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婷婷 洪春柳 郭子欣 黎静琪
【摘 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路径用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的7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掷骰子单双数的方式分组,奇数为参照组(35例),偶数为急救组(35例)。前者行常规院前急救,后者行质量控制路径。统计分析两组急救指标。结果:较参照组,急救组急救出诊时间、急救成功率、护理差错率、住院时间等急救指标均更优(P<0.05)。结论:质量控制路径用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急救效率和效果可优先选择。
【关键词】质量控制路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急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是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急诊患者入院治疗前进行的一系列紧急服务,可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更多时间。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反映急救护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可明显提高急救成功率,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质量控制路径是提高护理效果的一种新型临床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时间行和顺序性,有效提高护理效果[1]。为彰显质量控制路径的优越性及其价值,现进行以下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的7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掷骰子单双数的方式分组,奇数为参照组(35例),偶数为急救组(35例)。参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3岁~79岁,平均年龄(48.89±10.21)。急救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0岁~81岁,平均年龄(48.67±10.08)。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准备好院前急救的设备仪器,接到急救电话时询问详情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1.2.2 急救组实施质量控制路径。(1)成立质控小组,根据急救电话提供的信息制定质量控制路径方案,同时准备好急救仪器、设备以及药物等。护理全程由护士长监督、总结,纠正问题,不断改善质控路径。(2)急救人员质控路径。对急救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责任感、服务意识、院前急救流程以及具体措施等内容,每月进行一次考核,给予相应的奖惩。(3)急重症患者质控路径。针对外伤、骨折等疾病患者制定急救护理制度,要求急救人员掌握相应的护理方法,提高急救效率和效果。(4)急救用品质控路径。急救人员需检查急救所需物品是否完备,药品是否在保质期内。每天清点一次急救箱内药物,每周对仪器和设备进行保养,确保所需物品均处于应急状态。
1.3 观察指标
急救指标。整个过程需要研究人员须全程参与,结合急诊记录等文件记录两组患者急救出诊时间、急救成功率、护理差错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急救指标对比:较参照组,急救组急救出诊时间、急救成功率、护理差错率等急救指标均更优(P<0.05)。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第一救援者到达病发现场开展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将其转至医院急诊的过程,院前急救的专业水平程度会直接影响急救效果,同时与急诊医疗服务水平密切联系,因此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十分重要。质量控制路径是常用于医疗服务中的临床路径分支,用于院前急救中可根据急救患者的实际情况将护理服务程序化、时间化,整个护理过程以患者为中心,為其提供优质的急救护理服务[2]。本次研究显示,较参照组,急救组急救出诊时间、急救成功率、护理差错率等急救指标均更优(P<0.05)。说明质量控制路径可提高急救效果和效率,这一研究结果与郑小娴[3]等研究相符。急救护理中对急救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另外对于急重症患者需制定针对性的急救护理计划,并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的急救方法。在急救设备、药物等方面需定时检查和维护,确保所需物品均处于应急状态,可立即出发至急救现场。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路径用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急救效率和效果可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 穆秋红.质量控制路径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5):134-136.
[2] 郑静,马丽萍,张莉芳.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9,26(7):107-109.
[3] 郑小娴,卢四妹,黄景祥.探讨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8,38(6):555-556.