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新冠疫情防控状态下的奥运报道

2021-10-18 11:13张宏达
中国记者 2021年9期
关键词:硬气灵气底气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东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推迟一年举办,但由于疫情反复,在奥运会临开幕前11天(7月12日),东京都再次进入紧急状态。因此,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技术官员和媒体记者等相关人士在工作和生活中均需遵守升级后的疫情防控标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此次派出近八百人的奥运前方团队,其中新闻报道人员69人,外场ENG(电子新闻采集,后文用ENG指代)峰值编制20组,基本覆盖本届奥运会33个大项。有别于往届奥运会开幕前大篇幅报道烘托主办国当地特色和奥运氛围,本次总台前方报道团队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抵达东京后14天内未与外界接触,行动范围仅限闭环通行。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奥运新闻报道团队先遣队成员,笔者7月13日抵达东京,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笔者和同事们突破既有报道模式,优化设计方案,奥运新闻报道工作有突破、有创新、有亮点,当然也有很多模块值得进一步打磨与盘点。

一、奥运会预热报道紧扣防疫主线

(一)抓细节 疫情防控即是报道对象

抵达东京后,根据新闻报道指挥部的统一调度,笔者连夜挖选题,找线索,但受限于疫情防控政策,无法乘用公共交通,通行区域受限,采访报道工作只能在闭环内进行。因距离奥运会正式开幕尚远,几乎所有通往竞赛运行区域的奥运班车均未开通,借助奥运交通信息查询系统,当时唯一已开通外场线路目的地为奥运村。我们选择以主交通枢纽为原点,开启一趟疫情防控状态下的体验式报道,内容覆盖奥运村班车的间隔频率、运行耗时、防疫措施、上座率等,在抵达奥运村停车场后,还对奥运村的入住情况,中国代表团预计抵达方案,疫情防控状态下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等做了介绍。其中,班车防疫措施的画面感最强:司机室与乘客区的透明隔离幕布,醒目的防疫提示牌,上下车门的消毒液,以及空调最大通风量吹拂隔离幕布剧烈晃动……《奥运村开村巴士专线正式启用》这条新闻为东京奥运会前方系列报道开了个好头。

在通行区域受限,无法快速转场展开大范围报道的情况下,从身边出发,从细节出发,以体验式探索过程本身作为报道对象,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解燃眉之急,还能极大丰富镜头语言,行动起来的人物和行进探索的过程让报道有抓手,有落点,受众记得住,摸得着,更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二)挖背景 时空交织丰富报道维度

基于奥运村探营报道取得的良好反馈,我们此后又陆续制作了三期体验式报道,其中《总台记者探访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受关注度最高,除了央视奥运频道使用外,还被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等多个频道采选并循环播发。

为做好本期报道,笔者做了大量案头资料储备。新国立竞技场是东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奥运会期间使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规范代称。奥林匹克体育场在国立竞技场原址上翻修重建而来,原址曾是1958年亚运会和1964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具有鲜明的体育印记和奥运印记。在设计和重建过程中,该场馆遵循绿色低碳理念,外立面选用天然杉木,顶层支撑结构大量使用落叶松以部分替代钢材;而且,作为一个六万人的大型体育场,中高区看台采用镂空结构,自然通风,低区环形看台电驱助力送风,使得内场体感温度明显下降。

在对一个事物或一个事件进行抽丝剥茧地分析报道过程中,笔者倾向于依托“一纵一横”两条主线:纵向追寻历史,横向紧扣时代。这张纵横交错的报道关系网可以让我们快速厘清事物的核心特点和关键要素,并追溯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三)勤探索 开发器材的扩展功能

