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群文阅读视阈下议论文素材的提炼与运用

2021-10-16 07:29庄培蓉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10期

摘要:高中生议论文干瘪空洞源于其素材积累不足及运用不当。学生可通过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群文阅读有效提炼素材。教学中教师应解决学生运用素材写作时论证失焦、方法单一的问题。就文言文群文阅读视阈下议论素材提炼与运用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言文群文阅读;素材提炼;素材运用

高中语文课本收入了大量的经典文言篇目,其中写人记事类所载均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文本围绕主人公发生的事例鲜明地体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极适合用作议论文的素材。借群文阅读的契机提炼素材,既为素材识记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又便于素材的类化。鉴于不少学生徒有素材而写作时仍问题频出的现状可以看出素材不应止于积累,还应通过写作运用化为有效论据,真正成为议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文言文群文阅读:按要素提炼素材

高中语文课本的写人记事文言文主要有《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等。对于上述文本按主题进行组合后,可引导学生阅读并提炼“人物”“事件”“精神品质”等要素(围绕人物发生的事件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其中“精神品质”要素是素材分类、论点提取的关键。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大致为:对事件的归纳易流于干瘪、缺乏细节,概括“精神品质”时词汇贫乏等。教師可指导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重点文段,在素材中融入关键细节;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与“精神品质”相关的词汇。拟以“人性的光辉”为主题,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为群文组合,进行素材提炼练习。

(一)蔺相如

1.渑池会上,赵王鼓瑟而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跪行至前,看准时机以“颈血相溅”相胁。秦侍卫拔刀相向,却抵不过相如张目而叱,“左右皆靡”。秦王无奈击缶。

精神品质:过人的机智刚勇,果敢而有气势,魄力非凡。

2.相如升迁后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平,扬言欲以辱相如。相如数次忍辱避匿,不与廉颇相争,只因其深谙将相冲突于国有害,为大局稳定,全然不计私仇。而当廉颇前来负荆请罪,相如则不计前嫌,与之成刎颈之交。

精神品质:顾全大局,气度宽宏,眼光深远,忍辱负重。

(二)苏武

1.卫律招降,先是举剑相胁,苏武无惧;又以利益相诱,苏武不睬;最后,面对卫律威逼利诱的丑恶嘴脸,苏武忍无可忍,怒骂其举动无节,辱为人臣。

精神品质:大义凛然,嫉恶如仇,极具民族气节。

2.匈奴的囚禁、断粮、发配北海等种种生存磨折都无法消磨苏武的求生意志。他啮雪茹毛、掘鼠集草、纺网制弓……十九年如一日。那被卧起操持至节牦脱落的杖节,是他一刻不忘汉朝的赤子之心的表征。

精神品质:忍辱负重,意志顽强,忠于祖国,矢志不渝。

(三)张衡

1.张衡贯通五经六艺,文章不俗,其《二京赋》可与班固的《两都赋》相匹敌。尽管才华远高于世人,却无傲慢之意。对于地方推举、政府或大人物征召,他都辞不就职。

精神品质:才识非凡而不自傲;性情淡薄,不重官位权势。

2.痛心于政风日下,曾撰文讽王侯官吏过度奢侈。任职期间,治理威严有方,所治之地政治清明,具有很高的治理才能。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中,也能图谋自保之策,颇具政治智慧。

精神品质:心忧天下,极具政治才干和政治智慧。

上述素材取自主要人物,而文中的次要人物同样可以提取出丰富的素材。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秦王、缪贤等人亦值得分析。赵王在渑池之会后只记相如之功而忽略廉颇之劳,由此可见其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但同时,赵王虚怀纳谏,知人善任,破格任用名不见经传的蔺相如,又颇具明君风范。秦王虽被相如所骗,未得到和氏璧,但他非但没杀相如,反而以礼相待,以维持两国的关系,堪称一位理性、顾全大局的政治家。缪贤在国家危如累卵、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挺身而出推荐能人,其拳拳爱国之心可见。《苏武传》中的李陵、卫律等亦有其典型性。

二、小片段写作指导:化素材为有效论据

教师可依据“精神品质”要素拟论点供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如:

1.成大事者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智谋。

2.心中有大局,方能成大事。

3.世上慕名利者众,而名重泰山者,却往往不慕名利。

论点一,强调智勇双全的重要性,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烛之武退秦师、樊哙闯帐等皆可做论据;论点二,强调大局观念可成大事,可用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秦王为继秦赵之欢不杀蔺相如;论点三,可用蔺相如虽为廉颇所辱但不与之计较的素材,亦可用张衡名满天下却不受征召。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快速匹配素材,但其论证存在失焦问题。例如:

