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杜美会 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北区的西南部,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场馆,是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单板大跳台场地。北京冬奥会期间将产生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男女共4枚金牌。
可持续性是北京冬奥会全面贯彻绿色办奥理念的具体实践,场馆可持续性管理是北京冬奥会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的重要手段。自北京冬奥会单板大跳台比赛项目选址在首钢园区以来,首钢集团积极落实“绿色办奥”理念,以“为遗产而兴建,随赛时而调整”为座右铭,以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严格按照北京冬奥组委关于场馆可持续性管理办法及可持续性指南等系列制度规定,将可持续性要求扎扎实实的落到场馆设计、建设过程中。
大跳台的设计与其周边工业遗产再利用紧密结合,除跳台本体以外,赛事所需配套设施全部来自首钢冷却塔区域的工业遗产改造。原首钢冷却塔区域的冷却泵站,在赛时变身成为验票安检大厅和赛事管理办公区;原制氧主厂房,被改造成为赛时的前院服务楼。通过首钢建设者们的精心设计与改造,成功将大跳台场地建设成为北京冬奥会比赛场地,满足冬奥会比赛、观众服务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工业遗产和冬奥会赛场的有效转化和完美结合。
首钢滑雪大跳台项目通过单板大跳台这项在青年中人气极高的运动,创造了新的城市活力点,冬奥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整结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国际雪联官员对此进行了充分肯定,尤其是巴赫主席称其为是“对国际奥委会2020议程的理想诠释”。这是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设计考虑了可变剖面赛道的能力,在冬奥会后,以全球唯一“固定单板大跳台-首钢单板大跳台”项目为背景,将单板大跳台与空中技巧两种赛道曲线在同一跳台上实现,借助一种基于正四面体的装配式模块单元,利用可拆卸的空间模块,可实现剖面具备一定近似性的单板大跳台项目与空中技巧项目的相互转换,为训练与赛事举办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最新的赛道剖面设计与集成技术,特别是与空中技巧共享赛道的可能性,代表了此冬季竞技体育领域的最新水平。
首钢滑雪大跳台施工单位建立企业级的施工一体化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协同管理平台,主要包含项目立项、企业级驾驶舱、项目地图、节点管理、进度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任务管理、文档管理、二维码管理、监控管理、模型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解决管理不及时、不到位与位置不清晰、手段落后等弊端,对施工建造的生命期进行协同管理、精细化管控。将模型轻量化后转入到增强现实(AR)移动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将图纸带到施工现场,比对图纸与施工是否保持一致;管线路由与结构、精装、建筑等专业哪里发生冲突,为预留预埋做数据预判,便于准确的指导现场施工。
在施工阶段采用BIM技术,极大的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各专业之间的协作配合可充分利用各自资源,避免由于数据封闭带来的重复劳动,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并降低工程成本。
作为首钢的重点工程项目,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建设各个环节,首钢始终秉承“绿色办奥”理念,采取绿色环保措施。鉴于高强钢具有强度高、自重轻、空间小等特点,因此大跳台建设过程中优先使用高强钢,大跳台主体结构用钢4100t,99.55%采用高强钢,其中高建钢占比18.3%(637t)。赛道面板采用耐候钢,占比7.5%(360t);裁判塔裁判层选用耐火耐候钢,占比2%。通过优化组合,实际建设与设计相比,用钢量节省9.75%,防火涂料用量节省27%,共减少碳排放量约950t。采取的防护涂装措施在保证钢板耐火耐蚀性能的同时进行了减薄处理。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权威机构组成的联合专家组论证检验,SQ345FRW耐火耐候钢、配套螺栓、焊材及防护涂装措施,完全满足滑雪大跳台裁判塔载荷和使用寿命要求。
除基础、看台、泵房结构以外,首钢滑雪大跳台主体结构、幕墙等均为金属预制构件、预制构件率达到87%以上,工期缩短近30%。同时,采用就近选材、模块化拼装、开辟专用运输通道、提高装载效率等措施减少了安装过程中产生的20%能耗。
首钢滑雪大跳台项目土石方平衡过程采用就近“移挖作填”的原则,填方充分利用现有的挖方量。建筑物工程挖方主要用于基坑肥槽回填,部分余方用于绿化回填,用以抬高地坪;管线及道路采用分段施工方式,管沟和路基的临时开挖土方就近沿线堆放于沟槽一侧,便于及时回填。项目区施工区域集中,便于土方调运,项目区内土方运距小于500m,土石方利用率为100%;工程完工后,临建板房拆除回用,硬化路面弃渣运至渣土消纳场,弃方运至首钢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所进行项目间的调配和综合利用。
首钢滑雪大跳台作为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在世界瞩目下,紧跟全球节能环保趋势,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践行绿色、可持续理念,打造成绿色场馆的先行者、绿色建筑的引领者、绿色运营的实践者,对“绿色场馆”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