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情境·情景·情事

2021-10-17 11:05何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情事情景情境

何伟

摘 要 文章常常要求以“情”感人。“为情造文”“为文造情”,依然是如今作文常用的两种技法。“情”,通常认为是“情感”。其实,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情感”“情境”“情景”“情事”,四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它们四者有机結合,才会产生杰出的作品。

关键词 情感;情境;情景;情事

“情”,通常认为是“情感”,即写作时要先设置情感。其实“情”,除了情感,更应是我们写作前所创造的“情境”,从中生发情景,叙述情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如果设置情感不当,常常会导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之地。

一、情感动人

《诗经》可谓是为情造文的典范:“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刘勰以《诗经》、汉赋对比,指出《诗经》“为情而造文”,汉赋“为文而造情”;认为《诗经》先拥有真挚充实的情感,心中郁积怨愤,愤而为语,“以讽其上”,即有感所发而作文。这种创作方法,使文章内容充实,真实精炼,彰显朴素自然精纯之美,“要约而写真”。

刘勰高度评价《诗经》的“为情造文”,这种创作态度也一直被后人所继承。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对刘勰的这一美学思想进一步发挥:“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到了清末,黄遵宪又提出“我手写我心”的思想。

经典小说的开篇情境,常常设置一股淡淡的哀愁,或许这正源于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伤逝》的开篇,作者奠定小说主人公悔恨的基调。涓生用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讲述他和子君试图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温馨的家庭,但婚姻后的遭遇,爱情失败。小说以一“伤”、一“逝”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我已经老了。”(杜拉斯《情人》)“我已经老了”,看似现在,其实用沧桑的笔触描述过去的状态。作者讲述这一时间节点,隐含着“叙述”动作发生的“现在”。作者将时间点、时间段、几十年、一个人的一生,经过开篇高度压缩;表面看似乎很凌乱,其实集中一处,不偏不散,设置悬念,让读者沉思。

再如《和谐的旋律》开篇:圆型的精致表盘中,四周点缀着几颗细碎的水钻,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成熟稳重的大哥时针,老实本分的二哥分针,还有我这个活泼欢脱的秒针。亲密无间的三兄弟,在和谐地旋转。透过玻璃,看着外面精彩的世界,我心花怒放,新奇与兴奋交织心头,感觉自己浑身活力四射。文章是一篇寓言体童话,开篇点题“和谐”,通过一波三折的事件,表现世界是和谐的主题,世界因和谐而存在。

二、情境深刻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钟嵘《诗品》)流传千古的诗歌,大都开篇设置一个情境,烘托别样的氛围,以引发他人无尽的情思。如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给人一种物是人非,时间无垠的苍凉感,让读者生发无穷的想象空间。经典文学的力量,正是以打破常规的个别现象来代替具体的生活形态,以表达一种共性的、引起人们共鸣的深层次情感经验。经典文学的开篇模式,常常用情境与情感以共同营造文章魅力。平庸的开头虽有不同,但必定索然寡味;经典作品的开篇,则各有各的无限魅力。

“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这个开篇简短有力,跳跃迅速。多年以后,遥远的下午。几十年的时间被压缩,同时透露几个信息:他是上校,他在长大后的某一天站在行刑队前,他父亲在很久以前的下午带他去参观冰块;接着小说讲述“遥远的下午”时的马孔多,笔调恣肆。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说书为生。”(史铁生《命若琴弦》)小说开篇映入眼帘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 绵亘蜿蜒的群山显得庄严肃穆,表达了永恒的时空,反衬出两个瞎子的渺小,以烘托一种苍凉悲壮的感觉,给人一种反抗命运的力量,更加显现平凡的伟大,同时暗含着作者对主人公一股深深的敬仰之情。

如学生习作《人间有味是清欢》开头:“煮碗粥来!”一声吆喝,朴素的青花大碗里热气腾腾的粥,便由一双双手从遥远的农耕文明传到了现在。文章开篇以生活中“热气腾腾”的粥切入,设置喜悦的情境。文章主题引入祖母的粥、母亲的粥、盛夏的粥、腊八的粥,紧扣主旨,描写细腻,饱含亲情,让人心生诸多感动。

