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华,李俊玲,张云燕
(郑州市中牟县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河南 郑州451450)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因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临床表现为流产、阴道流血及不孕等。由于大部分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常在盆腔或超声检查时发现病情[1]。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易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且有部分患者存在恶性倾向,故早期积极干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宫腔镜被认为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手段,效果理想,但该手术属于侵入性治疗,术后诱发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较高,而宫腔粘连是导致炎性渗出、月经不调、不孕、腹痛的主因[2-3]。因此,积极找寻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意义重大。本研究收集我院9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宫腔粘连的影响因素。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4~65岁,平均 年龄 (45.56±3.20)岁;体质 量指数21.80~28.84 kg/m2,平均(24.82±2.31)kg/m2;合并糖尿病27例,合并高血压36例,合并高脂血症34例,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症31例,有刮宫史73例,合并子宫肌瘤26例。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病理学》中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4];无手术禁忌;有孕史及性生活史。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者;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任何类型),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甲肝、乙肝病毒感染者;精神异常者。
1.3方法所有患者均在非经期进行手术,详细告知患者术前的一系列有关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宫腔粘连进行分组,统计并分析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绝经、有无盆腔炎、孕次、有无剖宫产史、有无刮宫史、宫内有无节育器,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筛选变量,最终获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宫腔粘连的独立影响因素。盆腔炎:常常因感染诱发患者持续性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子宫压痛、阴道分泌物(量、颜色均异常,有异味)增多、月经紊乱;病情严重者盆腔会出现包块或积液;四肢无力、精神萎靡;血液炎性因子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反复发作或发病较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基性疾病。刮宫史:流产、人流及诊断性刮宫史。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单因素分析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绝经比例、宫内节育器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盆腔炎比例、剖宫产史比例、孕次≥2比例、刮宫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宫腔粘连的单因素分析[±s,n(%)]
表1 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宫腔粘连的单因素分析[±s,n(%)]
相关因素 宫腔粘连组(n=24)非宫腔粘连组 (n=73) t/χ2 P年龄 (岁) 46.29±5.17 45.68±5.20 0.501 0.618体质量指数(kg/m2)25.08±2.42 24.17±2.53 1.580 0.117盆腔炎 17(70.83)68(93.15) 6.367 0.004宫内节育器 16(66.67)59(80.82) 2.064 0.151绝经 20(83.33)53(72.60) 1.117 0.291剖宫产史 14(58.33)61(83.56) 6.555 0.011孕次≥2 17(70.83)57(78.08) 8.963 0.003刮宫史 13(54.17)60(82.19) 7.618 0.006
2.2 多因素分析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炎、剖宫产史、孕次≥2、刮宫史均是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宫腔粘连的多因素分析
手术切除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手段,同时也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首选,至少95%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接受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并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国内相关研究[5]显示,近年来,宫腔粘连的发生概率在2.5%~11.5%之间,分析原因可能与宫腔镜切除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有较大关系。宫腔粘连可导致部分或者全部宫腔闭塞,进而诱发不孕、月经异常及反复流产等不良现象。因此,临床中有效识别诱发宫腔粘连的相关因素,及时进行术前评估与干预,对降低宫腔粘连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一般情况下,发生宫腔粘连会存在相互粘连、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等现象,极易引起慢性粘连。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炎、剖宫产史、孕次≥2、刮宫史均是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分析主要原因在于:①盆腔炎。盆腔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炎症,是指发生于子宫结缔组织、生殖器官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是导致宫腔粘连的常见原因,患者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快速转变为慢性盆腔炎,蔓延至宫颈口,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增加了宫腔粘连的可能性[6]。②剖宫产史。剖宫产是引起子宫内膜破坏的因素之一,进而成为发生术后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③孕次≥2。此结果与张玉婷等[7]的研究接近,提示孕次过多易增加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风险,但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阐明。④刮宫史。由于妊娠子宫壁相对较软,刮宫时难以控制深度,或过度搔刮宫腔,子宫的内膜基底层极易受到损伤,导致子宫壁互相黏着,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生风险[8];在吸宫过程中负压过大,时间较长,加之子宫内膜基底层基本刮除,亦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盆腔炎、剖宫产史、孕次≥2、刮宫史可能增加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宫腔粘连的风险,临床中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积极制定早期预防对策,对预防术后宫腔粘连具有积极意义。但本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如研究样本量较少,导致研究数据可能存在偏差,今后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