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婧
摘要:高校新生入学首先接触的是辅导员,开学季的入学工作对于辅导员来说是重头戏,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一新生,本文以辅导员工作职责为首,从新生入学前辅导员的准备工作和入学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方面展开阐述。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启新征程。
关键词:辅导员;新生 ;入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358
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新生工作是高校的敲门砖,也是学生接触高校的第一步【1】。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从新生入学就正确有效引导,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成效。
一、辅导员明确工作职责
1.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三观、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品质、培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班级管理者。既要日常事务管理,也要做好学生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3.咨询职责。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心理辅导、就业辅导。
因此辅导员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和服务者,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又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生入学前辅导员的准备工作
1.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班级QQ群或微信群)
(1)答疑解惑。新生报到前,对新的大学生活充满新奇和期待,会提出各种问题,辅导员需要耐心且详细的解答。
(2)增进对新生的了解。通过线上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辅导员只有先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融入学生。
2.发布温馨提示卡。学校在确定迎新日程后,辅导员将报到具体时间、地点、报导流程、携带用物、学校交通线路等制作成温馨提示卡发布至班级群,确保迎新工作有序开展。
3.自制一份新生信息统计表。包含学生姓名、性别、专业、身份證号码、家庭住址、本人电话、父母亲联系电话,报到当天及时填写,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
4.召开志愿者会议。让学院协助迎新的志愿者同学提前了解迎新要求,明确报到当天需要收集的具体资料和采集的信息,以确保迎新各环节均有专人负责。
5.查阅新生录取档案,掌握新生整体情况。新生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了解学生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仔细查阅新生入学前档案【2】,,获得全专业名单后,辅导员充分利用招办录取后的学生第一手信息,尽快熟悉所带专业学生的居住的、名族、性别、政治面貌等。为入学后助学金评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班级男女比例、培养学生干部奠定基础。
三、新生入学后辅导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做好四个“第一”
1.见好“第一”面(首因效应)。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着装得体、言谈举止大方自信、满腔热情、耐心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做一名形象良好的辅导员。
2.“第一”时间查寝。宿舍是大学生的重要场所,也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新生报道当晚辅导员一定要抽时间主动走进学生寝室,帮助新生适应环境、亲切交流、了解问题、解决困难、告知宿舍管理制度及卫生要求,将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创建团结、有爱、温馨的宿舍环境。
3.开好“第一“次班会。开班会是辅导员和学生第一次最正式的接触,也是学生了解辅导员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一定要精心准备:
(1)细节准备。把学生关注的户口档案移交、请假制度、洗浴时间、学生证、一卡通、水卡的办理、学校规章制度、辅导员工作职责、奖助学金评选等都要展开讲清楚,解除学生疑惑。
(2)适应性问题。不适应大学生活主要是对学校环境不熟悉,对这座城市不熟悉,对大学的管理模式、教学和学习方式不熟悉,辅导员首先要详细介绍与学生相关场所的具体位置(食堂、教学楼、宿舍、校医室、学院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学校主要职能部门等)以提高办事效率;其次介绍所带专业的特点、专业人次培养方案,大学授课和高中的区别,期末挂科、补考、重修问题;最后告知所在城市的交通、饮食特色、旅游文化和购物。
(3)班、团干部选拔问题。先向同学们粗略介绍班、团干部的分类、构架和产生方式。
(4)安全问题。安全无小事,第一次班会一定要给新生们灌输安全意识(防火安全、防盗安全、防上当受骗、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防范于未然,
4.保存好“第一“次信息。
(1)首次自我介绍,演讲前在黑板上写自己的姓名,再用1-2分钟自我介绍,留下影像保留在班级群相册,通过自我介绍,既可以发现同学的语言能力、也能发掘书写功底。再次增强对学生的了解。
(2)个人成长信息。入学前布置的作业,详细书面介绍家庭成员(单亲、孤残)、成长背景、学习经历(小、中、高),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大学的规划,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在日后学生管理中避免空洞、才能因材施教,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3]。
(二)近期事务安排
辅导员应及时将学校近期对新生的统一安排告知学生,比如:入学体检、入学教育、军训动员和军训,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紧凑的时间安排也能让新生体会到大学生活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三)高度关注学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教育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大学生容易出现下列心理问题:
1.失落心理。这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是新生大学生自己所面对的境遇和环境产生的失望的消极、抵触心理【4】。
2.茫然心理(目标缺乏症)。目标丢失,理想正空,行为懒散。
3.放松心理。过分放任自流,在高中阶段或父母平时“只要进了大学就是天堂“的影响下,在大学享受交友或恋爱,整日成迷于游戏。
4.自卑心理。因自身的体态形象欠佳、家庭经济贫困、个人能力不足、特长欠缺、身体缺陷等原因导致自我认识较低。
5.人际关系紧张。新生之间互相不了解,又加之大学生正是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个性不良,自我偏激,导致无法和同龄人交流,内心孤独。
新生工作关系到辅导员工作的全局。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辅导员在迎新当天就拉开了思政教育、管理服务的序幕,只要我们迈好这一步,就能让新生快速适应新环境,进一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颖.高校新生辅导员助理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循方法[J].劳动保障世界,2020(03):64.
[2]吴涛,黄勤,吴克宁,曹银贵.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前期准备工作[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7):66-67.
[3]张丽丽.辅导员如何做好新生入学第一天的基础工作[J].法制与社会,2015(14):223+225.
[4]王晓静.当前大学新生心理管理研究——由一例大学新生一般心理问题引起的思考[J].财富时代,2020(10):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