再如学生习作《一只寄生蟹的自述》结尾:“自从我离家出来,已经十几年了。不知家乡现在怎样了,我非常想念我的兄弟姐妹。等哪天有机会,我希望还能回到故乡,也要把东营的秘密告诉我的同胞。”文章采用寓言体手法,以一只外国螃蟹的眼光,看人世间的行为。文章内容丰富,风趣幽默,看似调侃,又不乏讽刺意味,意味深长。

三、情景交融

《歌德谈话录》云:“他们(指中国人)还有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诗文的写作,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达情,情景交融。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曰:“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经典作品的情景通常难以分开,情景结合,更富韵味。

叙述者的情境,通常由所处的现实处境的显著变动造成的,展现出一出出变化多端的情景,如果情景融合,更胜一筹。作者如果无法抓住外在的情景变化,就要凭借内心的敏感自我反观,形成内心变化的线索,从而在现有的生活体系内构建起别样的叙述情景。经典散文《荷塘月色》开篇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首句“心里颇不宁静”便是文章文眼,在叙述处境上表达一种淡淡的哀伤。从“颇不宁静”——寻找宁静——荷塘的片刻宁静——回到现实的不宁静,这是一个圆形结构。而一旦缺少开篇“这几天颇不宁静”,虽然依旧一波三折,但失去了情感根基,便让人觉得有飘摇之感,显得不伦不类,牵强附会,或过于突兀。从这个意义上说,叙述情境与叙述内容往往相辅相成,形成特定的情景。

因此,情景的设置非常重要,通过人事变迁,作者以敏锐的目光,表达出对情感世界的观照。而意味深长的叙述,无不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展开,譬如叙述者或叙述对象的年龄阅历、身份角色、境况遭际、心情感悟等。蕴藉动人的文章,在于作者形成明确的叙述意识,构建超越一般的叙述处境的能力,以至往往超越即时的叙述或描写,高度概括或赋予包孕性的哲理意味。

如学生习作《阳光》开篇:“北风肆虐,寒如刀削,空气中弥漫的酸涩气味。我踩着暗灰色的青苔,踏着台阶,好不容易来到顶楼的画室。我开始寻找阳光,在这寒冷的冬日,只有阳光才能温暖我。”结尾:“我又一次看着女孩,阳光照射在她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色,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坐在阴影处,我也拿起画笔,画起画;这里没有阳光,阳光在我心里。”文章像一篇小小说,通过冬日里的情景变化,情景交融,书写我追逐阳光的故事,表达了人间的温情。“阳光”意象,与温暖合二为一,结尾富有哲理。

四、情事突转

情事,是特定环境下的多变宛转的事件,情事离不开情感。结合具体情事的情感,才会生发意味无尽的情感故事。叙述的故事,到底是扣人心弦,还是空洞无物,跟发生的情事息息相关。这便有了在特定的叙述情境下,情感所产生出的一件件情事(即故事)的惊人效果。

通常情况下,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情事也会有很多细节,但往往琐碎而凌乱,常常显得一地鸡毛,原因在于它们缺乏有效的统摄:或缺少叙述的内在的有机性,或缺失故事意蕴的多重性。而叙述情境的出现,可以使作者编织出一个强大有力的艺术结构,大大有助于作者将生活中的各种情事的细节,转化为宛转多变的叙述艺术张力,赋予事件生发的背景,赋予情感复杂的况味;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特定的情感。因此,恰当的叙述情境,可以创造出情事细节的特定质地、不同的意味,使得文章形成饱满的叙述张力,此中隐含着作者别样的情感。

如加缪经典小说《局外人》的开篇:“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我们都知道,对亲人的去世,习惯上通常都不说“死”,否则,是对死者的不敬。而《局外人》开篇,主人公却说“妈妈死了”,恰恰反映叙述人什么都不在乎的心理状态,正好与下文人物性格相吻合。因此,开篇形成的叙述语气,奠定了小说的语言风格,奠定莫尔索无所事事、无所谓的情感。

当然,如果一度要脱开“情事”,单单讲情境,语言也会进入误区,显得言之无物、空洞无力。

情事与情境,造就文本语言与情感的力量。如果我们删除《局外人》小说开篇前两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这表征情感的叙述处境,重新形成一个叙述语段,并与原文对比赏析不难看出,没有了情境,语段所叙的人物、动作、景物状态,就会混沌模糊,缺乏明确的情感指向与意义旨归。而一旦添上相应的叙述处境,所有的人物、动作、景物状态,即刻获得叙述的灵魂,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个别具意味的有力的叙述场域。小说也便有了内核,充满主人公莫尔索荒谬的人生:他用冷蔑与沉默回答这个世界。

记叙文写作,强调“以情动人”,固然不错。但由于我们生活的机械,或思想的贫乏,世间又有多少情感动人的故事,最后能成功转化为动人的叙述呢?

