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2021-10-15 03:39郑亚楠廖慧云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10期
关键词:述评心理健康

郑亚楠 廖慧云

摘    要: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是近年来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受年龄、就业、升学、科研压力、医患关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较本科生更需要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文章对我国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并对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的点评,以期为该领域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深入、拓展提供參考。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0-0083-0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对于其他专业,医学生因学制更长、学业负担更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及医患关系的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1]。目前,国内针对医学生心理健康已在多个领域开展大量的研究。但是,相对于医学本科生,目前国内关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对不足。随着医学教育的变革及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医疗卫生单位对招聘工作人员的要求越发严格,在学历、发表论文、临床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也进一步要求医学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临床技能训练更为严格。医学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年龄更大,除学业、就业等压力外,婚姻家庭、职业发展,甚至经济收入等现实问题对医学研究生影响也更为显著。而医学研究生已开始作为导师实验助手承担部分临床医疗工作,他们对医患关系的认识较本科生更为深刻,对就业、科研等方面的压力体验更为明显。多方面的压力导致这一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堪忧。文章对国内现有关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未来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及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一、概念的界定

目前,不同文化对心理健康概念的定义存在差异,同时也缺乏精准的定义,国内一般采用English HB的定义——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够充分发挥其心身潜能。这是一种积极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2]。但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社会背景、职业的人群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存在差异,如医患关系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在高负荷工作下与患者进行情绪稳定的沟通也并不是多数人维护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对于医务人员而言,在保持高负荷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够有效维护其心理健康。而目前已有关于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的标准多采用普通人群的标准,但这一标准是否适用于医学研究生仍值得商榷。因此,进一步制定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对于完善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医学研究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文章中的医学研究生指未来从事临床医疗的研究生,不包括基础医学等医学专业研究生。

二、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关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所选用的评估工具包括SCL-90(90项症状自评量表)[3]、UPI(大学生人格问卷)[4],也有部分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例如,研究人员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情况,让调查对象自主选择自身心理压力不大、存在一定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比较大、压力非常大等[5]。

但这些研究采用的工具均存在一定问题。第一,采用SCL-90等问卷虽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几乎适用于所有人群,但适用于所有人群的问卷难以反映出医患关系、科研与临床矛盾等医学研究生特有的压力,这些结论是否能够体现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特点有待验证。第二,自编问卷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学研究生面临的压力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但自编问卷缺乏标准,测试内容很容易受到特定的调查对象的影响(如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等级的医学研究生),限制使用范围,所得结论难以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综合上述原因,编制一份适用于我国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评估的高质量的量表,对未来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尤为重要。

三、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关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况,一直是研究人员重点讨论的内容,但不同结论存在差异。周超等人采用贝克焦虑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309名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医学研究生占14.56%,其中,存在焦虑问题的医学研究生占0.97%,存在抑郁问题的医学研究生占8.74%[6];练雯等人采用SCL-90对1949名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医学研究生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等维度得分偏高,同时发现年级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7]。

上述研究均表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其中多篇文献均提到医学研究生在焦虑、抑郁、强迫、人际敏感等方面问题更为明显。但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缺乏深入挖掘,部分文献涉及规范化培训政策等,但也没有探讨与其他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对比研究或原因分析。同时缺乏差异比较研究,如不同专业、年级、学校、婚恋状况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不同。未来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在影响因素及与其他研究生差异比较分析上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四、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其他心理特点关系研究

了解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哪些心理特点存在关联,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干预,对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潘兴丽等人采用贝克压力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30名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受压力影响明显,如科学学位的毕业论文[8];郭力等人采用明尼苏达人格问卷和

SCL-90针对新入职的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轻躁狂等维度与焦虑、抑郁、人际敏感等心理健康维度存在明显相关,并提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与性格关系密切的结论[9]。

上述研究均尝试探讨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其他心理特点的关系,但这些研究也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如关注点多为对医学研究生造成负面影响的压力,或难以改变的人格特征,而对于相对有改善空间的心理特点,如心理资本、人际沟通能力、同理心等与临床医疗关系密切的心理特点探讨较少,这也是未来国内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领域需进一步研究之处。同时,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多局限于SCL-90等并非完全针对医学研究生的量表,因此,在未来开发针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评估工具是十分必要的。

