?童云?林孝栋
【摘 要】 “三农”出版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如何把握好时、度、效,创新出版、提高质量、推陈出新,增强“三农”出版物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是“三农”出版单位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农业科学类图书出版情况,提出新时代“三农”出版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即“三农”出版应主动作为,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了解市场的需求,研究新兴出版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关 键 词】“三农”出版,创新,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席清,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童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林孝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8.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通过“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做出部署,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7年党的十九大郑重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较长的历史跨度和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上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进行了全面规划。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便成为指导全国“三农”工作的总纲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21年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三农”工作做出重要论述和指示,并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新闻出版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出好书,为社会、为人民奉献更多精品力作,是出版人的神圣使命,是出版业的永恒主题。
当前,我国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踏上新的征程。“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作为农业专业出版单位如何把握好时、度、效,创新出版、提高质量、推陈出新,增强“三农”出版物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是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农业科学类图书出版情况,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下称农大社)的出版实践探讨新时代“三农”出版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我国“三农”图书出版基本情况及分析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广义上来讲,“三农”出版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并为农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产品,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范畴。狭义上讲,“三农”图书是指直接服务于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以及面向农村和农民的农业科技图书和科普读物。
1.农业科学类图书出版基本概况
2008年至2019年,农业科学类图书共出版新书37393种(占总新书品种1.41%),重印书30239种(占总重印品种1.44%),印数38196万册(占总印数0.41%),印张33.64亿(占总印张0.42%),码洋84.93亿(占总码洋0.56%)。农业类图书各年的出版数据见表1。
从十多年来农业类图书的出版统计数据看,农业类图书的出版发行一直是图书出版业的薄弱环节,图书出版品种数占全国总出书品种的比例不足1.5%,占比最高年份仅为2%左右,并且呈总体下降趋势。农业类图书总体规模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农民人口数量(40%)不匹配、不相称。
自2007年国家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三农”出版物受到有关出版单位的重视,农业类图书虽然品种数增长幅度变化不大,但产值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农家书屋建设高峰期的2009—2012年,年均产值达8.34亿元,其他年份年均产值为6.44亿元,相差1.9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类图书出版发行规模与国家政策及“农家书屋”工程息息相关。如果剔除农家书屋因素影响,应该说,农业类图书出版数量和规模基本是稳定的。
2.农家书屋有关“三农”图书基本情况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在全国广泛开展“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采取“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政府提供专项补助资金建设书屋。图书类别涵盖政经类、科技类、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其他类共六类。2008年开始,面对全国500多家出版单位积极参加“农家书屋”工程的情况,为指导和协调全国农家书屋的图书选配和采购,由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从行政层面上制定并公布当年的农家书屋推荐目录,为农家书屋建设指明了图书布局方向。图1为2008—2021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品种数。
从农家书屋的12次推荐书目来看,农业类图书在科技类图书中占绝大多数,达到70%以上。科技类图书在推荐书目的比重以“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的第一年为最高,达到39.8%,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村人口中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人们对非科技类图书的需求量变大。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文化類和少儿类已成为目录中的主要推荐书目,达到了60%以上,科技图书的需求量逐年减少(见图2)。
此外,近些年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家书屋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从总体效果来看受制于农民购买力、销售政策、发行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类图书的销售不佳。大部分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后,在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企业管理思维指导下,出版单位组织出版“三农”选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基于以上分析,依靠政策红利再次实现农业类图书出版规模的增长可能性不大,只能另辟蹊径。
二、新时代“三农”出版的实践探索
农大社作为以“农”为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出版单位,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为己任,形成了以农业教育、农业科技、农村读物为主要方向的出版体系,先后出版了5000余种农业类出版物,读者涵盖涉农高校师生、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行政管理者、专业户和农民等,已成为农业领域优秀的专业出版品牌。
1.深耕“三农”图书出版,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作为一家涉农大学出版社,农大社除了服务高等农林院校、各层次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多年来还积极采取措施,为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社会教育提供了大量出版产品,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贡献了力量。
