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申国立,沙影丽,曹红十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长春 13002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长春 130021;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儿科,长春 130031)
SOP(即标准化作业程序)全称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也翻译为“标准化操作规范”或“标准操作程序”。所谓SOP就是将某一作业依照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操作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从而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1]。危重症患者即在原有(或没有)一段基础病的前提下,由于某一或某些原因造成危及患者生命,器官功能短暂或较长期发生紧急病理生理障碍,需要进行紧急和持续有效的气道管理,呼吸,循环等生命支持手段的患者[2]。
我院儿科是吉林省最大的儿童疾病诊治中心,近3年我院儿科急诊年平均就诊量226 104人,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儿科急诊患儿因其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具有年龄跨度大,表达能力差,疾病种类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单一的抢救护理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危重症患儿的急救需求。因此,要建立多部门协作组织体系,这样才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儿科急诊急救工作。
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精神,以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为依据,以2018年《患者安全目标》为工作指南,我科室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汇总危重症患儿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改进的措施,成立了儿科急诊急救小组、急诊急救SOP小组、SOP质量评价小组,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正确使用PDCA,品管圈(QCC)等质量管理工具对现存的危重症患儿抢救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整改、落实、稽查、反馈,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旨在提高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提升儿科急诊护理团队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科室的急诊急救护理小组、急诊急救SOP小组、SOP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分析在实施SOP前儿科急危重症抢救过程中常见问题,确定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与儿科急诊急救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制定了一套符合儿童危重症抢救的SOP,作为儿科急危重症抢救工作的参照和指导标准。
急诊急救SOP小组共9人,组长1人,副组长1人,组员7人。
明确成员工作职责。1)组长职责:负责协调各部门沟通工作,对重点环节进行把控,对SOP制作进度、准确度及可行性进行评价。2)副组长职责:辅助组长进行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汇总问题,发放通知,组织培训、追踪进度。3)组员:制定急诊急救SOP,对SOP实施前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检索文献,利用RCA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抢救重点环节及流程等抢救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制定方案 SOP小组制定了一套符合儿童危重症抢救的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操作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从而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抢救效率提供理论保障。
分析在2016年6月前我科未实施急危重症患儿抢救多部门协同护理SOP时易出现问题的抢救环节。全体儿科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头脑风暴,进行环节分类,最终将护士预检分诊、护士在抢救中的分工、院内转运确立为需要制定SOP的环节。
数据检验采用SPSS 19.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外出进修学习,文献搜集,参考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陆国平、蔡小狄的《急诊预检分诊技术》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预检分诊SOP,将患儿分为五级,1级为危急,应立即抢救。2级为危重,应在15 min内接受治疗。3级为紧急,应在60 min内得到诊疗。4级为亚急,在120 min内就诊。5级为普通按需就诊,候诊时间在3 h以上。科室安排工作5年以上、理论基础扎实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承担预检分诊工作。分诊护士按照预检分诊SOP迅速评估患者情况,按照病情危急程度进行有效分诊,大大缩短了抢救时间(见图1)。
图1 预检分诊SOP流程图
1)实施前:无针对儿科急诊预检分诊SOP,预检分诊护士在分诊时更多的依赖以往的护理经验,对患儿病情判断不准确,分诊时间长。2)实施后:护士在预检分诊时有据可依,根据SOP进行快速准确的分诊,缩短了危重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了急诊的工作效率。
2.3.1 成立急诊急救小组 共6人,组长护士长、抢救室医生2人担任;组员4人包括护士A、护士B、护士C、护士D。
2.3.2 明确工作职责 1)组长职责:抢救室医生主持抢救;护士长负责急救工作的指挥、人员调度SOP的落实及监管,对急诊急救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汇总。2)组员职责:①护士A:负责判断患者的呼吸情况,开放气道并保持其通畅,连接氧气、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协助麻醉医师气管插管,妥善固定导管;调试呼吸机,予以患者机械通气。②护士B:负责快速评估,若患者无脉搏,则持续胸外按压,若发生室颤,则给予除颤。③护士C:负责记录及观察,对抢救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④护士D:为辅助护士,负责通知医生抢救,电话通知麻醉医生插管,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
2.3.3 效果评价 1)实施前:抢救时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抢救场面混乱,出现抢救无序、措施落实延迟,病情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影响抢救效果。2)实施后:抢救站位可视化管理,粘贴抢救站位地标,护士分工明确,急救措施落实及时准确,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更为复杂,往往不是一个科室就能解决的。尤其是对于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多个科室之间的合作。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往往为明确诊断需要到其他相关科室完成进一步诊断性检查,危重患者经积极抢救后需送往专科病区继续治疗时需要迅速、安全的转运。虽然院内转运的路程不长,但由于转运时的特殊性,会影响仪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患者因病情危重,诊断不明,会增大了观察的难度和发生意外的概率[3],据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转运的患者有比平常高9.6%病死率的危险[4]。为了保证患者及时安全的转运,减少意外的发生,我科室制定了转运SOP,增加了与PICU、新生儿、检验科、放射线、病人服务中心、麻醉科、手术室、电梯班的密切配合,在转运过程中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转运效率。
SOP质量评价小组共8人,组长1人,组员7人。
1)组长职责:对科室SOP实施及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价,明确SOP实施过程中各成员的职责,对SOP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2)组员职责:负责儿科急诊全体医护人员SOP培训,对所负责的责任小组组员SOP的知晓情况进行评价,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
发放问卷65份,收回问卷65份。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自身抢救能力比较 例
发放问卷36份,收回问卷36份。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医护抢救配合满意度比较 例
实施前发放问卷350份,收回问卷332份;实施后发放问卷380份,收回问卷365份。见表3。
表3 应用前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见表4。
表4 2016—2017年抢救成功率比较
医院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CI)评审标准要求指出,医疗机构要设计和实施相应程序来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协调[5]。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常规急救中,往往会存在分工不明,抢救无序的情况发生。制订危重症患儿抢救护理SOP,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情况。它具有条理性,规定了做事的先后顺序及如何去做,保证了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提升团队整体的救护水平。
抢救时效性是评价急救效能的重要指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救治的效果[6]。应用多部门协同护理SOP后,危重患儿经预检分诊后,就可以快速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缩短候诊时间,避免延误病情。在抢救时按照抢救分工SOP,能做到分工明确,各项操作环环相扣,所有抢救措施迅速落实到位,提高了急救效果。当患儿需外出检查或送往专科病区继续治疗时,检验科、放射线、病人服务中心、电梯班、药房等部门都会为患儿开辟绿色通道,保证救治工作的无缝连接,保障患儿的安全。
从2016年至今,我科开展多部门协同的护理SOP已有4年时间,抢救成功率由2016年的99.04%,提高到2019年的99.36%。基于在危重症患儿抢救中的应用项目聚焦临床护理抢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深度挖掘,深度剖析,从患儿、家长及社会需求入手,仔细分析各个细节及环节,制订和完善各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