随着奥运会日益临近,各项目运动员陆续抵达,中国选手的训练备战自然也是总台奥运预热报道的重点,然而根据疫情防控政策,在面对面采访时,媒体记者需要与运动员至少保持两米间隔。由于距离较远,加上场馆内背景声嘈杂,于是记者提问难免靠大喊,却没办法完整听清运动员的回答,不利于递进式追问。对此,笔者和搭档摄像师使用了“双话筒+双耳机”的技术解决方案:记者提问和运动员回答分别占一支话筒,分别收录进入不同声道,摄像机监听一分为二,摄像师听技术指标,记者听运动员回答内容。

二、开幕式现场报道传递力量

7月23日,东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央视奥运频道推出了《体育的复苏——奥运会开幕式特别节目》,根据部署,笔者承担开幕式内场直播连线任务。根据总台与OBS(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时段预约结果,笔者连线时段被限定在当地时间19:25-19:30区间,即开幕式前约半小时。在设计该连线环节时,笔者遵循如下业务标尺:精炼、准确、生动;方便受众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

连线结构上,笔者选择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首先是奥运会开幕前的主背景大环境,包括当时气候条件,开幕式内场动态,并简要表述个人的现场感受,“太阳刚刚落山,夜色渐渐升腾,……体感二十四五度,这样的气候条件无疑对于来宾、演职人员和运动员们都非常理想。”第二层递进是对个人直播点位小环境的细节观察和寓意引申。当时,笔者处在解说评论席中部,周围被世界各地主要电视机构评论席所包围,当晚这113个评论席恰恰是联结全世界的焦点,“在这里,你几乎可以听到世界上所有主要通行语言,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民众跟随他们熟悉的解说员身临意境,从第一视角出发,以母语为陪伴,徐徐开启这个夏天的奥林匹克之旅。”

最后一层递进在认可世界各地语言、文化各不相同的前提下,提出是奥运会把整个世界紧密相连,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也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奥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新增了“更团结”。团结是命运与共,团结是心手相连,这无疑也代表了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期盼。“积极昂扬的奥林匹克精神感染并激励我们面对挑战,阔步向前;在每个人的人生赛道上,不断拼搏,不断进取,不断攀登,创造一个又一个超越自我的冠军传奇。”

当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反复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奥运会开幕式报道更应该传递出凝心聚力的精神能量,奥林匹克精神给全世界带来的活力和希望,这既是情感的共鸣,也是该时段直播连线情绪的高潮。

三、羽毛球专项报道体现温度

笔者从2011年苏迪曼杯参与羽毛球一线报道,迄今经历过两届夏季奥运会、两届亚运会以及此间历届羽毛球世锦赛、汤尤杯、苏迪曼杯等专项国际大赛,这些储备的核心能量也在东京奥运会专项报道中实现了集中爆发。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享有东京奥运会在中国大陆地区(含澳门)独家全媒体权利,这种先天资源优势也让我们的奥运会羽毛球报道在专业性、准确性、权威性上广获认可与好评。

(一)引数据讲故事:传播奥运精神,彰显民族自信

中日双雄角力,欧亚强手争金,这是赛前世界羽坛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东京奥运会上,只有中国队、日本队有能力争夺全部五个单项的奖牌甚至金牌,而安赛龙(丹麦男单)、辛杜(印度女单)等好手仅在个别项目上有夺牌冲击力。然而,最终结果却是中国国家羽毛球队五个单项全部有球员进决赛,混双包揽金银牌,总共斩获“两金四银”,超出预期;日本队多位选手发挥欠佳,全队只拿到一枚混双铜牌。笔者观察点评客观分析了日本队东道主身份的“双刃剑”作用,结合从日本队内部渠道获得的消息,引出结论:太多压力导致日本球员没能打出自己应有的表现。

除了数据对比和原因分析,报道应该更深一层挖掘人与人的关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搭档之间、对手之间、师徒之间、运动员与祖国之间的情感变化,这同样要靠故事细节。根据中国队球员的性格特点和场上细节表现,笔者策划了一组串联人物素描的关键词:硬气、灵气、底气。

