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然
摘要:中国历史底蕴深厚,拥有上下5000年历史。在这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里,有着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几年教育部都在要求开展以家国情怀为思想的传统文化教育,致力于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进行高素质教育。地理学科作为高中所有学科中重要的一门,学科体系和课程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提炼,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实施和渗透。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地理课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375
引言
中国自古就是文化大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在现代也是如此。但是近几十年来,因全球化脚步的发展,越来越多外来文化入侵中国本土,让中国人可以接触到外來文化,这当然有好有坏。在肯定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中地理课程相融合,对青年学子的学习至关重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实施的重要意义
我国历史文化繁荣,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碰撞融合,保留下来的文化大多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思想进步有用途的优秀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教育实行的是九年义务制教育,高中的教育尤为重要。高中阶段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
同时,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上有质的进步,可以更好更充分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学生充分了解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并且把文化与技能知识想融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地理核心素养能力,教育的效率水平也才会更高。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古代书籍中所描述的自然风景,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古书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会提高。该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到十分有趣,提升学生地理文化素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那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教育必不可少。高中地理内容丰富,其中有众多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高中地理老师可以根据书本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在书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传统文化的补充修饰。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地更加透彻,另一方面又能在学生学习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把文化渗透到课程中。像是“长江”“黄河”等充满爱国主义色彩的地理知识,就可以在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再对学生讲述长江黄河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长江黄河是如何孕育整个华夏文明的。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且激发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寓教于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一类璀璨的代表,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上下5000年的兴衰变迁,那就是古诗词。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这其中除了有诗人抒发自我情感的诗词之外,还有大量的游记诗、自然景观诗等。在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地理山川和人文的魅力,这些内容都是地理学科中所涉及到的,我们有机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理学科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老师可以先抛出一首古诗词,然后让学生指出诗词中所包含的地理文化知识。这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三)提高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丰富教育模式
想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相融合,还需要地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目前我国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受到网络技术的冲击,越来越多人不愿意看书和思考,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有很大伤害的。对地理教师而言,只掌握地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在平时多参加一些公开课、多看文化类书籍,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融合的道路。地理学科想要取得实质性进步,老师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已经过时,不再适合新时代的教学标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更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堂中包含了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体系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致力于回归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及道德品质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沈芬.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J].杭州(我们).2016(09).
[2]赵国付.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历史意蕴.蚌埠学院月报[J].2020(06).
[3]朱翔.区域认知——高中地理课程重要的核心素养[J].地理教学.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