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
(双流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四川 双流,610200)
急诊就诊患者常病情复杂或病情紧急,对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较高,在就诊和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情绪问题,且急诊就诊人数较多,护理人员可能因此忽视护理安全风险[1]。其次急诊输液是急诊科常见的治疗方法,输液用药种类多样,增加了输液护理的难度,导致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较多,护理满意度不高,故应用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意义。为探究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应用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故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输液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评价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输液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每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在10~71岁之间,平均年龄(37.15±3.25)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在10~74岁之间,平均年龄(38.02±3.34)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急诊输液患者(2)所有患者均知晓且同意本次研究(3)不存在影响评分的因素,排除精神抑郁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病情症状,告知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与发现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解决。完成输液后,告知患者后续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观察组给予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其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护理责任小组:开展治疗性沟通系列培训学习,提升小组成员沟通能力和护理技巧,划分护理任务。(2)患者评估:根据患者资料初步评估患者需求,将心理需求问题放在首位,了解患者背景情况,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2]。(3)治疗性沟通:及时向患者讲解所患病症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提醒静脉输液治疗的注意事项,解决患者心理需求,缓解患者对病症的恐惧,降低精神压力[3]。(4)舒适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和安全的护理环境,采用熟练的穿刺技术,调整输液速度,帮助患者调整为舒适体位,观察与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输液渗漏、药物过敏、针头移位等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以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对计量进行检验,使用P值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对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依从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静脉输液作为急诊常用治疗手段,为确保输液治疗顺利完成,可应用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相对与普通护理更为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结果表明,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有效展开心理疏导工作,解决患者心理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以积极态度接受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消除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4]。通过治疗性沟通能够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相关信息,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其自我监控。其次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种疾病的基本情况,强化护理技巧,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5]。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输液患者群体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优化护理效果和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