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远程协作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21-10-19 13:50骆劼罗敏
现代信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联体平台设计

骆劼 罗敏

摘  要: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平台符合国家新医改政策和医疗卫生未来发展的方向,文章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强化监管”的“互联网+”分级诊疗协作服务体系,将服务平台建设成国内领先的区域性互联网远程医疗信息示范项目,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对医联体远程协作服务平台进行设计分析,以实现互联网分级诊疗目标,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满足全民医疗需求。

关键词: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1)05-0153-05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Association Remote

Collaborative Service Platform

LUO Jie1,LUO Min2

(1.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Guangdong Co.,Ltd.,Guangzhou  510623,China;

2.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t:Telemedicine collaborative service platform is in line with the new national health care reform policy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ealth care. This paper constructs “internet plus”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llaborative service system for“resource sharing,interconn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constructs service platform into a national leading regional internet remote medical informa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implements the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Through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association remote collaborative service platform,the goal of internet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 be achieved,and medical resources can be optimally allocated to better meet the medical needs of the whole people.

Keywords:medical association;remote medical collaboration;platform design

0  引  言

当前,通过医疗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打造医联体远程协作服务体,已成为顺应国家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分级诊疗优势,实现市县乡镇深度整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民的有效手段。笔者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工作,主要研究医疗行业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医联体远程协作服务平台设计是本人的一项工作,通过分析系统需求,做出总体框架,并针对平台进行功能设计,协助医院较好地开展了医联体业务运营,实现对下级医院的远程帮扶,达成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  需求分析

為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

建设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平台,连接主院与分院、下级医院、帮扶医院,支撑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新型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实现“小病不出县,大病可转诊,愈后本地养”,是在当前医疗资源依然紧缺的情况下,最大程度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的有效路径。

在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平台的创建与应用中,传统电视电话会议式的沟通会诊,已不能满足当下综合问诊、检查、检验、影像、服药、注射、手术、放射、理疗、康复等多种医疗手段开展诊疗的需要,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景数据整合,将患者的“完整画像”展现在多个不同的远端医疗角色面前,多种技术手段保证各个角色“身临其境”的开展诊疗,进而保证身在远程的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科室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科室与专家之间、医生与专家之间无差别地协作,是当下医联体远程协作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总体设计

2.1  基础支撑

本平台基于云计算服务器搭建,根据应用业务需要配置数据管理服务器集群、数据存储池、影像统一计算服务器集群和分级诊疗协作应用服务器集群等。5G网络、院内专用网络、区域医疗专用网络是平台内数据传输的载体,让原本的“信息孤岛”即能被统一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云平台基础支撑架构如图1所示。

2.2  建设重点

医学诊断数据的整合即形成临床全景临床信息,患者诊断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广(放射/核医学DICOM影像,超声/内镜/病理非DICOM影像、RIS/HIS/EMR/LIS诊疗数据等)、数据标准复杂(各厂商不同的处理算法),利用异构系统集成技术对数据进行全面整合,是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

2.3  技术创新

本项目创新性地将多种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引入医联体远程协作平台的设计和建设中,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可用的医疗远程协作体验:

(1)异构集成技术:在网络带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异构集成技术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厂家系统中的诊疗数据进行汇聚,从而利用较低的带宽即可完整及时地将数据传输到医生使用的终端上,大大提升数据调阅及时性。

(2)同屏交互技术:在远程会诊期间,会诊患者数据不需要传送,应用同屏交互技术,将会诊双方界面相互映射,双方即可在同一界面调阅患者诊疗资料开展会诊所需交互操作、视音频会诊以及双向转诊,从而大大提升远程会诊体验。

(3)云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构建互联网云数据处理平台,为医学影像操作度身定制“云计算图像处理虚拟化交互”应用服务,利用4G带宽即可响应用户在手机端的操控动作,从而大大提升APP的应用体验。

