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革婷
【摘 要】目的:探究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室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入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训练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手段,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以及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经过差异化临床护理后,训练组患者有效性高达98.39%,对照组为88.71%;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通气时间等指标,发现均为训练组更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而言,其肺部功能恢复缓慢,通过运用早期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通气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早期肺康复训练;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价值
肺康复指的是针对生活能力下降、症状体现明显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的综合干预康复手段,继而改变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肺功能。早期肺康复训练则是在患者急性发作期间,或之后的两周内则开展肺康复。有创机械通气是辅助呼吸、改善通气、缓解呼吸肌疲劳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时间使用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且临床治疗的费用较高。因此,如何有效促进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快速康复,始终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内容。将早期肺康复训练运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和可靠性,已经被临床研究证实。本文研究过程中,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室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入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汇报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室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入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训练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年龄(43.16±6.81)岁;训练组62例,男31例,女31例,年龄22岁~64岁,平均年龄(42.75±5.97)岁。通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手段,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早期肺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2.1 呼吸肌训练:在保障患者呼吸道在清洁的状态下,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翻身和拍背,同时进行振动排痰,腹式呼吸训练,增强呼吸肌能力。
1.2.2 运动训练: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床上完成抬头、端坐等活动,同时情况良好的患者,可以尝试床旁站立走、关节活动,以及负重训练。
1.2.3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情况,对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进行合理把控。同时,结合肺部康复训练的相关流程,每天进行两次康复训练,若患者身体的耐受力相对较好,可以适当加大活动强度与动作幅度,反之则需要降低。患者需要运用镇痛、镇静等药物,需要在夜间会为患者使用。早期肺康复训练治疗的过程中,需密切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主要包括收缩压<90 mmHg 或>200mmHg,平均动脉压<65 mmHg,FiO2>60%,PEEP>10cmH2O,呼吸频率>40次/min,达到后即可停止。在此期间,如果患者出现置管脱出,或者患者主观表达出现胸闷眩晕等症状,则需要停止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及临床指标情况:经过差异化临床护理后,训练组患者有效性高达98.39%,对照组为88.71%;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通气时间等指标,发现均为训练组更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综上所述,肺康复指的是针对生活能力下降、症状体现明显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的综合干预康复手段,继而改變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肺功能。早期肺康复训练则是在患者急性发作期间,或之后的两周内则开展肺康复。有创机械通气是辅助呼吸、改善通气、缓解呼吸肌疲劳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时间使用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且临床治疗的费用较高。然而,通过为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训练,则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更快恢复。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经过差异化临床护理后,训练组患者有效性高达98.39%,对照组为88.71%;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通气时间等指标,发现均为训练组更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而言,其肺部功能恢复缓慢,通过运用早期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通气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广泛运用[2,3]。
参考文献
[1] 周兴强,徐治波,李汶静,等.早期肺康复训练对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6,39(5):503-507.
[2] 孙广晓,陈勉,洗丽娜,等.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海南医学,2017,28(5):851-853.
[3] 孙晖,李杰,于婷婷.早期肺康复训练对ICU有创机械通气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