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琳琳
【摘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所学到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那么时间久了,必然会逐渐淡忘,缺乏生长力。而“大概念”具有吸附性,基于大概念开展的“语文主题学习”,让知识在附着点上萌发,把知识吸附连贯起来,形成一个丰厚的整体,增加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大概念为依托,让学生在“精读博览”的同时,促进其迁移运用能力,以“语文主题学习”推动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大概念;主题学习;核心素养;能力训练;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8-080-03
【本文著录格式】霍琳琳.基于单元要素的语文主题学习探究——立足大概念教学,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课外语文,2021,20(28):80-82.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坚持课改方向,体现国家意志,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贯穿始终,它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和依据来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单元编排等,促进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提升,较好地呈现了语文学科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将能力点有机地分布在各册教材中,巧妙科学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每一单元都是一个主题,要特别关注语文要素以及能力点在每一单元、每篇课文中的训练和梯度呈现。这样的教材编排和意图,为更好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保障。
一、以课标为背景,立足单元要素,为“语文主题学习”抓好主题
近几年,我国主题教学研究成果较多,涉及主题教学内涵、基本特征等多个方面,并且将主题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研究主题学习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若想真正落实单元要素,促进核心素养达成,那么阅读是他们的必由之路。丰富多样的文本材料,可以更好地进行主题能力训练,促进学生迁移运用,落实核心素养。主题学习的范围不能只局限于课内,围着教材中的几篇文章打转。教师应该根据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合適的课外文本插入课堂。本文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南,以单元主题为依托,抓住小学语文教材螺旋上升语文要素的特点,将每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细化,精确到了语文要素在每一课的落实点上。针对这些落实点,设立既契合学生认知特点又符合教学目标的学习主题,即“课标、大概念为依托,单元要素为主题,能力训练为重点”。比如,统编教材第六单元,我们在找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同时,找出语文要素在每课的不同落实点,确立相应主题以及拓展出来的主题:
找出单元的主题后,在精读课文的同时,加入相关能力训练点的课外阅读文章,有效地做到了学生阅读的课内外整合学习,真正让学生做到“精读博览”。同时,主题学习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生长点,让学生以这些主题为根,不断去主动建构知识,让知识成为一个系统连接的整体,既拉大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落实了能力训练点以及课标中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又促进了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更好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二、探究“语文主题学习”模式,让课外文本挤进课堂——单元预读,主题研读,续学延读
(一)初感知:做好单元预读设计,扫清障碍,让学生预读先行
聚焦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大概念的引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下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而充分的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形成自己的认知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发展。
语文主题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文章、字词、字音、课文讲的主要内容等,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了解单元的阅读训练点和习作训练点,让学生有预读文章的能力。然后再去展开每个主题的研读。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单元导学案”去组织单元导读课,让学生依据单元导学案去自学:
单元导学案
单元说明: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展现了思辨与智慧。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梳理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遇到问题时,要先分析具体情况,再选择适合的办法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踏上学习之旅,去收获知识和方法!
阅读训练点:
了解人物的(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习作训练点: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 )过程写具体
走进单元
一、通读本单元的内容,解决字词
读准字音:
鬻( )孙膑( ) 引荐( ) 放肆( )计策( )
龇( )牙咧( ) 吓唬( ) 桅杆( )瞄准( )
多音字,读准字音并组词:
夫: 扎: 钻: 划:
3.难写的字:
4.难理解的词语有:
二、品读精读内容
1.《自相矛盾》讲的是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牌( ),又夸他的长矛( )。有人说:( ),会怎样?结果,那人答不上来。
2.《田忌赛马》中,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发现( ),于是,比赛时,孙膑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 );以上等马对齐威王的( );又以中等马对齐威王的( ),最后取得了胜利。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跳水》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三、略读其他内容
1.读交流平台,画出你认为关键的内容。
读词句段运用,了解文言文中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现象;
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快或很慢的内心体验。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读单元习作,明确单元习作主题和要求。
四、单元收获
系统了解本单元的大体,你都知道了什么?例如,本单元写的都是人物的思维过程,通过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我们知道了遇到问题时要根据( ),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渐入境:推进主题研读,加入相关主题的课外文本,做到“以主题带文,精读博览”
单元导读课结束后,在学生形成认知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展开主题研读的学习。主题研读是在立足单元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对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细化,抓出单元要素在每一课的落实点进行主题训练,在精读品析的基础上,加入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文章,可以加一篇文章,也可以加入多篇文章,或者多篇文章的相关片段,进一步对主题进行训练,促进学生本主题相关能力的提升,并且让学生做到迁移运用,在新的情境中运用能力去解决问题。
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抓出的主题一是:根据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思维过程。我们在研读《自相矛盾》这一课后,就加入了课外文章《两小儿辩日》的阅读,做到“以主题带文”。《两小儿辩日》就通过语言展现了两个孩子不同的思维过程。通过读《两小儿辩日》让学生进一步去落实“抓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维过程”的能力训练点,促进学生迁移运用。比如: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
抓住人物语言,完成下列题目:
1.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他们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
语文主题学习,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有效地做到了课内课外阅读的整合,打破了传统教单一课文、单一知识的教学弊端。以“主题”为生长点,让学生的学习生长出去,吸附更多的相关知识,促进能力的提升,真正落实基于“大概念”的语文学科教学,促进核心素养的达成。
(三)复前行:开展续学延读,巩固语文主题学习能力训练点,打造深度学习的平台
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巩固小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续学,我们在主题学习中,要围绕主题学习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去巩固我们的主题能力训练点,让学习向纵向加深,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比如,我们在学习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單元主题一“抓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维过程”时,在研读学习完成后,可以以“故事会”的形式继续推进对“主题一”的续学,让学生加入语言、表情、动作等去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通过这一活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思维过程的把握。
续学延读,依旧立足主题展开,它的形式可以是在研读的基础上继续加入相关主题的课外组文,可以是围绕主题的实践活动等。续学延读为教师创新教学和学生拓展学习提供了舞台,使我们的主题教学在基于主题的同时,形式更多样,学习更深入,让学生经历一个更加完整而充分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语文主题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研究、应用和实践价值,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增加广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支点,让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让知识成为一个系统连贯的整体,真正立足大概念展开教学,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聂建梅.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环境下的单元整合[J].语文课内外,2018(21).
[2]王加忠,王静.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单元整合探讨[J].吉林教育,2016(34).
作者简介:霍琳琳,女,1988年生,山东禹城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