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育兵
摘要:本文从体裁、内容等方面介绍了统编教材中编选的长课文,并分析了长课文的特点,指出了常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与长课文大容量之间的矛盾,重点结合教者的教学实践,从课前、课堂开始、课堂中间、课堂结尾四个环节入手,抓住读这个根本,选择默读、精读、诵读、略读、浏览等方法,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默读;精读;感悟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写了一定数量的长课文,字数都在2000字以上.编写的长课文,这些课文文字多,内容信息量大,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含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课堂40分钟时间明显不够,如何提高长课文的教学效率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长课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方法:
一、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指导学生预习,既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将时间节省下来用在文本解读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指导预习:1、借助字典、词典等自学生字、词语等;2、搜集整理课文作者资料、课文背景相关资料等;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二、课堂伊始,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教师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并注重训练提高。为了提高默读的速度,我们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的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更不要回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先不管,继续往下读,抓住关键词句,带着问题读。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初读课文后,要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把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时,可以指导学生拟定故事的小标题: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老牛相助,喜结良缘--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织女被抓,天河两隔--初心不改,七夕相会,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设计习题检验初读效果。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判断题、选择题或问答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检测的题目不要太多、太难,做题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做题期间要求学生不能再回读课文,以检测在一定阅读时间内的实际阅读效果。例如在《牛郎织女》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检测题:
(1)牛郎在湖边拿起的纱衣是什么颜色?
A、绿色 B、粉红 C、蓝色
(2)织女是王母娘娘的( )
A、孙女 B、侄女 C、外孙女
(3)王母娘娘允许牛郎织女每年( )相会一次。
A、正月十五 B、元旦 C、七月初七
三、课堂中间,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长课文教学要选取重点部分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选择重点内容。
1、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即语文要素确定重点内容,例如《牛郎织女》为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是创造性的复述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告诉老牛。(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在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表演以上两个情节,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演得投入,说得充分,读得到位。学生自然而然领悟到牛郎和老牛的亲密,织女在天宫的不自由。
2、结合教材后面的思考题,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统编教材中课后习题起到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落实单元训练要素,体现个性化学习目标,落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长课文教学时,一定要抓住课后习题确定教学内容。例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围绕课后思考题二:“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出哈尔威船长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哈尔威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3、从人物形象、情节内容、环境描写等要素入手,让学生品味体验朗读,感受文本生动优美的语言、曲折丰富的情节。如教学《牛郎织女》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牛郎、织女、王母娘娘、老牛四个人物形象入手,画出相关联的语句品读分析感悟。
4、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将重点内容由不同小组分别完成,探究讨论后,全班展示。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时,将四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析由各小组讨论,然后分组展示汇报,教师点评。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将六个方面的内容分组讨论学习,同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四、课堂结尾,延伸拓展,指导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只是一个范例,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课外阅读才是关键。课堂结尾教师要重视延伸拓展,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其他文章,或同篇目其他章节的文章。比如教学《牛郎织女》,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其他三大民间故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学习《红楼春趣》,可以安排阅读《红楼梦》小说中宝玉初见林黛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学生喜欢的章节。学习《骑鹅旅行记(节选)》后安排阅读整篇童话。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既可以训练巩固课内阅读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整本名著,可以写续集,可以做摘记,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用画画出来,可以讲一讲,演一演。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也让学生学到了阅读的方法,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总之,长课文教学的重点,在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重点内容品读感悟,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书,突出单元训练重点,快速默读课文,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受。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上下文导读等方式,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掌握學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温如敏 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麦禾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