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雲雯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英国话剧《天窗》最初于1995年在英国国家剧院上演,2014年进复排,复排并未在台词上作太的调整。整个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除了开头和结尾处爱德华出现外,整场戏剧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寒冷的雪夜,汤姆为了挽回昔日情人凯拉而来到她的公寓,在这里两人进行着交流,尽管回忆了美好的过去,看到了彼此心中仍存的爱恋,但不同的社会地位、对立的价值观念使得两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在这场爱情悲剧的背后蕴藏着鲜明的意识形态书写。
要想知道什么是意识形态批评,首先要了解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可以说“是二十世纪西方思想史上内容最庞杂、意义最含混、性质最诡异、使用最频繁的范畴之一”。许多学者和理论家也都曾对意识形态进行过概述,本文不再一一赘述。简而言之,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的认识体系、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
而意识形态批评,则是指对某种事物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行解码和祛魅,从而揭开其隐藏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关系。根据对象,可分为一般意识形态批评和审美意识形态批评。前者的批判对象是常见社会现象,比如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后者的批判对象是文艺作品或文艺思潮,比如文学、戏剧、书法、雕塑、舞蹈、绘画等。戏剧影视意识形态批评显然 属于审美意识形态批评范畴。
西方的意识形态批评介入影视领域始于1960年代末的法国。代表人物是阿尔都塞,他在1965年出版的著作《读〈资本论〉》不仅中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论述,为影视意识形态批评提供了理论支撑,还在书中提出了“症候式阅读”,为影视意识批评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阿尔都塞指出,阅读《资本论》时不能仅看到作者写下的文字,还要依据“症候”(空白、沉默、裂缝、遗漏)来理解表层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层理论构架。概而言之,任何文本都是在意识形态作用下展现出来的,所以阅读不能只看表面的文字,要看到背后的无意识结构和隐藏的深层次话语,即“在场中的不在场”。“症候式阅读”的提出得益于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说。弗洛伊德正是通过催眠等手段从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探究最深处的心理情结。
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戏剧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它以其鲜明的艺术形象传递着一定的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群体的精神。运用“症候式阅读”的方法深入文本,透过《天窗》的叙事、人物对话和矛盾冲突,发现该戏剧背后所隐的最主要的意识形态有:新自由主义、精英主义与反精英主义。
正如福柯所说,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因此我们对戏剧《天窗》的解读应将其放入历史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毕竟作为历史的产物,《天窗》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当时所处的现实社会语境的影响,并在文本中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来。“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励创业,不是特别重视教师、医生、工人这样的职业;而在我看来,我们国家现在也是如此,所以,大家都感同身受。”正如2014年复排时编剧戴维·黑尔所说的那样,话剧《天窗》诞生于1995年,这正是英国保守党执政时期,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当局提出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
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对经济不应过度干预,应该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主张经济私有化和个人主义,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人的动机和行为首先是利己的,其次才是利他的。新自由主义也重视财产权,认为“市场是建在私人所有权和追求自利的基础上。自利可以使全社会获益,所以争取在市场上获得个人好处的努力都有助于从整体上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剧中对新自由主义这一意识形态的隐喻主要体现在人物汤姆身上。首先汤姆是以一个餐饮界的成功人士的身份出场的。试图挽回昔日情人的汤姆开始了和凯拉的回忆,这时我们知道当九年前凯拉刚结识汤姆一家时,汤姆还处于创业阶段,而后两人的对白我们又看到了他们的一路打拼和汤姆现在的成功。仅是从汤姆的身份,这部戏剧就表达出新自由主义鼓励创业、提倡社会市场经济和追求自利的观点,可以说汤姆正是新自由主义的得利者。其次是汤姆的价值观念。在政策的鼓励下,汤姆狂热地追求财富的积累和事业版图的扩张,得到“好处”的他自然是认同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主张的。“我是企业家、实践家。我融入社会,凭一已之力改变世界,我为人们创造就业机会。”他的这些话语表明了自己对凯拉的批评,凯拉拥有一等学位却去从事教师,他认为这一行为愚蠢又可悲。该戏剧中的汤姆就是当时新自由主义簇拥者的表征,可见当时社会人们对于经济财富的热烈崇拜和追逐,而对于教育这类公共事业的轻视和贬低。
