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
在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印迹”创新发展国际峰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发表主旨演讲。
金文成
金文成表示,引导设计师发掘农耕文化印迹,设计未来美好生活,符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发掘和设计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打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从中汲取营养,通过创新赋能把传统文化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中,根据乡村宜居、宜业的要求,将塑形与铸魂有机融合。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礎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金文成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这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未来一个时期,乡村的发展将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因此,需要设计师们以历史的、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去思考、去设计。”金文成强调,这既是为广大乡村在设计,也是为我们美好未来在设计。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6800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群。
“在悠久的农耕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食为政首的农政思想、秩序规范的治理机制,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和绚丽多彩的民俗节日等,这些统称为农耕文化。”
他举例,具体到乡村,表现为每个村子就有一种文化,每栋宅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处农业文化遗产都有自己的价值。
“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金文成指出,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价值,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为中华农耕文明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魂,只有将其贯穿各领域全过程,才能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金文成表示,乡村拥有巨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具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乡村非遗产品,又有晴耕雨读、辛勤劳作、孝老爱亲的优良品质。
如何深入发掘,盘活乡村文化?他认为,发掘和设计要打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从中汲取营养,通过创新赋能把传统文化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中。“其中,乡村文创产业是乡村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提升乡村产品附加值、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他建议,设计师可以依托乡村风土文化、乡土人情、地方物产等独特的人文自然,将农耕文化与创意相结合,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从视觉层面发掘,从品牌角度提升,让独特的乡村文化可视化,让传统手工艺当代化,让乡土资源真正活起来。
“乡村文创产业是乡村产业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提升乡村产品附加值、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乡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也不再是城市的下延,而是宜居宜业的乐土。”在金文成看来,乡村的设计应倡导人与土地共生、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取用有度的中国式生活美学。
以乡村环境综合治理为例,金文成认为需要从两方面发力。其一,通过创新设计,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向农户覆盖,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更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更便利。
其二,通过创新设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村更加宜居、更加美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旺则产业旺。
“人才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金文成指出,无论是从村庄走出去的人才还是外来人才,如果看到村庄以乡村元素为主体的无限创意设计,来展现乡村之美,并融入当地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乡村风貌改造,有合理的布局、宜居的室内环境,还有新颖好看的建筑外观和村庄的公共环境,凸显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等特点,一定能增强他们回乡的动力,引导其以主人翁的姿态,大展才华、大展身手。
因此,发掘和设计可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切实吸引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以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原动力。
他表示,当下乡村振兴的使命已经感召着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走进乡村,他们从居住空间与生产空间的协调,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与产业景观空间的整合发展,以协同者的角色最大程度发挥乡村潜力。
与此同时,设计师的设计让乡土文化从本土走向全国甚至走向国际,提升了村民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国故事的内涵。
“设计师的灵感和厚重的农耕文化有机结合,一定能把乡村生活设计得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金文成说。
编辑:赵慧 美编:陈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