在学术出版领域,农大社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为龙头,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农业学术专著,累计500余种(见表2);先后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6项83种图书(见表3),入选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2项40余种图书,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6项110种图书。此外,农大社还出版了《真知灼见:透视中国农业2050》《中外著名专家论中国农业》《决胜生物质》《猪病学》《禽病学》《兽药手册》等代表性的专著译著,其中有多部著作版权输出海外。
近两年,农大社突出重点,聚力农业科技,以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为抓手,以生物育种、农作物提质增效与病虫害防控、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畜禽水产与疫病防控、资源高效利用、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重大风險防控、农产品加工、村镇规划与建设、农业政策与创新环境等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选题方向,在有关产业关键技术、理论和政策研究上下功夫。目前,农大社组织策划了以“中国猪业科学与技术创新系列丛书”“智慧农业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系列丛书”为代表的高水平学术专著选题,正在按计划实施。
在农业实用技术图书出版方面,近年来农大社出版了以种植、养殖、兽医、农产品加工、农业经营及农村治理为主要方向的“三农”出版物近500种(见表4),以及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用书100余种。尤其是近两年,农大社策划组织了一批以“中国猪业振兴关键技术系列丛书”“百万农民培训教材”“农业职业生产技术学徒岗位手册系列丛书”等为代表的“三农”生产技术科普读物选题,力争用3—5年的时间全方位覆盖农业生产技术科普读物的出版与推广工作。
2.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服务乡村建设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大社未雨绸缪,布局乡村振兴选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先后组织策划了“乡村70载 振兴跨百年系列丛书”“乡村振兴温州样本系列丛书”等系列选题以及多本有关乡村振兴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实践探索和典型案例等选题,部分已经出版发行。这些图书的出版发行将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理论和政策指导,给乡村建设和发展带来实践样本。
3.出好书,以高质量图书报效社会
农大社始终坚持“躬耕细作,启智笃行”的理念,以质量为本,以社会效益为先,努力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在农林教育、“三农”研究以及农业科技图书等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及影响力,所出版图书影响因子为0.758(平均影响因子为0.358)。据2019年1月《出版人》发布的1949—2018年相关统计数据,全国58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505万余种图书,农大社图书被引频次H指数排名显示:农业科学学科H指数排名第5;生命科学学科H指数排名第9。
在国家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中,农大社有多种图书入选必备或推荐书目,其中农业科技类图书入选142种(套),在科技类入选数量上排名第三(表5);累计为全国各地农家书屋提供了200多种近600万册图书,码洋达9000余万元,为“农家书屋”工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此外,在2018年开始实施的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农大社社会效益考核成绩逐年提高,2020年被评为优秀;出版的图书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奖励,多项省部级奖励。
4.尽锐出战,助推百所院校服务乡村振兴
2021年农大社启动“百所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提升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为广大农村培养高素质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覆盖全国百所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以“种、养、加”三个方向为切入点,由院士引领、行业知名专家带头、企业骨干参与,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分三批启动精品图书的开发,充分发挥农大社在涉农领域的出版优势以及影响力,为乡村振兴出好书。
作为“十四五”期间农大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规划出版物之一,该教材在精心组织编审队伍、创新编写体例、突出人才培养特色的同时,使新形态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教材坚持有益、实用的原则,采用图说、视频的富媒体形式,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体现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新产业新业态融合趋势、新成果新技术应用趋势,服务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充分体现相关产业特色、区域特色和教育层级特色;凝聚力量,助力国家构建涉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5.创新营销方式,致力宣传与推广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农大社进一步贴近读者,积极推进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大力倡导新媒体营销:在原有京东、当当、博库、文轩等网店销售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天猫、抖音等平台开展图书宣传与销售,以中农大图书专营店为基础创建对外展示与销售产品的重要窗口,加强终端读者的信息库建设;开展网络申领电子样书、公众号推文展示、网上馆配订货、目录营销等活动;与中国畜牧兽医报合作新知新著栏目,建立“牧医书院”专业图书信息自媒体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
此外,农大社还采用作者资源主导的模式,以自媒体精准定位读者,带动营销;充分发挥大学出版社作者群的独特优势,同时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大批师生走进乡村的机会,把图书直接送到农民手里,解决图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留守人员打开了解“山那边”的一扇窗。
6.审时度势,构建融合出版合作平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让人民群众更多地留在家里,催生了网络销售热点。农大社迅速应对,基于春季教材纸书无法及时发送到师生和读者手中的情况,制作了电子书,发布在出版社官网,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承担了出版者应有的社会责任。为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需求,农大社分类分时段完成了图书资源化工作,制作了300多种电子教材推送到“中农De学堂”平台,供各院校免费使用,同时整理了2017—2020年出版图书资源近千种,以随时应对突發情况。农大社还与蓝墨、畅想谷、方正等展开合作,开启融合出版建设,快速推进融合发展。如积极提升内容展示和用户管理功能,改善用户体验,开放1000余种图书的读者试读体验模式,实施以《动物解剖》课程为代表的AR系统开发建设。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图书出版的几点思考
