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礼,周国群
(1.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16;2.嘉兴市杭嘉湖南排工程盐官枢纽管理处,浙江 嘉兴 314411)
近年来,钱塘江流域开展大规模工程建设,众多引排水、天然气管道工程需要穿越堤防。目前国内最常用的非开挖施工技术的主要有水平定向钻技术、顶管技术和盾构技术3种[1]。顶管穿越技术通常作为中型管道、中长距离穿越堤防的首选,其具有施工影响小[2]、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性好、不受通航影响等优点[3-5]。本文在顶管穿越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顶管穿堤施工过程对堤防安全性的影响,并结合嘉兴某港区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监测实例,对比数值模拟与实测成果,为今后穿堤工程设计、施工及过程监测等提供参考依据。
嘉兴市某港区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总规模5万m3/d,其中入江段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法施工。管道为2×DN1 800 mm钢管(互为备用,衬砌厚400 mm,实际内径1 000 mm),壁厚22 mm,从高位井接出穿过堤防至外江,埋设深度为管道中心高程 -20.00~-17.60 m,管道轴线间距为6 m,管道全长713 m,坡比0.336%。堤身向下50 m范围内,主要有堤身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粉土夹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等组成。
顶管穿越堤防过程中会扰动周围土层,使土层原始应力发生改变和土体平衡遭到破坏,地面产生沉降,影响堤防安全。因此,施工过程中开展过程监测,测点沿着堤轴线方向布4排,分别位于内坡脚、堤顶、外坡平台和外坡脚。每排共设15个测点,以2根管中心线为轴线,向堤线两侧布点。同时在堤顶处管线外两侧3 m处布置2孔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观测孔,测斜管埋深35 m,测点布置见图1。
图1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FLAC3D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本次三维数值模型采用ANSYS建立,通过布尔加、减、重叠以及粘合操作完成。模型左右边界自管道中心线向两侧取各50 m,底边界自地面(高程约2.40 m)向下取32 m。堤顶道路高程7.61 m,顶管中心轴线高程-19.20 m,管道直径为1.80 m。模型建成后进行网格划分,均采用8节点六面块网格,并在顶管及其周围3d范围内进行加密,模型共划分58 806个节点,54 684个单元(见图2)。
图2 三维数值模型图
数值计算中,不同土层重度、摩擦角、粘聚力、模量参数等根据工程地质勘查选取,分别计算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模型计算参数见表1。
表1 计算参数表
本次模拟主要考虑开挖卸载、泥水支护和地层损失等造成的地层扰动,同时考虑2根顶管施工的先后次序。具体模拟过程:①初始应力场平衡,根据地勘资料生成初始应力;②顶第1根管,开挖顶管内5 m土体,开挖面施加均布力,添加shell弹性单元,同时填充注浆材料;③重复第2步动作,每次顶进5 m,直至累计80 m;④计算平衡后顶第2根管,重复②、③步骤,穿堤结束。
模拟2根顶管穿堤结束后,将网格变形放大,可以明显看出,沿着顶管方向,地表有1个明显凹槽(见图3),对模型堤顶部位切片处理,并结合工程监测进一步分析堤防断面的纵向和横向变形分布规律。
图3 数值模型网格变形图
顶管穿越堤防依次通过内坡脚、堤顶路肩、挡墙基座、外坡平台和外坡脚(见图4),当顶管机头距离堤防较远时(15 m外),受施工影响较小,堤防基本不变形;随着顶管机头的靠近,沉降速率急剧增加,沉降量较大,约占总沉降的75%。顶管通过后,沉降速率逐渐减小。
图4 顶管顶进方向土体竖向变形图
本项目堤顶沉降控制指标为20.0 mm,第1根顶管完成后,沉降量已达到11.0 mm,现场采取对管轴线上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措施。在第2根顶管穿越时,堤顶测点沉降速率明显降低(见图5),数值模拟未考虑注浆影响,第2根顶管施工期间堤顶沉降速率仍表现为急剧增加,沉降量略大于实测值。
图5 管轴线上方堤顶测点沉降变化曲线图
顶管穿堤完成后,土层竖向位移呈对称分布(见图6),顶管上方土体表现为沉降(负值沉降、正值隆起),自管顶向地表方向沉降量逐渐减小,呈拱形扩散,管道上方堤顶道路最大值约22.0 mm;顶管下方周围土体表现为轻微隆起,越靠近顶管底端,隆起越大。
图6 堤顶断面竖向位移变化图
对堤顶横断面进行分析,第1根顶管完成后,地表沉降沿顶管轴线近似呈对称分布,最大沉降为11.2 mm,出现在管顶正上方(见图7)。第2根顶管完成后,由于新老顶管的相互影响,地层变形较单顶管更大,地表影响范围更广,地表最大沉降为22.0 mm,出现在2管道中心线上方。
图7 堤顶观测点累计沉降量图
2根顶管完成后,堤顶沉降量19.0~22.0 mm,较实测值大1.0~2.0 mm;中心线两侧10~40 m,模拟值较实测值小1.0~2.0 mm。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模拟未考虑注浆加固后,管线上方土体强度提高。总体上,观测数值模拟与实测堤顶地表沉降趋势一致,地表沉降沿管轴线对称分布,中间大,两端小,表明离管轴线越远,地表沉降受施工影响越小。从观测结果看,施工主要影响范围自平行管中心轴线向两侧约20 m。
机头刀盘切割土体时,开挖面出现坍塌,上部土体向下产生较大变形,两侧土体受挤压背离管线向外移动,平行管线两侧土体位移呈对称分布,离管线越近,位移变化越大(见图8),土体侧向变形主要发生在地表埋深15.0~20.0 m,管轴线中心高程附近最大,变化量约7.0 mm,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
图8 堤顶断面水平位移变化图
对顶管法穿堤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并与工程监测相结合,得出结论:
(1)顶管引起的地层变化,自管顶向地表方向沉降量逐渐减小,呈拱形扩散;顶管下方周围土体表现为轻微隆起,越靠近顶管底端,隆起越大。顶管过程中出现水平位移,亦呈对称分布,变化量远小于竖向位移。
(2)单顶管引起的地表变形,沿管轴线对称分布,中间大,两端小;平行顶管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较单顶管的代数和更大,地表影响范围更广。
(3)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可通过合理选取参数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预测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土体的变形趋势以及主要影响范围,施工时应加强监测,保障堤防安全运行,同时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