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透析患者应用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常规常温透析对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比较

2021-10-15 19:36肖静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常温血透乙组

肖静

【摘 要】目的:就高龄老年透析患者应用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常规常温透析对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进行研究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透析患者(180例),基于不同透析方法的前提下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患者各60例,分别予以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及常规常温透析。结果:经相应透析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呈明显好转趋势,相较于丙组,甲组、乙组出现低血压的概率较低,组间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高龄老年透析患者而言,可调钠、低温透及常温透析均是有效治疗手段,透析效率较高,但相比之下,前两种透析方法患者不易出现血透相关性低血压,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龄老年透析;3种透析;血透相关性低血压

血液透析是临床常见肾脏替代疗法,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透析期间患者极易出现低血压症状,在加剧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治疗难度。近年来,在老龄化趋势逐渐加重的背景下,高龄患者也在随之增多,受身体耐受差、各机体功能严重退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出现低血压的概率更高,故强化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预防极为关键,可进一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透析患者(180例),基于不同透析方法的前提下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患者各60例。甲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77岁~85岁,平均年龄(80.35±12.39)岁;乙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78岁~85岁,平均年龄(80.35±12.39)岁;丙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78岁~86岁,平均年龄(80.35±12.39)岁。疾病类型:慢性肾病、肾动脉硬化及糖尿病肾病。在研究开始前,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有关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予以对比、分析,没有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在进行透析治疗时,均使用我院提供的透析器,每次透析4.5小时,每周透析治疗3次,应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在此前提下,甲组实施可调钠透析治疗,初始治疗透析液钠浓度为150mmol/L,随着患者的病情合理的减少,最后30分钟减至127mmol/L,设定一线性模式,温度为37℃;乙组实施低温透析治疗,透析液纳浓度为138mmol/L,温度为35℃;丙组是常温透析治疗,透析液纳浓度为138mmol/L,温度为37℃。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不可让患者进食,将流量控制为每分钟500毫升,基于每人通常所需量的前提下合理的调整血流量。

1.3 观察指标

在高龄老年患者透析中应用不同方法的透析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的SCr、血钠等指标,观察其有无出现相关低血压,仔细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各指标情况经相应透析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呈明显好转趋势,透析效率较高,甲组的SCr、BUN、KT/V、血钠指标水平分别为(235.39±1.2)mmol/L、(9.58±0.29)mmol/L、(1.20±0.15)、(135.10±1.26)mmol/ L,乙组的SCr、BUN、KT/V、血钠指标水平分别为(239.60±1.1)mmol/ L、(9.31±0.50)mmol/L、(1.19±0.22)、(134.70±2.27)mmol/L,丙组的SCr、BUN、KT/V、血钠指标水平分别为(238.57±1.0)mmol/L、(9.68±0.15)mmol/L、(1.20±0.16)、(136.20±1.15)mmol/L,组间呈现的差异不明显(P>0.05)。

2.2 低血压发生概率

经相应透析治疗后,甲组出现低血压有9例,占比为15.0%(9/60),乙組出现低血压的有10例,占比为16.7%(10/60),相比之下丙组出现低血压的患者较多,有22例,占比为36.7%(22/60),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

3 讨论

近年来,高龄老年透析患者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考虑到此类患者往往伴有心血管疾病,受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影响,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就极有可能出现低血压症状。有研究指出,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与血浆渗透压下降有直接关系,对于行标准透析的患者而言,其血浆渗透压会有明显下降,当水分从血管内转移至组织间隙及细胞内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容量,从而引发低血压[1]。另外,低体温也是导致老年高龄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关键因素,受透析温度(37至38℃)的影响,患者的血液温度会有所升高,此时皮肤、肌肉等周围血管就会出现反射性扩张现象,最终诱发低血压。高钠极有可能造成钠潴留情况的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口渴、体重过多增加等,故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透析的最后30分钟就需使用低钠浓度透析液,促使患者的血钠水平恢复正常[2]。

综上,针对高龄老年透析患者而言,可调钠、低温透及常温透析均是有效治疗手段,透析效率较高,但相比之下,前两种透析方法患者不易出现血透相关性低血压,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星,李军,朱健玲,等.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8,l(8):21-23.

[2] 张彩凤,张婷.3种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效果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4):11-12.

猜你喜欢
常温血透乙组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血透室里的悲欢
阻止接球
冷冻的饮料
护理礼仪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常温酸奶与低温酸奶有何差别?
赤霉素处理对凤凰水蜜桃保鲜效果的研究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自助透析的成功可以复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