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勇
【摘 要】目的:评价中药方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8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西医治疗与中药处方剂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7.48±0.25)、退热时间(1.04±0.74)、流感症状缓解时间(2.89±0.27)均低于对照组(9.42±0.19、2.15±0.84、3.67±0.18),有顯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9.58%),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方剂治疗流行性感冒,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方剂;流行性感冒;退热时间;效果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尤以冬春季节最为常见,多表现咳嗽、发烧、乏力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有着较强的传染性,人群极易感染,有着较高发病率。尽管此病具有自限性,但对于小儿、老年者而言,容易并发肺炎等疾病[1]。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药方剂在流行性感冒治疗中得到应用。本文现将中药方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98例流行性感冒患者来源于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的。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9)与研究组(n=49),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发病3天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稍低;临床资料完整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素有血白细胞减少者;孕妇及哺乳期者;败血症及其菌血症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每次口服0.3g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连续治疗3日。
1.2.2 研究组:给予中药方剂治疗,药方:板蓝根、滑石各30g;黄芩、茯苓各15g;法半夏、北杏仁、大青叶、竹茹、青蒿各10g;陈皮、甘草各6g。每日1剂,分早中晚餐后口服,连续治疗3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日的中医症状积分,同时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流感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价
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少超过95%;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临床症状积分减少超过7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及流感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退热时间及流感症状缓解时间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中医认为流行性感冒属于瘟疫范畴,由于外邪病毒所致外感热病,正气不足,过度疲劳后,被外邪所克,内外相互作用而导致发病。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药方剂治疗流行性感冒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杰,徐嘉辉,余德钊.银翘清咽颗粒治疗小儿甲型流行性感冒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