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芬
【摘 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11月至2020年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康复状况;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较常见脑血管疾病是脑梗死,是指血液中栓子随着血液、流到脑动脉堵塞血管。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月至2020年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观察组,男84例,女66例,年龄43岁~67岁,平均年龄(54.48±8.37)岁,发病时间5h~36h,平均时间(20.45±2.38)h,体重指数19 kg/m2~26kg/ m2,平均指数(23.36±5.54)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1例,高中48例,大专及以上61例。对照组,男89例,女61例,年龄44岁~69岁,平均年龄(54.62±8.43)岁,发病时间6h~39h,平均时间(20.59±2.51)h,体重指数18kg/m2~25kg/m2,平均指数(23.14±5.32)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5例,高中47例,大专及以上5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②经颅脑CT确诊;③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液黏稠度升高、血脂水平高;④呈不同程度恶心、头晕及吞咽困难等症状表现。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行口头宣讲、用药指导及病情监测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①心理疏导:普及疾病诱因、康复必要性等,列举既往治愈良好病例。②离床期康复训练:被动活动借助各种软枕、靠枕,指导患者取患侧卧位;③主动活动:待患者病情平稳,指导掌握正确翻身,指导下床蹲起、行走及上下楼梯等;④吞咽障碍:借助口唇闭锁训练、舌部运动、呼吸困难及寒冷刺激法等形式,改善吞咽功能;⑤语言训练:指导患者训练舌肌、面肌、软腭及声带,促进语言肌肉功能恢复[2]。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参考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涉及意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领域及躯体功能,各维度,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⑵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①显效:语言、运动障碍等症状消退,NIHSS值降低幅度≥90%,病殘程度Ⅰ至Ⅲ级;②有效:症状改善,NIHSS值降低幅度46%至89%;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病情加重,NIHSS值降低幅度≤4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讨论
本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促进此病患者疾病转归,其属于新型护理模式,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具以下优势:①心理疏导能稳定患者情绪、消除顾虑、缓解不适;②尽早开展被动活动、主动活动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③吞咽、语言功能训练利于患者语言功能早期恢复,降低病残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度,达到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拉近护患距离,改善预后,具临床可借鉴性。
参考文献
[1] 仲慧.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能力的作用研究[J].西藏医药.2020.41(3):128-130.
[2] 展辉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