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玲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的古诗词单元,通过实施单元教学的模式,能够让学生集中进行专题化的古诗词学习,通过将想象活动与诵读活动进行结合,深入体会古诗词的独特意境,增强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将讨论活动与探究活动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进行紧密结合,增强对古诗词思想内涵的感悟能力;通过将整理活动与写作活动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独特感悟展开古诗词学习,对古诗词形成个性化的解读。本文就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高中古诗词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单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015
对于古诗词而言,学生通过进行单元学习,能够展开多篇幅的古诗词阅读,针对性的进行意境的鉴赏、思想内涵的感悟,不断提升古诗词阅读的全面性与深入性。同时,学生还能够对多篇古诗词进行集中分析,将总结归纳能力、类比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运用,发表自身对古诗词的独特感悟。因此,教师要重视单元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学生古诗词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想象与诵读结合,鉴赏艺术特色
意境是古诗词的重要元素。古诗词在创作上往往将一些自然事物进行罗列,运用自然事物的特征营造出多样的画面,带给读者深度的美学感受。因此,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与诵读能力,将自身的情感与古诗词的意境进行深度结合,体会古诗词意境的具体特征,培养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在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想象与深情诵读,深度感受作品的意境特点。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作品中寻找出常见的自然景物。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自主画面的构造。学生通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诗句,能够想象到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等壮丽辽阔的场景。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如果我们是作者,会怎样诵读这首作品呢?”学生能够结合作品的意境特点,运用感慨的语气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诗句进行诵读,表现出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受。能够运用平和深沉的语气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一句子进行诵读,表现出作者在优美的长江风景中所产生的洒脱超然的心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诵读能力,深入鉴赏古诗词的意境特点,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二、探究与讨论结合,感悟思想主旨
高中阶段的古诗词在思想内涵上具有着十分丰富与深刻的特点。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多角度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对古诗词的思想内涵进行具体认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文化知识进行广泛探究,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思想内涵展开深入的讨论,不断拓展学生的理解思路。
例如,在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作品的思想主旨进行深刻感悟。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历史典故进行探究。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以及课外书籍,对“休说鲈鱼堪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树犹如此”等句子中的历史故事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体会到作者对家国命运的生气关怀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些典故呢?”对此,一些学生能够认为作者运用“求田问舍”这一典故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的颓废状态;一些学生能够认为作者运用“树犹如此”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自身年华空逝,壮志未酬的感慨。在这样的探究与讨论中,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对古诗词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度解读,不断提高古诗词阅读的深刻。
三、整理与写作结合,综合发表感受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普遍有了丰富的古诗词阅读经验,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修养与思维方式,对古诗词形成独特的解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写作全文阅读报告,从特定的角度对各篇古诗词在意境特征、语言艺术、思想内涵方面的异同之处进行深入分析,有效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的综合性。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雨霖铃》《定风波》《声声慢》等作品展开群文阅读活动。学生首先能够通过写作对这些作品各自所描写的风景以及构造的意境进行描述。从而发现这些作品都描写了丰富的自然风景,并且都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其中,《雨霖铃》借助骤雨和蝉鸣渲染了离别之时主人公的惆怅与不舍;《定风波》借助猛烈的雨势反衬出作者乐观向上的心态;《声声慢》借助大雁南飞,黄花憔悴的情景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孤寂。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写作对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从而对作品的思想主旨进行挖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梳理能力和写作能力,表达对古诗词的独特感受,背古诗詞形成独到的解读
参考文献
[1]朱洁文.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探索——以“家园亲情”古诗词单元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34):84-88.
[2]王世颖.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