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岗
摘要:丰产协同栽培技术,重在协调丰产和优产之间的矛盾关系,确保在提升稻米产量的基础上,提升水稻的产出品质。文下分析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的几个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就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技术策略作要点概述,以实现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
关键词:稻米;产量;品质
1 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的几个关键环节
1.1 丰产潜力品种和培育优产环境是前提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目的在于优化农艺技术,激发特有品种潜在的高产潜能。由此,我们要尊重品种的遗传特性,选育丰产潜力的品种,这才是丰产协同栽培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良好的高产环境,尤其注意抽穗灌浆期栽培环境优化。
1.2 构建高光效水稻群体是栽培技术核心
水稻产量70%以上的源自光合作用,只有构建高光效群体,才能确保水稻后期群体有较高的光合效率,促进灌浆物质向籽粒运转,为灌浆结实奠定基础。
1.3 提升水稻光合效率、确保水稻较长的灌浆期是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光合效率和灌浆期,是提高水稻灌浆速度,提升水稻灌浆峰值的关键。前期,构建高光效群体只是基础,而重点在于后期合理水肥,避免器官早衰,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保证有较长时间的灌浆。
2 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技术
2.1 合理规划布局,明确种植区域
优质稻优质丰产协同栽培,前提协同切入点应自合理规划布局,明确种植区域开始。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合适的种植区,应选在:光照充足、防风条件好、抽穗灌浆温度适宜、水质好、旱涝保收、生物多样、病虫害发病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空气质量好的地块,种植优质稻米。同时,还要茬口需要、农艺制度,确保不熟制优质稻米抽穗灌浆期均有高产量和高品质。
2.2 选栽丰产潜力高良种,适期组织播种
良种丰产潜力高,是优质稻丰产栽培的基础。优质稻米,要求:米质优、丰产好、适栽广、抗性强,并审定为本地适栽品种。
适栽期,应兼顾自然条件、茬口等因素,同时避开高温、台风等气候影响。以江西气候而言,齐穗期控在6月中旬,成熟期确保在7月中旬前,避开7月中下旬灌浆。如果栽培一季稻,齐穗要在8月底9月初。切忌,必考8月中上旬高温灌浆。如果栽培双季稻,齐穗要在9月中旬亲后,避开低温对抽穗灌浆的影响。
2.3 合理组织密植,积极培育壮秧
积极培育壮秧,合理组织密植,是形成高产米质的基本前提。
优质壮秧的培育,是构建后期高光群体的关键。在此,应综合种植、茬口、育秧等方式而定,多结合稀播、合理用肥、控水、控施化肥等促蘖育壮秧措施,培育出适龄多蘖壮秧。合理种植密度,是实现稻米高产,确保高品质产出的重要条件。为此,在培育壮秧的前提上,应结合地力合理组织密植。根据本地地力条件,高产密集栽培,应在传统高产密度基础上降低10%左右。或者,在传统密植栽培的基础上,推广宽行窄株或宽窄行种植,以增加行间通透性,确保稻米产量和质量。
2.4 加强水肥管理,满足营养补充
施肥关系到稻米品质,影响到水稻产量。但是,长期用化肥,又会降低稻米品质。比较而言,增施有机肥,才是提高产量、确保品质的关键。有研究证实:增施氮肥,有利于增加蛋白含量。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精米率。增施钾肥,有利提升稻米产量。配施氮、磷、钾肥,则有利于提高稻米加工品质,增加蛋白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由此,為实现丰产协调栽培,应注意适量增施有机肥,力争做到“控氮、稳磷、增钾、施硅、补微”,运筹合理施肥。同时,注意增加前期氮肥用量,酌情降低抽穗后施氮量,以提高稻米品质。水分管理对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适宜的水分管理,应做到:生育前期,薄露灌溉,以促分蘖。生育中期,多轻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保证第一次伸长长度。抽穗后期,干湿灌溉,以延长叶片光照光合作用。但是,期间不要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精米率。
2.5 注意防水稻倒伏,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控
水稻倒伏,直接影响稻米品质,增加水稻结实率。提高稻米抗倒伏能力,一方面,前期注意培育壮秧,合理密植,促早发,控无效分蘖,以构建健壮、适宜群体。另一方面,注意控水灌溉,适量增施有机肥、硅肥、钾肥,减少氮肥用量,以促个体健壮,深扎根系,提高稻米抗倒伏能力。病虫害防治,应综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而定。施用化学肥料应谨慎,多用安全、无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多用生物农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6 适期组织收获,做好收获后处理工作
适期组织收获,一般水稻含水20%左右,谷粒变硬,稻穗轴上显黄,2/3秸秆变黄,可组织收获。收获后处理,条件允许的,可机械干燥。条件不允许的,应及时摊晾,勤翻。不要水泥地上晾晒,以避免伤害谷粒。当水分晒到1/3以下时,可组织入库。入库前,清除杂质,保证谷物净度,确保贮藏质量。短期贮藏,温度需控在15℃下。长期贮藏,温度可控在5℃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