五、探讨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因素

除探讨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心理特点外,部分研究探讨了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因素。姚洁琼等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编问卷对110名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就业压力、婚恋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尤其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对医学研究生抑郁情绪有较大影响[10];刘秋艳等人采用针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心理压力源量表及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对680名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人际交往情况(如导师、学生)、学业、科研、导师期望、家庭关系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存在影响,同时医学研究生三年级心理压力最大[11];凌志海等人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225名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年级、母亲文化水平偏低、对就业不乐观、体育锻炼低的医学研究生自我效能感偏低[12]。

上述研究均表明,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科研、就业等压力,导师的特点、家庭、婚姻等人际关系以及医学院校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等。但这些研究同样能够表明,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原因非常复杂,绝非单独因素所致,即医学研究生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甚至部分因素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的可能,如科研压力会导致与导师关系紧张。因此,加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具体的因素,如调整导师的管理风格、循序渐进的科研训练、必要的就业保障体系等,而非仅通过单纯的心理健康理论教育能够解决。同样,上述研究也表明,科研压力、医疗环境等因素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是否可以将这些因素纳入评估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或维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六、提升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与干预对策

针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与宣传方案、制定预防干预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是目前医学院校研究生管理与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肖湘君认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应整合资源,通过构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创建符合医学研究生学习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树立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局意识等手段,完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13];李冬梅等人认为,导师在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建议通过导师在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营造相对宽松的学术氛围,提升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14];叶韧等人认为,医学研究生因科研与临床压力、导师要求等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应通过改革管理措施、建立预警机制、加强文化融合以及加强自我管理等方式提升医学研究生的适应能力,促进管理政策與教育方式的改革,改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15]。

上述研究表明,国内医学院校在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缺失,同时认为开展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重要意义。但上述研究所给出的建议均未经过实证反馈,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上述建议均存在一定主观性,缺乏量化研究,建议多针对“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或“导师的影响”,而对于部分研究提出的医学研究生“婚恋压力”“科研压力”,甚至医患矛盾等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并未给出具体有效的建议。另外,这些研究均认为导师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存在较大的影响,如何评估导师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力并提出可供具体操作的建议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七、未来研究趋势

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研究课题,未来关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的研究仍会表现出持续的生机和活力。第一,在研究方法方面,目前常用的问卷法存在难以比较、缺乏针对性等缺陷,未来编制适用于我国医学研究生群体并纳入科研与临床的矛盾、医患沟通等这一群体特有的心理压力源、具有较高实用性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比较研究不多,如医学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专业医学研究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不同类型医学专业研究生,以及医学与非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才能确定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真正因素;第三,在干预手段方面,目前的研究缺乏令人信服的“量化”研究,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策略的实证性研究;第四,关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其他心理特点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展,除人格因素外,还应考虑心理弹性、社会比较等其他心理社会因素;第五,目前国内还没有医学研究生心理求助态度的研究,探讨医学研究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即社会对心理咨询的偏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可能会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第六,针对导师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评估及指标的制定,也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第七,目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多为横断面研究,缺乏长期的追踪调查,不利于进一步确定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第八,国内还缺乏针对医学研究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未来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也将成为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文芳,王长生,赵明,等.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2):4119.

[2]姚树桥,杨艳杰.医学心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45.

[3]王姣锋,姜鑫,保志军,等.上海某高校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6):542.

[4]李晓妍,万伦,顾昭明.某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4):629.

[5]徐燚,王建六,姜冠潮,等.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

育,2019(1):131.

[6]周超,孙聪聪,刘云启,等.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9,42(4):260.

[7]练雯,陶涛,苏恒.医学研究生SCL-90 评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4):72.

[8]潘兴丽,程刚,吉峰.压力源、压力强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9):129.

[9]郭力,王培莉,王化宁,等.新入职医学研究生人格特征分析与心理状况调查[J].精神医学杂志,2017,30(5):338.

[10]姚洁琼,邓东沅,王瑞婷,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医教育,2017,36(5):58.

[11]刘秋艳,吴传城,邱宁宁,等.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122.

[12]凌志海,李志浩,满强.医学研究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9,46(4):445.

[13]肖湘君.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华夏医学,2018,31(5):151.

[14]李冬梅,杨迎春,张瑞芹,等.新形势下导师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5):43.

[15]叶韧,李一峰,赵嘉芸.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

理,2018,38(1):12.

■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述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