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彦玲 孙静兰
【摘 要】目的:对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护理方案及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的70例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为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护理认可情况进行记录,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11.43%及2.86%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高(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77.14%及94.29%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认可度,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在减少并发症出现、提高患者护理认可度方面表现优异。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脊柱损伤;一般护理模式;综合护理模式
布氏杆菌病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出现概率,多发于牧区,其对患者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患者在患病后会表现出发热、肝脾肿胀、关节疼痛等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布氏杆菌病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脊柱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但是目前关于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护理的研究较少,护理人员开展工作缺乏可靠的依据,因此,对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护理方案及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参与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实验的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人数为7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的70例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8岁~59岁,平均年龄(29.4±3.7)岁。实验组,男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9.5±3.9)岁,年龄18岁~58岁。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差异微小,资料可以用于比较(P>0.05)[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在綜合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正确看待患者患病后出现的负面情绪,向患者详细讲解布氏杆菌病的危害,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的病情,以此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且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布氏杆菌病相关知识,并解答患者的疑惑,询问患者的需求,以此帮助护理人员赢得患者的认可和信任。护理人员在护理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时应注意实施发热护理,向患者讲解导致发热的因素,并规范患者的行为,通过冰敷、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等方式对发热患者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的体温,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通过按摩患者的肢体、使用消炎止痛药物、硫酸镁热敷、水浴疗法等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
1.3 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护理认可情况进行记录,并加以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
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中共计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实验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仅有1人,11.43%及2.86%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高(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认可度
系统分析本次实验,77.14%及94.29%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认可度,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低(P<0.05),见表1。
3 讨论
综合护理模式在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护理中的表现显著优于一般护理模式。共计70例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参与2019年8月—2021年5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对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护理方案及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中共计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实验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仅有1人,11.43%及2.86%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高,组间差距较大(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中对护理工作不认可人数共计8人,实验组仅有2人,77.14%及94.29%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认可度,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低,组间差距较大(P<0.05)。实验结果显示,在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较高。
本次实验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在减少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患者并发症出现、提高患者护理认可度方面有着十分优异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刘彩芝.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旬刊,2015(3):827.
[2] 刘颖.布氏杆菌病致脊柱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