成大事者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智谋。郑国遭秦晋围攻,年华已经老去的烛之武虽然有所推辞,但最后仍是接下任务、夜缒而出,顺利进入秦营游说秦王,他用自己过人的辩才说服了秦王,拯救了危在旦夕的郑国。

高考议论文写作要求有理有据,引证确切有力。乍看此文觉语言不俗、概述完整,但其论证偏离了“勇气”“智谋”,论据所写的“辩才”谋略算是智慧,但未点出“勇气”。

论据应紧扣关键词。因论点中“有勇气”“有智谋”与“成大事者”构成因果关系,论据可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配合,同时应注意“勇气”与“智慧”构成递进关系。可删去“年华已经老去”等无关紧要的词句。此外,学生可再加一个同类论据,使文段更丰富、更有说服力。以下为改后例文:

成大事者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智谋。烛之武之所以能成功劝退秦师,不仅在于其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秦营的勇气,还在于其凭借过人的辩才、深刻剖析存郑之利灭郑之弊的智慧。同理,樊哙之所以能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不仅在于其闯入军帐、“死且不避”的勇气,还在于其“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变通智慧。由此可见,勇气是我们出发的舟船,智慧则让我们度过险滩,登上成功的彼岸。

三、尝试多样论证:多个素材的有机搭配

素材提炼后可进行归纳组合:蔺相如与苏武均有“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品质和常人难及的刚勇;蔺相如与张衡都是“智慧”的典型;蘇武和卫律一个有义、一个无节,构成鲜明对比。如此分类,有利于多种论证方式的展开。

(一)运用排比论证

同类素材可用排比论证。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忽略排比句的精简,导致文段篇幅过长。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话题或关键词剔除素材中的无关枝节,对句式进行加工,力求言简意赅、整齐有力,而后再与论点结合,形成有机的议论文段,如:

世上慕名利者众,而名重泰山者,却往往不慕名利。蔺相如廷斥秦王、完璧归赵引多少人仰慕不已,却于廉颇对自己的名声之辱看得很淡;苏武杖节牧羊十九年令多少人敬重慨叹,却于归国后的升任封赏之少毫不在乎;张衡博才多学,其所制浑天仪、地动仪让多少人叹为观止,却于朝廷官府的屡次征召全无兴趣,“常从容淡静”。他们看淡名利,而他们非凡的品格才华,却为世人所重。

例文中用三个排比论据,先说明人物举动令人崇仰铭记,再以“却”字转折,引出人物淡泊名利的可贵品质,如此加工后的句式整齐而有气势。

(二)运用对比论证

相比于排比论证,对比论证更讨巧,更富有张力。教师可有意培养学生的素材“组对”意识,如:在气节上,苏武的忠贞不二与卫律的叛主背亲形成对比;在勇气上,在秦廷上顾笑自如的荆轲与战栗不已的秦武阳形成对比;在信任上,刘邦对张良的言听计从和项羽对范增的出尔反尔构成对比。

写作时,学生容易出现“观点+素材”简单叠加的问题,忽略二者之间的衔接,教师可引导其将论点拆为相反的分论点,对之分别解释后辅之以论据。如:

心中有大局,方能成大事。心怀大义,能让一个人承受常人难忍的苦难,从而造就非凡成就。苏武心中始终不忘大汉之尊,故能在囚禁、断粮、发配北海牧羊等生存困境中坚守自我,举动不凡的他不仅赢得了敌人的惊叹,“以为神”,也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楷模。相反,心里只有个人私利的,往往眼光狭隘,遭人唾弃。卫律投降匈奴,为的是自己能获“王”的称号及“拥众数万”“马畜弥山”的利益,而其所行,则是“斗两主”“观祸败”的损人之举,令人鄙视。因此,有无大局,演绎着不一样的结局。

四、结语:素材积累的关键在运用

高中生议论文内容干瘪、不知所云,多与素材积累不足以及不会运用素材合理分析论点有关,这意味着仅仅积累素材是不够的,针对具体论点有效使用素材,不论是对议论文初学者,还是对欲提升写作水平者,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传菠.认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次要人物[J].学语文,2020(2).

[2]汤广文.一代雄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王[J].学语文,20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直属中小学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设计”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zsx2019067】

作者简介:庄培蓉(1991— ),女,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