2.4  设计先进性

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平台项目建设遵循标准化开发,软件设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软件工程的标准,支持DICOM和HL7的相关标准,遵循IHE的相关流程、标准和规则,应用设计符合国际、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和医院自身的发展规划。

本平台引入大量的专业先进的技术服务以确保高技术、高水平、高效率的远程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

(1)区域化会诊患者临床全景式病历整合集成:实现平台主动式异构系统数据抓取技术,图形拖拽全自动流程管理,不损害医院任何既有投资,专属会诊患者全景病案管理,全面开放的院内异构系统数据集成应用平台。

(2)互联网影像云处理平台和在线即时计算应用:影像数据即时计算云引擎技术,窄带宽的影像即时诊断和会诊应用,图像显示和处理,影像计算弹性云架构,全影像大开发应用集群管理技术。

(3)远程同屏会诊交互应用:即时高效,无须准备患者资料;即时发起会诊,全面、完整地浏览会诊患者全景诊疗资料,客观诊断;应用跨平台同屏交互技术,会诊参与方同步操控,音视频交互。

(4)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会诊应用:授权登录IOS、Android等智能终端在线调阅患者全景资料;DICOM影像云计算处理,无须下载节约网络流量;融合通信,即时病例分享,在线交流;

(5)人性化交互设计、专业级影像显示:全触控操作,简单易学、触控灵敏、体验流畅,高清/超高清显示。

3  平台设计

3.1  全景数据中心

“医疗异构信息集成服务”是平台与各临床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共享的通道,采用“抢占式”技术手段,采集、转换、加密/解密、传输各类医疗信息,为HIS、EMR、PACS、RIS、LIS等临床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入手段和消息应答服务。

按照SOA的设计理念,被集成医院临床业务应用系统需与平台交互的功能组件、数据组件封装成“服务”,屏蔽被集成系统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及其实现方式,以标准的接口方式与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平台衔接。同时根据需要提供交换数据的缓存。

通过在各个接入医院单位,分别部署医疗异构信息集成服务端,以应对接入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的差异现状,从而构建全景数据中心。医疗异构信息集成服务支持以下几种方式:

(1)以WebService标准接口自动发布数据。

(2)数据库表中数据的直接访问。

(3)以HL7协议形式对数据进行访问。

医院全景数据整合模式如图2所示。

3.2  全景远程会诊平台

通过全景远程会诊系统为医院和所属分院、帮扶医院之间实现远程协同诊疗,以会诊患者全景诊疗为核心,实现远程同屏、交互操作及视音频交流,如图3所示。

此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即时高效:不需要準备资料,在任何会诊终端上都能够即时地发起会诊;

(2)全面客观:能够对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和查阅,以便给予患者客观诊断;

(3)同屏交互,会诊多方均可操控,进行相互的音视频交流;

(4)多点实施,多组会诊可在同一时间内开展。

基于融合通信技术,本平台实现联盟医院内部、医生和患者之间畅通的沟通和协同,融合通信可支持“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的沟通需求,从而支持移动会诊应用服务,为医务工作者供一个有效互动移动沟通工具。

3.3  双向转诊平台

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医院之间的科室合作诊治过程。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在平台内所属分院将超出本院诊治范围的患者或在本院确诊、治疗有困难的患者预约并转至医院就诊;反之,医院将病情得到控制、情况相对稳定的患者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康复。

双向转诊提供转诊申请、转诊审核、转诊回复、转诊接收和服务跟踪等功能,通过平台可以共享患者在所属分院、医院的全部就诊信息,让双向转诊的接收医院医生可以看到患者在转出医院所做的检验检查结果和诊疗报告,查看其历史诊疗信息,转诊同时可查看到被转医院空缺床位数,以便患者转后及时得到病床的安排,如图4所示。

在转诊管理方面,支持跟踪并管理转诊流程、管理急诊转诊流程、与医院HIS系统接口获取床位信息,支持转诊相关资源的查询,包括医院、专科、床位和医生等;提供转诊患者在就诊医院的全部诊疗数据调阅;支持转诊过程中对会诊请求接口,实现无缝连接;支持提供转诊申请单、转诊信息给HIS等系统调用;支持医疗机构、专科和医生基本信息的管理和维护;以及转诊申请、转诊量等数据统计。

