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猪”背后:种猪与饲料问题何解?

2021-10-18 03:48本刊综合
记者观察 2021年19期
关键词:种猪生猪大豆

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一句“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被无数创业者奉为圭臬。2019年开始,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大涨,养猪真正站在了“风口上”。

然而这股“风”并没有吹多久,2021年伊始,在大宗商品价格成群结队奔向新高之时,一度风光无两的生猪价格却呈现持续走低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瘦肉型生猪出栏均价18.77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27.03元/公斤下跌了8.26元/公斤。对养殖户来说,这个价格已经快接近成本价了。下降的猪肉价格、持续偏高的养猪成本让生猪养殖“冷”了下来,居高不下的养猪成本背后,种猪和饲料的问题愈加凸显。

01

2020年3月25日,一架载着500头法国进口种猪的波音747-400降落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9月1日从丹麦进口的1040头种猪抵达成都双流机场;11月8日和9日,两架满载2000头法国原种猪的专机抵达昆明机场……

“猪还要乘坐专机?”“猪的日子过得都比我好!”……网友的各种调侃背后也隐藏着我国当前生猪养殖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种猪大规模依赖进口。据了解,2020年,我国从国外引种的数量超过2万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指出,这一数字远超往年。在此之前的10年间,国外引种数量每年在1万头左右。

安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庆岗介绍,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主要引进的外来品种有巴克夏、皮特兰、汉普夏等6个品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3个品种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区别于待宰杀取肉的肉猪,种猪主要用于繁殖仔猪。国外引进的这些白猪长得快、饲养成本低,平均6个月就能出栏,每增重一公斤仅需消耗2~3公斤饲料。而多数本土猪长得慢、数量少,平均一年才能出栏,每增重一公斤需要消耗5公斤饲料。

一位养猪场的投资人表示,综合出栏时间、繁殖周期等经济指标来看,养国产猪的成本要比养进口猪的成本高30%。而且中国种猪市场对育种的回报相较西方发达国家并不高,存在优质不优价的问题。相关从业人员指出,因规模化程度不高,养猪散户占据了大量市场,他们对种猪的价格十分敏感,对经过选育、质量更好但价格更高的种猪并不青睐。相较而言,种猪企业更愿意走另一条轻松的路,从国外进口种猪、扩繁一两代卖出、再进口种猪,无需选育技术,来钱更快,也就形成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

同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外来猪的瘦肉率是63%~65%,本土猪则往往只有40%左右,显然外来猪更符合当前人们的饮食习惯,因此来自国外的洋白猪逐渐占据生猪养殖业的主流,也占据了老百姓餐桌。

但引进种猪并不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从国外引种纯种猪费用一头在2万~3万元之间,包括包机等费用。”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育种总监赵云翔说。引进种猪费用昂贵,而且引进的种猪一般在孕育了5~7胎之后就会退化,想长期培养很困难,需要不断对外引进新鲜血液,保持种猪的繁衍延续,一般来说平均5到8年就需要一次代际更新。这就出现了“国外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

02

种猪大规模引进的背后,是我国本土猪育种的缺位。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表示:“我国种猪业长期存在‘重引种、轻育种’的倾向。”

相关人士认为,关于“种猪大量依赖进口”的讨论背后并不是中国市场上的种猪是本土品种还是外来品种的问题,而是种猪并未建立起完善的选育体系。

选育是一个需长期投入的工作。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朱砺指出,猪的所有性状都有正态分布,对猪来说,这个分布在中间状态是最好的。但从人的角度来看,瘦肉率越高、猪的生长周期越短,经济效益就越好。在一代代选育的过程中,猪的各项性能实际上落在了偏态分布上,一旦停止选育,性能就会发生衰退,落回中间状态。因此,只要人们还在吃猪肉,选育就一刻不能停止,时间、精力以及资金须持续不断地投入。

中国的外来猪选育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面积推广瘦肉型猪才开始。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从一百年前就已开始系统的育种工作,平均水平的差距是必然存在的。而且随着洋猪大量进口,许多原本没有的疫病也进入国内。王立贤指出,中国养猪场的疫病防控难度比西方大,育种工作的开展也因此更有风险。

实际上,近些年来,中国已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布局育种技术。2020年8月31日,新希望发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西藏新好科技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设立新希望猪育种有限公司;2021年年初,牧原股份设立8家种猪育种公司,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然而,优质的种猪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培育出来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表示,“种猪育种是一个长期、艰苦而复杂的过程。”培育种猪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资金成本。

“需要几代繁衍,投入高、见效慢”,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景辉表示,种猪繁育是10亿元资金起步的产业。“前期一次性投资就高达10亿元,包括设备、检测、场地等多项硬成本,之后每年还需要数亿元的育种费用。”据悉,2007年新希望集团开始筹建自己的育种体系,13年的时间里就投了30个亿。