任何主张、政策都不是完美的。上文中新自由主义主张的私有化在当时的具体实施是将公共部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承包给私有企业,主要集中在教育、医院等公共部门。当市场进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这些本应由政府主导的供给人民福利、促进社会公平的非经济领域时,更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此剧则通过凯拉这一人物让我们看到了新自由主义下,政府对于公共教育事业的忽略。凯拉在平民区教书,学校保安毫无作用,许多老师坚持不下去而转行。但是凯拉仍在坚持,她希望能帮助这些孩子,“如果我不做这份工作,就真的没有人做了”。平民百姓失去了原本平等享有的社会权,上层阶级们不仅在经济上享有绝对优势,在权力天平的倾斜下,享有的社会特权也越来越多,这些特权反过来维护了社会地位的差距。对汤姆的质疑和嘲讽,凯拉激动而愤怒地指责高高在上的政客精英们只会“在议会、报纸上指手划脚,指责我们的动机,质疑我们的判断,而不去做任何实际的工作”。
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精英主义诞生了,该主义认为一些特定阶级的成员,或是特定人群,由于其在心智、社会地位或是财政资源上的优势,应当被视为精英,这些精英的观点应当被更加重视,这些精英的观点及行为更可能对社会有建设性作用;或这些精英超群的能力或智慧令他们尤其适合于治理。
戏剧《天窗》中汤姆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大亨,实际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尽管他现在从事着体面的工作,但是他本人并不看重教育,然而在新自由主义政策下的英国,他在经济上的成功使其进入上流阶层,成为那一时期的精英,他作为上流阶层具有一种优越感,他的一言一行都表达出了对“底层”的俯视和轻蔑。
首先是在在和凯拉的交流过程中,汤姆毫不掩饰自己的颐指气使和优越感。看到凯拉的居住环境很寒酸,他笃定地说下星期就能为她装上供暖系统;听说校长去了著名的私立学校,他赞扬这是个很棒的选择。汤姆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财富和阶层的重视。他表明曾经希望把自己公司的股份分给凯拉一些,从而使凯拉晋升到更高的社会阶层;得知凯拉放弃继承父亲的遗产时,他十分震惊,因为那笔钱可以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作为现有社会规则下的成功者和强势者,汤姆极其崇尚法则和制度。即使他对所谓的“董事会”“管理大师”“银行家” 等不屑一顾,他也愿意在这群人前卑躬屈膝,因为这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必要代价,这属于社会的规则,所以他遵守。这是汤姆世界的法则,成功是有理由的,因为自己的才华、能力或者个人的其他因素,倘若他人没有成功,那就是能力不足。
“精英主义的传统历史观往往认为底层群体对社会的贡献很小,不具有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汤姆轻视社会中的下层阶级和群体,他对于低地位人员存在着一定的刻板印象。这一点在他对待司机的态度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汤姆让司机在雪夜中等待自己,在凯拉指责他不懂得尊重人后,汤姆反驳说这只是一种职业,此刻司机在汤姆眼中并不是人,只是一件商品,他购买了司机的服务,理应享有司机的等候,这是一种商业行为,不涉及任何情感或是道德。除了精英主义,《天窗》还有着对反精英主义的书写。反精英主义来源于文化研究的奠基人雷蒙德·威廉斯。雷蒙德·威廉斯站在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认为社会的文化主流应是大众文化而非精英文化,文化研究的目标对象是大众主体及文化。发展到霍夫斯塔特的研究,对“反精英主义”做出的理解是反对不平等和专制主义,反对权威和怀疑颠覆权威文本。
《天窗》中的凯拉正是反精英主义的代表。虽说凯拉的社会经济地位没有汤姆高,然而出身于律师家庭,接受了大学教育的凯拉可以说是大众眼中的精英,但是来自于小城镇,曾经经历过奢华生活,现在又在平民区从事公共教育事业的她,正是因为接触了不同阶层,认识到教育的不公平而成为一名反精英主义者。
凯拉反对权威和专制主义,对于汤姆这种典型的精英毫不妥协。她不同意汤姆唯利是图的商人思想,面对汤姆赠予的股权凯拉直接拒绝;凯拉尊重他人,不以阶层来划分人,她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另外,凯拉还反对不平等,追求教育公平,积极投身于公共教育事业,尽管现在物资相对匮乏,但她能够帮助到平民孩子们,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凯拉的精神世界很富有。或许最初来此的动机是逃离一段不光彩的婚外情,但在这份工作中凯拉渐渐找到了认同感,找到了内心的平衡。这不仅是她对于曾经对爱丽丝伤害的忏悔她,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追求教育的公平,身体力行地反抗所谓的精英主义。
英国戏剧《天窗》讲述的虽然是一个普通常见的爱情故事,该剧采用了经典的三一律叙事结构,人物在封闭的空间和一定的时间里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在表层叙事和矛盾冲突下,该剧也折射出了特定历史社会语境下的现象、文化景观、和普遍的人性,呈现了新自由主义、精英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等意识形态的书写。尽管这部戏剧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中的产物,但任何人或事物作为个体都生活在群体之中,不论是作为人的编剧和导演还是作为文艺作品的戏 剧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赏析戏剧作品时不妨多从意识形态这一维度进行思考,利用“症候式阅读”的方式,透过叙事表象挖掘深层次的结构和意识形态,感受作品深刻隽永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