3.4  临床科室应用

在医院重点临床科室建立科室级分布式远程会诊端,能够为所属分院、西藏医院及帮扶医院提供专科远程会诊服务;为院内提供MDT会诊服务;为科室交班、病历讨论、示教提供交流平台。

3.4.1  触控交互会诊大屏

觸控交互大屏是临床会诊应用的载体,可利用科室已有的大屏终端硬件设备,医生可以方便地进行患者资料的调阅、影像调阅和图像处理等,主要用于科室病历讨论、MDT会诊、示教等临床应用以及远程会诊应用等。通常采用65寸2M/8M全景触控交互终端一体化设计,超大屏幕显示、人性化触控交互、丰富的影像处理能力。

支持患者全景诊疗数据调阅,以结构化方式显示入院病历、病程记录,其中入院病历包括:主诉、初步诊断、现病史、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等。病历记录包括: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支持检验结果浏览,包括实时浏览患者历次生化检验结果;支持检查报告浏览,实时浏览患者历次影像检查已发布的诊断报告,对于放射、超声、内镜、病理诊断报告可在同一界面分别浏览。

支持实时浏览患者历次影像数据,遵循DICOM标准,支持DICOM原始/无损压缩/有损压缩影像调阅。支持医嘱信息浏览,实时浏览患者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查看患者每次用药信息、护理信息等。

3.4.2  互联网移动会诊APP应用

主要提供患者全景诊疗数据调阅、跨平台远程会诊/转诊应用、未接入数据自定义病历会诊协作等功能模块,功能点包括患者管理、病情摘要浏览、检验结果浏览、检查报告浏览、医学影像浏览和图像处理、会诊申请/会诊报告、转诊申请、即时会诊呼叫/应答、会诊实时同屏交互、融合通信、自定义创建病历、病历讨论、发起和参与会诊等。主要解决医护人员在移动环境、碎片时间下开展远程医疗协作的工作需要,APP各功能如图6所示。

4  结  论

医联体建设是医疗改革的重要趋势,更是医疗制度创新的基础条件,这对于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使用,建立其更高效的医疗体系,以满足分级诊疗的需要,也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仁敏,赵慧华,左丹妮.上海市医联体模式下老年共病患者健康管理需求调查分析 [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9):835-838+842.

[2] 张爱萍.以绩效分配考核推动医联体模式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践体会——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为例 [J].现代医院,2021,21(4):500-502.

[3] 金玲芝,林文华,黄丹倩,等.基于SWOT-CLPV理论下的“医联体”发展现状与管理对策 [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8):231-232.

[4] 钟楚锋,周环,萧嘉颖,等.基于医联体卒中120网络模式的基层卒中救治体系建设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6):41-45.

[5] 朱海燕,张琳熠,杨骁俊,等.互联网医院模式下的医联体分级诊疗服务探索及初步实践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5):9-13.

[6] 阮云杰,张明,丁洪琼,等.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医联体上下联动机制运行实践与思考 [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1,38(1):8-10.

[7] 张鑫,王佳慧,孟楠,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黑龙江省县域医联体建设问题分析及思考 [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2):81-84+138.

[8] 赵辉,陈金华,郑贞苍,等.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医联体合作模式下医疗同质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202-204.

[9] 窦双璐,强美英.医联体服务模式下社区患者首诊意愿及需求分析 [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27(1):76-78+82.

作者简介:骆劼(1981—),男,汉族,福建厦门人,中级工

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罗敏(1993

—),女,汉族,广东韶关人,助理统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医疗数据统计。

猜你喜欢
医联体平台设计
中小型眼镜行业综合O2O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
医联体—家庭签约服务制家庭式慢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浅析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对医院经济的影响
区镇一体化紧密型医联体运行效果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水运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松散“医联体”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