总之,别具特色的作品,唯有将特定的人生处境,升华为自觉的叙述处境(即情境),再通过作者特有的情感,经过一番对情事取舍后的整合,将情景再现,方能呈现出一篇篇经典之作。而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寻找漂浮在汪洋中的人事生活化碎片,深化哲理,挖掘蕴藏内在的生存意义、情感韵味,照亮人世间的一方天空。

【学生佳作】

一条幸运的老狗

戴文杰

如今,我成为了一条幸运的老狗。

我曾流浪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眼里是一片黑白世界。幸好,我灵敏的鼻子帮我嗅出各种危险,让我一天天侥幸地活在人间。

我一度很自卑,不知出生于哪里。最初都不知如何生存,幸好遇到了一位好心人。

这好心人还养着我的很多同类,他们都被拴在绳子上,慵懒的养着一身肉。因为我瘦弱不堪,也便没有绳子的束缚,做了他儿子的玩伴。他儿子的身体里散发出天真的体香,与花一般,让我不由自主地亲近。我们两个如亲兄弟一般。

几年过去了,我的体格渐渐长大。我幸福极了,感觉我会一生陪伴着小主人度过。

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外面交了几个“狗友”——几条流浪狗。看到朋友饿的饥肠辘辘,为了朋友,我仗义地带领朋友悄悄钻进主人的厨房。令我诧异的是,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厨房后院味道奇特多样,而且有很多生肉——猪肉、牛肉、羊肉等,我都有幸一一品尝。但还有一种很熟悉的肉味,我从没尝过,似乎闻过。

待我往里走时,内院的场景让我怵目惊心。老主人正坐在一旁整理刀具,他身边的铁架子上挂着几张狗皮。原来他杀了我的一个个同类!我吓得撒腿就跑,一溜烟跑得无踪无影。

那一刻我的幸福生活轰然崩塌,我的理想毁灭了。温室里美好的的生活竟然都是虚假的,我忽然想到了小主人,如果他子承父业,我一定也会成为刀下之狗。想到这里,我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逃离这是非之地,留得狗命要紧,逃得越远越好!

从此,我跟着流浪狗一起去流浪。日日风餐露宿,生活大不如前,我變得瘦骨嶙峋。这样的生活让我知道了世态炎凉,人间冷暖。我的见识也多了起来。

一年又一年,流浪狗一条条老死而去。我也成为一条孤独的老狗,忽然想起了从前的幸福生活,想起了主人,我有了回去看一看的冲动 。

我穿行于条条古巷之中,跑过一道道交错纵横的胡同,熟悉的气味指引着我回到了当初的逃离之地,那个血腥味浓厚的厨房。我迫不及待想瞧瞧老主人现在的模样。

我越过前厅,轻车熟路,爬了进去。忽然,一段对话传入耳中。

“这狗肉店我们还是关了吧,爸爸!市里已经严令查禁了,再者,你也干不动这体力活了。”

“儿啊,不能忘本。这是咱一辈子的老行当,若不是这店哪有你上大学的钱? ”

“爸,我已经是公务员了,现在不差你这点收入,我更要做个榜样。”

老主人沉默良久,答应了儿子。

我听得入神,院门突然打开了。我急忙飞奔出院子,出了门的父子俩不由一愣。

“这狗八成是——也长老了,这肉一定……”

“爸,你怎么又惦记上狗了?”

“行行,以后不惦记了,一时还忘不了老本行。哈哈哈。”

最终,我又幸运地回到了老宅,跟着老主人一起幸福地养老。

【简 评】

文章开篇以“幸运的老狗”设置情境,文章转换视角,以狗的视角看人间万象(情事),想象丰富,详略得当写出了狗的一生。作者通过童年狗、成年狗、老年狗一生的情景变化,反映社会的变化。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简练,内容丰富,让人深思。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弘扬中学]

猜你喜欢
情事情景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情景交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论我国情事变更原则适用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漫谈情事变更原则
楼梯间 要小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