而且,对于很多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而言,成立专门的育种公司的历史并不长。“在行业里,温氏股份和广西扬翔公司生猪育种工作起步早,早在10年前就开始做这项工作了。而大多数养殖企业并没有能力持久地去做育种工作。”赵云翔说。对于养殖企业而言,育种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投入回报周期长。“从下决心到育种,前三年几乎是没有效益的,都是投入。”王立贤说。

在高投资、低回报下,企业是否能持续做好育种工作、是否能培育出优质猪种并繁衍仍未可知,而育种技术、人才、环境等方面的缺失更为育种工作带来不确定性。

03

同时引起关注的,还有生猪养殖另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饲料问题。

2021年3月17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2021年1—2月份全国饲料生产形势》,1—2月,饲料总产量为4175万吨,同比增长20.9%。其中猪饲料产量2032万吨,同比增长79.9%。种猪数量的增长引起对饲料的高度需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是粮食产量大国,产量足够日常需求,但我国存在粮食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饲料的原料——大豆——80%以上都需要依靠进口。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豆累计进口10033万吨,首次超过1亿吨。

目前,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这些国家大豆生产大多采用的是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单位产量高,所以具备绝对的价格优势。而且我国进口的大豆其主要用途是动物“口粮”,因此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进口大豆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大豆作为同时拥有经济和政治敏感性的农作物,价格受政治和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对于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猪企来说,饲料原材料大多依靠进口的事实给企业经营增加了一重不确定性。

大豆大量依赖进口背后的不稳定首先表现在大豆进口价格容易受到大豆出口国政策和产量的影响;其次表现在大豆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大豆成为焦点之一,中美两国互相加征关税,中国向美国大豆征税25%,此后美国对中国大豆的出口量下跌约70%。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冲击着国际市场粮食供应链,大豆进口风险凸显。2020年全球大豆价格同比上涨20%至30%。并且,目前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0%,但在大豆国际贸易中没有形成相应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大豆进口越多价格越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曾表示,大豆等饲料原料进口受影响会给猪企或者养猪场带来压力。今年前两个月,玉米、豆粕价格持续保持上涨态势,带动大宗饲料原料价格走高,饲料价格普遍上涨。据华西证券研究所的数据,生猪饲料价格已经从去年5月的2.5元/公斤涨至3.5元/公斤附近,涨幅接近40%。在猪肉价格日趋平缓下,不断上涨的饲料价格成为养猪企业的“一座大山”。

04

猪肉价格逐渐回落,针对种猪和饲料的议题正再度成为热点。

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种猪长期依靠进口直接影响了我国在非洲猪瘟冲击后产能恢复的质量、速度和效益,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猪产业的发展。”同时他表示,种猪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我国必须要改变种猪依靠进口的格局,实现种猪国产化。

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珍芳则认为近年不少养猪企业选择从国外引种,有舆论就此认为我国自主育种水平太差才导致种猪只能依赖国外进口,这是一个误解。但他同时也指出,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和国外在育种水平上总体的差距。

王立贤也认为,我国种猪基本可以做到自给。我国生猪“金字塔”繁育体系中,90%的曾祖代和祖代种猪更新都是靠自主选育。近5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种猪,仅占我国每年15万左右的曾祖代(核心群)种猪更新需要量的10%。即便是在2020年,占比也只约为15%。但不能忽视的是,如果切断国外引种,国内生猪养殖效率的确会受到影响。

近两年,相关部门开始高度关注本土猪育种问题。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生猪产业关系国计民生。提出良种是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求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完善生猪种业创新体制机制、着力保障优良种猪供给、强化种猪市场监管等。

2021年5月,《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提出要大力支持专业化育种和联合育种发展。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核心种源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保障更高水平的良种供给;形成“华系”种猪品牌,培育3到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猪企业。

同时,饲料问题也出现在两会的舞台上。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表示,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在农产品进口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应该考虑饲料粮的进口替代,既包括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又包括开发利用新饲草资源。

其实早在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2021年,饲料替代问题再次被提及,同样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了减少粮食依赖进口的风险,农村农业部制定发布《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提出可以用小麦、大麦、米糠、木薯等替代部分饲料中的玉米;用菜籽饼粕、棉籽饼粕、花生饼粕等来替代豆粕。随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重点下达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分别制定了玉米、豆粕的饲料配方的调整方案,并且要求在4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并且全面推广。接踵而至的方案背后,是有关部门对饲料问题的重视,更是及时解决我国生猪养殖现存问题的决心。

猜你喜欢
种猪生猪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解读种猪疾病的种类与防治以及检疫检测方法
解读种猪疾病的种类与防治以及检疫检测方法
种猪疾病的有效预防
养猪场引种的注意事项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大豆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