“硬气”——谌龙。32岁的年纪,淘汰赛每一场胜利都来之不易,无论李梓嘉、周天成还是金廷,都是男单冠军的热门人选。拼到极致,谌龙脚掌的血泡已经层层套嵌,尽管如此,谌龙自始至终拼尽全力,这枚奥运会男单银牌值得点赞。赛后,笔者立即通过队内关系获得了谌龙脚底血泡的照片,冲击力极强,当场决定以“硬汉谌龙”为主题在央视频等新媒体上独家首发推送,该帖还被同步置顶到央视新闻客户端首页,第一小时阅读量即突破10万,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后迅速被全网转发,综合阅读量约3000万。

□ 图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移动外场网络制播系统联结奥运报道各场景环境。

“灵气”——陈雨菲。说话和声细语,打球轻盈伶俐,决赛对阵世界第一戴资颖的强攻,巧妙化解,拿下奥运会女单金牌。赛后直播采访,笔者引导陈雨菲作出如下告白:“这五年来,我们女单组挺不容易吧。2016年雪芮姐受伤,我们女单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今天,在东京,我们女单组做到了。我觉得很荣幸成为这个担起责任的人。”

“底气”——陈清晨/贾一凡。每一场艰苦比赛,两个人始终互相鼓励,大声称赞搭档。一路上,她们倾其所有,也打出了中国优秀运动员的精气神。尽管女双决赛未能获胜,但完赛后,两个人主动跨过对方半场,抱起倒地激动痛苦的印尼老将波莉,真诚送上祝福……中国运动员的底气不仅仅体现在“潇洒霸气地赢”,更难得的是如何“坦然从容地面对失利”。

除了中国运动员争金夺银的高光表现和令人感动的瞬间,我们同时也以国际视角精准扫描着羽毛球场的各个角落:这里有因为战乱,背井离乡,但始终没有放弃羽毛球运动,凭借国际奥委会难民代表团成员身份来到东京奥运赛场的阿拉姆;这里有奥运冲刺集训期间膝部韧带撕裂,全程佩戴铠甲模样护具,一路拼到八强的日本女双球员广田彩花;这里有四次站上奥运赛场,以黑马身份冲进四强,改写美洲球员历史最佳成绩的34岁老将凯文·科登。

(二)新科技:移动外场网络制播系统赋能奥运报道

在电视新闻外场一线报道中,ENG团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业内也把它比作新闻战场的冲锋敢死队。记者和摄像在外场可以捕捉最鲜活的人物采访和事件特写,但受限于缺乏国际公用信号来支撑成片结构,按照以往,我们要把鲜活素材推回东京IBC甚至北京后方进行成片制作,其弊端有两个:一是耽误时效性,无法抓最佳传播落点;二是身为专项记者,作为最熟悉项目、最熟悉人物、最熟悉背景的第一操刀手,想“掌勺”却缺乏主料“下锅”。

本次奥运会期间,根据总台技术局节目制作超清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指导思想,部署了东京IBC移动外场网络制播系统,首次接入总台中心云“云、边、端”协同架构,赋予赛事报道现场移动化节目制作和传输能力。笔者即便在羽毛球赛场,也可以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国际公用信号素材访问、节目制作、成品节目传输。特别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这种协同框架既降低了疫情暴露风险,又显著提升了前场节目制播的整体效率。

盘点东京奥运会报道经历,笔者在“术、业、道”三个层面都有收获,奥林匹克之光也成为贯穿本届奥运报道的主线。诚然,因为疫情,每个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都受到波及影响,面对挑战,我们需要像那些优秀运动员一样作出积极勇敢的选择:尽己所能,进取拼搏并爆发出所有能量……

猜你喜欢
硬气灵气底气
企稳的底气
医养农旅特色项目未来可期 纳天地灵气 居康养福地
装备
竞技不止胜负梦想照亮征途
“硬气”多西:叫板特朗普的推特CEO
镂空工艺
心底无私底气足
为政底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人大监督要“韧劲”也要“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