当前,“三农”事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三农”出版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乘势而上,多出书、出好书,实现“三农”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1.“三农”图书出版应提高站位,不辱出版使命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出版人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重任,“三农”出版工作者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更是承担着服务于农业科技进步、农村社会发展、农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提高的重要使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冲锋号角,对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将成为我国之后三十年农村发展的走向。乡村文化振兴是国家乡村振兴系统工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是文化振兴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需要“三农”图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以说,“三农”图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农”出版主要解决的是提供什么样的出版物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需求的问题。为此,出版人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己任,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以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为落脚点,抓住政策驱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集中的有利时机,在乡村振兴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当下最“潮”的工具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用时代最“热”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文化积累、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播的事业中贡献出版人的思想智慧。
“三农”出版要树立以农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二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把服务农民同教育、引导农民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增强农民的精神力量;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了解不同层次农民读者的需求,推出更多农民读者愿意看、买得起、用得上的优秀出版物,不断提高服务农民的能力和水平。
2.找准方向,实现“三农”出版科学发展
目前,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做出重要部署的指导性纲领。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出版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突出了“三农”出版的重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三农”出版要紧紧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乡村振兴主题,加强“三农”出版的理论研究,以出版理念创新为突破口,打造“三农”出版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农”出版单位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调研,凝练出版方向,严格选题论证,精心组织“三农”选题,实施精准出版;科学判断自身出版资源、编辑力量和市场形势等情况,量力而行,合理确定“三农”图书出版结构和规模,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选题决策机制、出版产品生产引导和管理机制,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步伐,坚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着力资源整合,提高服务“三农”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乡村振兴中拓展出版,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发展出版。
3.准确定位“农家书屋”建设与“三农”图书出版关系
“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农民提供良好的阅读场所以及购置他们所需的出版物,“三农”出版主要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需求提供有关的出版物。虽然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农家书屋”和“三农”出版是不同的概念和主体,不能互相替代。从“农家书屋”配书情况看,除农业科学类图书外,农民读物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等各类出版物,范围非常广泛。不同的出版单位应主动思考如何服务“三农”,组织策划适合新形势下农民读者阅读的出版物,并根据农家书屋的需要,适度开发一些符合本社特点的农家书屋专供图书。
4.顺应新时代,创新“三农”出版路径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三农”图书出版者备受鼓舞。新形势下的“三农”出版要顺势而为,把握时代脉搏,以“乡村70载 振兴跨百年”的选题思路引领“三农”图书选题策划,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知识信息需求为落脚点,主动调整、创新出版方式,革新经营管理策略,顺应农民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双赢。
(1)实施分众化出版,精准定位读者。农村出版市场是分层的,包括普通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等类型,不同层级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不尽一致。因此,“三农”出版单位需要精准找到自己的读者,以读者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出版。当前,有条件的出版单位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挖掘和获取图书市场数据,掌握“农家书屋”及“三农”相关目标消费者的阅读需求,实施精准选题策划,推出更多针对不同读者需求的图书。
(2)运用融媒体出版,丰富出版形式。当前,“三农”出版的内容呈现形态越来越丰富。相比传统农民借助电视、收音机、村内广播等媒体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新时代农民已经走上通过手机、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道路。因此,出版单位在做好传统出版的同时,要科学打造“三农”读物的数字阅读内容,适当在书中融合二维码、MPR、AR技术,加入一些融媒体内容,并推出立体丰富的融媒体读物,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动态直观的听觉和视觉体验。
(3)推进专业化平台建设,建立阅读社群。“三农”专业化平台以“移动互联网+农业”社交平台作为连接出版单位和读者群的桥接点,其核心是社群经济。“三农”出版要想服务好农民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建立专业化的平台社区,吸引新型职业农民社群;在社区里共享数字化资源,同时建设网络直播课程、付费课程等。出版单位可通过平台了解读者阅读习惯、获取“三农”出版的选题依据,并通过众筹出版的方式,将那些深受农民欢迎的内容按照图书标准生产流程编辑出版,将内容固化下来,促使“三农”出版从专业化走向社会化。
“三农”出版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新时代,“三农”出版应主动作为,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了解市场的需求,研究新兴出版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R]. 2018.
[2]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R]. 2021.
[3]中华人民共和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R]. 2021.
[4]童健:切实承担起出版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EB/OL] . (2013-10-24)[2021-08-06]. http://theory. people. com. cn/n/2013/1024/c40531-23314571. html.
[5]中国科技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6]张付旭. 新时代“三农”出版的守正创新[J]. 科技与出版,2019(9):106-109.
[7]张波.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出版的转型机遇及发展路径[J]. 科技与出版,2021(6):132-136.
[8]吴平. 乡村振兴战略下关于出版工作的思考[J]. 编辑之友,2021(1):5-10.
[9]秦升泽,吴平.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三农图书出版浅析:基于2008—2020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J]. 出版科学,2021(1):38-46.
[10]童云,席清. 试论“三农”图书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走进乡土乡村 助力精准扶贫系列丛书”为例[J]. 出版广角,2021(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