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引导式干预对耳鼻喉头颈肿瘤患者疼痛管理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21-10-18 08:32邹园蓓曾继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耳鼻喉程序化效能

邹园蓓 曾继红

耳鼻喉科患者因疾病部位特殊,在其治疗全程常伴不同程度的疼痛,直接影响其饮食、呼吸、睡眠等基础活动,因此其治疗中的疼痛管理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1]。王长君等[2]对肿瘤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患者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患者自我效能感方面影响并不显著。自我效能感即个体面对疾病时自身情绪、行为管理能力,自我效能与负性情绪、自我管理水平相互作用、互相影响,该水平的降低将导致患者逐渐忽略正能量,自我减压、决策能力不断下降[3-4]。引导式干预指护理人员通过运动、绘画、音乐等娱乐方式引导患者重塑认知、行为,该模式充分调动患者内心正向情绪和积极因素以强化信心,是一种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的积极护理措施[5]。本研究选取耳鼻喉头颈肿瘤患者实施程序化疼痛护理及引导式干预,旨在探讨对其自我效能感、疼痛管理质量等水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耳鼻喉头颈肿瘤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均经病理学、组织学确诊为耳鼻喉头颈肿瘤;年龄≥18 岁且为首次接受治疗;沟通、理解、表达能力水平可配合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条件:合并其他器官重大疾病者;存在手术禁忌者;近期进行过对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干扰的其他手术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31~71 岁,平均60.1±4.06 岁。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35~72 岁,平均61.21±4.13 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疼痛管理、心理干预等措施。观察组实施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引导式干预,具体如下:

1.2.1 程序化疼痛管理 将患者护理过程分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3 个阶段,按照评估、计划、实施程序给予患者疼痛管理,具体流程为:

(1)评估: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即刻便为其建立包括病情、文化程度、疼痛情况、心理健康、既往治疗方案和本次治疗方案在内的疼痛管理记录表,若患者初次疼痛评分≥4 分则给予药物镇痛处理并于60 min 后再次评估。

(2)计划:归纳患者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患者疼痛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制定与患者体格、病情相符的疼痛管理方案在下一阶段实施。

(3)实施:①治疗前,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耳鼻喉手术情况及治疗过程,可能引起的疼痛程度、原因及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掌握NRS 量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表达主观疼痛感受。②治疗期间尤其是患者表达疼痛时,强化知识宣教使患者明确其所处阶段及疼痛原因、应对措施。指导患者正确掌握疼痛注意力转移、药物使用等内容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成功病例的讲解帮助患者坚定信念,告知家属给予患者充分支持以提高其依从性。③治疗后叮嘱患者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以预防后遗症。

1.2.2 引导式干预

(1)引导准备期:组织患者按照护理人员示范进行旋转头部、握拳、屈伸及屈腕等训练,根据患者个人体质、病情调整力度并在训练同时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帮助其快速进入放松状态。

(2)娱乐化引导期:借助多媒体播放器、娱乐化病友会等多种模式引导患者表达正向情绪以相互感染,鼓励其主动讲述自我感知有利于其初步的心理自我护理。具体方式包括:①心理咨询师、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其最近一次看的电影、书等内容和情节,建立信任感以缓解抗拒情绪。②巩固、温习上一阶段的训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加练旋腕、屈肘运动,加入耸肩、越头顶摸对耳等难度较低的肩颈功能训练。③引导患者于舒缓、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冥想,联想其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人等以促进正向情绪。

(3)肩颈功能训练期:巩固、温习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肩关节进行前举、侧举、内收、后伸、外转等动作训练,颈部进行左右侧弯、前驱、后仰等动作训练。按照患者个人喜好为其播放轻音乐,并伴随音乐进行意向引导,鼓励患者将内心想象的画面画在纸上并给予针对性帮助。

(4)温习巩固期:巩固、温习前三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引导患者增强肌力,加入提举重物、扩胸运动、抬高肩臂等训练直至肩颈功能完全恢复,鼓励其勇敢地讲述绘画出的想象内容,保持其心态乐观。

1.3 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感:采用自我效能感调查量表,分别于护理前后评估两组自我决策、积极态度、自我减压3 个维度的自我效能,各维度满分均为2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6]。

(2)疼痛程度:术后12、24、48 及72 h 时间点通过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低患者疼痛越弱、疼痛管理质量越佳[7]。

(3)镇痛药物使用率:镇痛药物使用率越低疼痛管理质量越佳。

(4)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头颈癌生命质量测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6 个维度共计32 条目,均为百分制,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对应维度生活质量越佳[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疼痛管理质量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2、24、48 及72 h 时间点NRS 评分及护理全程镇痛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角色、社会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躯体、认知、总体健康方面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既往研究表明,手术范围、位置与其疼痛并发程度、持续时间息息相关[8]。耳鼻喉头颈肿瘤患者解剖部位结构相对特殊,其治疗过程中呼吸、饮食、日常生活均会对疼痛水平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维持日常生理活动的同时可能导致切口受到一定刺激加剧疼痛,耳部疾病患者可能并发眩晕感、恶心,与其他手术部位痛感相比喉癌患者疼痛感更为显著[9]。剧烈的疼痛不仅引发患者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还会对疼痛产生反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科学的疼痛管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因疾病或治疗导致的躯体痛感,程序化疼痛护理指通过一系列规范化、有序、系统且完整的护理措施组成的疼痛管理模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护理模式[10]。程序化疼痛护理核心即通过将患者治疗阶段划分开并给予不同管理措施,以分别评价、改善护理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程序化疼痛管理不仅减轻患者治疗各时间点痛感,同时通过自我管理和遵医行为的提高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与林晓玲等[12]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治疗前、治疗中的程序化健康教育,患者更明确疼痛评估方法和自身状态,从而合理选择与之相符镇痛方法和药物。

引导式干预是在传统护理措施基础上全方面优化、更新而来,其核心为因人施护,在划分护理时间、阶段方面与程序化疼痛管理模式不谋而和[13]。该措施强调循序渐进地加大训练、护理强度和内容,并结合适当的认知干预以保证护理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情绪、躯体、认知、总体健康方面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引导式干预中的肩颈运动组合促进患者多巴胺的分泌及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患者通过运动强化了身体抵抗力,故其躯体功能得到显著提升[14]。此外,家属在患者锻炼期间给予良好的配合和支持,患者负性情绪、依从性改善的同时促进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本研究观察组自我效能感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知识、疾病、信息等自我管理水平是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重要环节,引导式干预有度、合理地练习充分强调患者及其家属主观参与性,引导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日常行为的同时,有效提升其积极态度、自我决策及自我减压能力。

综上所述,将耳鼻喉头颈肿瘤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合理划分并给予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引导式干预效果明显,缓解疼痛程度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可降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促进疼痛管理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耳鼻喉程序化效能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