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琼
小学语文学科中蕴涵着大量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语文科教学中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思政因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境界,让思政之花于语文教学中绽放,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呢?
一、思政教育因子渗透于课文品读中
语文教材,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丰富资源,厚实的底蕴,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深刻的做人道理,也体现出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教材中还有很多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文和内容。这些选文和内容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有利于根植红色基因,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政教育因子,确定好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点、教育点,传承优良传统。
比如我在教学《朱德的扁担》《吃水不忘挖井人》《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时,都是紧扣教材,围绕革命传统教育,热情讴歌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赞颂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情感。因而我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品读时,在字里行间的品学中,让学生深刻体会,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是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立志继承革命传统,立志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又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时,依然紧扣住课文内容,在字里行间引导学生品味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外内容拓展等途径丰富教材,丰盈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美的启迪,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立下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的雄心壮志。
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教材中可作为思政教育素材,传承思政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因此,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政教育,巧用方法、方式,就能犹如春风化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学习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在熏陶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滋养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生活观。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要讲究水乳交融,让教育与教学有机地融合,我们要做到既教好书,又育好人,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佳境界。
二、思政教育因子蓬勃于传统文化中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獨特的学科育人功能。只需凭借教材内容,就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厚与博大,潜移默化地熏陶、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编排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传统文化内容更是比以往教材扩大了涵盖面,增加了古诗文在教材中的比例,而且,增强了部编教材选文的经典性。
除了古诗文外,教材选用了不少反映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的课文,如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大禹治水》,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的《难忘的泼水节》,反映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精神的《女娲补天》《中国少年说》,还有反映传统民风习俗的《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等,更有从《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的内容。这些内容既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又有积极意义,更有传承意义。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品读中,在经典文化的诵读中,在诵读的展示中,在展示的创作中,达至内化传统文化,宣扬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让思政教育因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生根发芽、蓬勃生长,厚实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思政教育因子迸发于语文活动中
部编本教材中强化的是生活意识、活动意识,我们学语文与用语文要贯穿于全套教材之中。部编本教材中设置了新的学习栏目,有《我的发现》《展示台》《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还增加了很多联系学生自身的语文积累与原有的生活经验、展示学习过程的语文活动。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也是结合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的话题,彰显的是实际、实在。
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快乐读书吧》为引子,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活动,扩展思政教育途径,与书为伴,与书同行,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觉悟,提升思想境界,让书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方式,具有多样性、多元性、丰富性,可以多种多样。因而,在《我的发现》《展示台》《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契机,让思政因子内化于学生的心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在心中能有标尺,有责任,有担当,有家国情怀;有正义,有信仰,有敬畏,有英雄气概。
因而,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准教材中思政教育的脉搏,巧妙融合,巧妙熏陶,抛砖引玉,让学生在发现、在交流、在交际、在展示中树立信心,敢于表达,勇于表达,正确表达。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要让学生做到敢说话,想说话,课堂上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学生的学与用要密切相结合。有了前面的厚积,学生在习作、写作时就能激情迸发,佳作频现。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